城市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老河口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把老河口建设成为宜居兴业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宜居”与“兴业”并重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为建设宜居兴业城市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建设宜居兴业城市,首先需要我们的城市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生态自然环境。只有先实现“宜居”,才能实现“兴业”。建设宜居兴业城市,是城市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是现代城市的本质要求,是增强城市承载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城市规划和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为建设宜居兴业城市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一是切实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规划是基础,对城市建设具有先导、主导、统筹作用。我们立足现代化中等城市定位,构筑科学完备的规划体系,按照“南进、北延、东扩、西改”的城市发展战略,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重点抓好主城区规划、大桥路至环四路片区、经济开发区向南扩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城建投入机制,推动城市良性发展。近两年来,我们先后投资3.5亿元,实施城建项目40多个,完善了城市道路、供水管网、垃圾处理、地下弱电管网建设。极大改变了城市面貌,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承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宜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
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构筑投资兴业平台。我们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园区”的目标,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按照“一区多园”的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老河口经济开发区核心区、洪山嘴工业园、仙人渡工业园、科技产业园、光化创业园、冶金工业园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布局向城南地带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促进产业配套、聚集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又先后启动老河口经济开发区核心区4条主干道建设,科技产业园、洪山嘴工业园建设全面提速。园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外来客商投资兴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二、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提升文明程度,为建设宜居兴业城市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
创建文明城市是全面提升老河口对外开放形象、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竞争、实力竞争、水平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一种环境、文化和人才的竞争。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竞争力。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一种可转化的生产力要素,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无形资本”。通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才能更好树立老河口良好形象,塑造老河口的文明品牌,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为建设宜居兴业城市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
一是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要塑造文明城市的品牌,必须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强化城市管理职能,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秩序、市场秩序。今年以来,我们启动了声势浩大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力清除城区主次干道、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楼栋、机关单位的暴露积存垃圾,做到定点收集,集中清运,做好“门前三包”工作,确保城区卫生环境不留死角。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拆除违法违章建筑,还绿于民,还路于民。进一步加强城市执法管理,实施“7+1”城市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集中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
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中心环节。我们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的方针,积极组织机关单位、学校、企业、街道、社区,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市民”等评比活动,引导人们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修养。广泛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经常性地开展有影响的特色文化活动,弘扬先进文化,让先进、健康的文化感召人、启发人、引导人、改造人,逐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三是切实做好优质服务,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优化行政项目审批程序,形成并牢固树立“发展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思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强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和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建设,落实市民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树立廉洁高效、亲民务实的政府形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努力形成“文明经营、诚信经商”浓厚氛围。我们在窗口行业广泛开展创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的竞赛活动,进一步规范服务言行、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标准,整体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为建设新型宜居兴业城市创造零障碍、零距离、零投诉的服务环境。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建设宜居兴业城市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只有真正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建设宜居兴业城市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我们建设宜居兴业城市,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这既是有效吸引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向老河口积聚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建设宜居兴业城市的最终目标。
一是强势推进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优化招商方式,推行驻点招商、回归招商、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强化以商引商,力争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瞄准全国500强及省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对地方贡献大的大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力争在引进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实施“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努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报批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格局,力争向上争取项目达到60个,力争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亿元以上,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二是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围绕打造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的目标,突出抓好汽车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和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培育扶持创新型企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支持奥星粮油、万盟数控等企业尽快上市,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企业35家以上。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通过用“低碳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多方争取资金投入,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环节,积极促进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指导目录,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污染低的项目,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新型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强势推进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优化招商方式,推行驻点招商、回归招商、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强化以商引商,力争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瞄准全国500强及省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对地方贡献大的大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力争在引进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实施“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努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报批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格局,力争向上争取项目达到60个,力争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亿元以上,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二是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围绕打造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的目标,突出抓好汽车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和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培育扶持创新型企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支持奥星粮油、万盟数控等企业尽快上市,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企业35家以上。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通过用“低碳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多方争取资金投入,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环节,积极促进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指导目录,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污染低的项目,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新型现代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