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http://health.sohu.com/20100714/n273490262.shtml (记者吴鹏)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表示,今年2月份,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开展了专项清理活动,全国总共清理了大概2.5万吨问题奶粉。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不具体去清理销毁这些问题乳粉,问题乳粉的清理销毁由相应的监管部门来负责,比如在生产环节是由生产环节监管部门来负责具体组织,在流通环节就是由流通环节的监管部门来具体组织(因此,可以理解为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不知道其目前的状况和去向,这很让人担心)。
同时,另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解释说,规定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别哪一种情况是人为违法添加的,而哪些情况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但他强调,到目前为止,这个限量还是临时的,不是永久的。(这只能让人理解为,我们需要这个标准,直到问题奶粉都添加或者使用完毕,临时标准才可能取消。不知道,在院士眼里,人民的健康是否有2.5万吨毒奶粉重要呢?因为,由于我国的饲料标准也规定,不准给奶牛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且该物质也不是正常代谢产物,真不知道,除了人为添加,环境中又有哪些三聚氰胺的来源呢?希望院士解释他的主张。否则,真的让人怀疑,院士是否也是靠“真诚”取得成功的呢?)
还有,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于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在生乳标准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有关部门和专家居然认为,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难道说,我国经济进步了,奶牛的饲料比1986年还差了吗?为什么那个时候可以达标,现在却不能呢?原因就是一个,注水太多了。)
其实,对于牛奶的国家标准,我一直是怀疑的,我不相信这个标准可以保障我国牛奶的安全与健康,保障我们的奶没有兑水。真正杜绝企业兑水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规定牛奶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使其造假成本大大超过真牛奶的价格,这样才能防止其造假,才能保证牛奶的安全与健康。所以,我只会选择标注了免疫球蛋白含量的牛奶,希望大家也能如此选择。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