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道


在我的视角看,佛法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哦,或者换个更好听的说法你们才能接受,这叫超越生活,超越现实。
  
我已经说过了,只有精神和肉体之区别。拜托,别再说什么心灵,性灵了,他们跟灵魂一样,都是精神的不同称呼罢了。
-----------------------------------------------------------------------------------------------------------
    葡萄兄的说法是眼下大众普遍接受的一种认知,就像老兄讲的科学是现今所宣讲的科学,似乎确实正统的、没什么可挑剔的,可葡萄兄如此自信地如是说,从根底里到枝蔓上彻底用心梳理过么?真正理顺而无又悖违了么?
    佛法是自觉、觉他、圆觉之法,就是指引众生出脱无明与苦缚、获得真正的实在与自在的法门,其根本还是归源于自然之道、生发于真如之性。
    佛教是建立在佛法基础上的宗教,核心是持戒修定以生慧、自度度人。脱离生活是误解,脱离实际是误修。
    天心愚钝,久思而得,除了活着之外,生命之意义真正可以落到实在处的,便就只是自我提升与助益时人,便就是自度之余随缘度人。
    抛却虚浮、回向内心、持戒以节嗜欲,修定以生明慧,饮食之良性与品质眼下非求而可得,作息之恰当与规律如今是慕而难行,初始之时退于山林而修,有所成之后行于世间而随缘济世度人,这脱离生活了吗?天心愚见,这是真正地亲近生活,未脱离之人又有多少能更加地亲近生活……
    自限逃避,执于境地,执于戒律,执于参禅,执于打坐,执于佛法,皆是误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无所执着、有无俱遣、求诸自心、因缘取法、视法如筏,方是正法。经历,经历,超越经历,超越那经历,觉悟得菩提。放下名利,消去执妄,全心去经历,于经历之中自度度人,比所谓的不脱离实际离实际远吗?
    关于精神与肉体,葡萄兄说得没错,可牵动七情六欲的是精神,生发意志心神的也是精神,葡萄兄不觉得古印度文明欲求体、情命体、性灵体或神我体的划分更为清晰么。
    中肯地说,葡萄兄的心性没的说,但对于佛法,老兄所知还待进益,对于科学,老兄可曾有过从本原到学说的通贯?关于葡萄兄以为难住此处诸位的问题,可说的天心已经说的,别的天心看到的,容天心也说句妄语,不在根底、不值与言。
    真想谈讨些什么的话,摆正姿态,好好说话,梳理清楚了拿出来,不管是修行一途,还是科学一脉,葡萄兄说得上来,咱还真都接得上,天心觉得有意义的,会给出葡萄兄满意的答复的。当然,如果葡萄兄的心是敞开的、眼界到了的话……
    宽泛的打坐,就是调姿、调息、调心以辅助修行的一种方式,至更深层的气功、禅定、内丹则皆是修养精气神的一门博大学问了。几年修行,不怎么上心,勉强打通了任督二脉,通了些周身经脉,眼下只是能调理下气血、疏通下风寒、自愈些小病,沱茶师傅说的胎息境界还没真正达到,神通更别提了,不过其中之理、进益之途倒已理清,有想论这个的,有自我甄别能力的朋友倒是不妨提出,天心替吴哥接着了,说得在路的话,天心倒不怕妄说下浅见的
    问好老哥老姐们了,睡去,呵呵作者:火龙焱明刀 回复日期:2010-09-05 08:26:27   

   huanxiangwubian ,以我十几年的修为,不屑于与你多说.
   佛法是教导众生的,信佛法,信佛的教导就是佛教.

--------------------------------------------------------------------------
    火龙兄也是修行中人,眼拙了。十几年修为如何,佛陀十年专修而得圆觉,初觉之佛陀比老兄资历还浅了,值与言否?六祖慧能数月修行而得五祖衣钵,且不识文字,更不屑与言?
    佛法即出脱无明、圆觉自在之法,本无定法,自然淌出于清明之如如自性,因缘而生万法,万法一源。
    佛法是路,是指向生命的大实在、心魂的大自在与精神的究竟通达,方向一致,是有无俱遣、不落两边、消妄灭执、自性真如,法门无二,路却实实不止万条,择其适己,或自辟一途,皆无不可。
    佛教是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为基、以佛法为精神助益苦于贪嗔痴疑慢的众生的,有比丘在,便算有佛教。
    因而,佛法是得各自去体悟的,作为教导之用的佛经是为众生作体悟的方便之筏的,佛教则是佛与佛法成为一种信仰之后自然而出现的。
    火龙兄说的在理,凭此两句话,已足令在下换眼相看了,可如此重之我慢,显见火龙兄十多年的修为或未得其法,修为之度量,非以知,非以智,非以功夫,非以神通,更非以时日,而以觉照与境界、以实在自在之程度计。
    幻想姐之觉知,天心赞叹不已,火龙兄轻言了

    科学是工具,看人如何用;佛法是路,看人如何走;其本然皆契于自然之律,本无对待,对待之生只因人,看之有好坏只因人之分别心与小视界,此类之无谓之言可以休矣,我佛尚有狮子吼,莫欺此寺无响钟,生活渐入常态,当行护持之责了!
    马甲老哥愈发清明了,赞叹!阴主静,静易滞,了了姐之通达洒脱,天心此生仅见,赞叹!
    沱茶师傅,失敬,初以为您为一忧思生民之长者,却为一同修,赞叹!
    天心先前有言,天道如此、时势如此、人性如此,沱茶师傅也以为然,可试想包括沱茶师傅所不平之当下万事,何事非是如此呢?言有多大用,辨有多少益,静心思之,不难得之。
    既如此,何不去无益而有限之生尽心随机缘为可为、为当为呢?实实助益一分,岂不比有所不必的争辩强上千百分?
    民族精魂打破重铸之际,道德之规范无力,实在之信仰缺失,教化不得正法,诸般入于浮华,岂言语争辩所能助益之?所能为者,天心以为,惟随机缘、因时势尽心而补益之,不知沱茶师傅以为然否?
    吴哥、马甲老哥、苍天老哥、73哥、马黄兄、如许姐、了了姐、幻象姐、live小弟皆天心有所了解的,天心自以为已见其心,虽觉悟之层次与阶段各有不同,却皆本色之人,未圆觉之前,如天心般自然习气难褪,助益生民、为所当为之心,必无差失。沱茶师傅所见,如我般亦了了,大家又岂会全然未见?
    然凡事解决之法,必心平气和以面之、择可为当为而点点补益之为最佳之选,沱茶师傅以为然否?李敖先生是一学者,有所偏失在所难免,如季羡林先生般便不就不曾多有争议之论嘛,大多争辩发生的原因便是没有认清争辩的基础本就不存在,眼界到了,自然会看到真相,常人所认为之真相不本就很大部分就是假相嘛,真真假假的,从来如此,说到底,还都是天道、时势、人性所限定,契天道、察时势、观人性因缘尽心而为,也便是了,沱茶师傅漫观之,致敬了!作者:缠中说禅
l  回复日期:2010-08-30 01:19:09

 

  77网友之问,于情合理,善哉。

  

  本ID昔患痈俎,求治无方,得遇异士,言必脱世可愈,至无人清新之境,施以药石,延2年方恙,间有所思,昔为钱物名利所累,竟不能触智慧之华,幸得佛法旨,有所思,略有小进,今疲惫之身归之,意欲寻栖息之地,竟遭白眼,吾心冷矣。

  

  临江仙此词非本ID所做,实为本ID窃用也,有据查之,本ID仅数学长,余皆略晓皮毛也,昔本ID叱诧股坛,非本ID之能,皆因股市为吾所控,若疑,可册本ID之背景,可释众疑,本ID之博客,,关于文学、历史、哲学、经济、诗歌、等分栏,皆吾友人增益,也有窃他者再饰美之,以吾名表。

  世之众生愚也,竟神化本ID,本ID负重也,却又不可点破,皆因名利累也。

  今事至此,本ID无颜以对,辞去。

  ———————————————

  

  77所问本ID实不能答,非托辞。

  

  今亡去,,翼各常住常乐,告辞。

----------------------------------------------------------------------------------------------------------------------------------------------------------

经马甲老哥、live兄与苍天老哥力荐,许久不读书后,总算于近日得闲,用心亲近缠中说禅,仅读些许,颇有收益,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叹,直觉禅师所作至少某些地方或有一与禅师亲近之一女子之功,而以禅师所展现出的精神力量、心性修为与中医素养,有气脉修为之基又恰逢高人之助,旧去新生方合常理……

妄度之际,见缠兄之语,翻看“本ID”之痕迹,思量之下,仍愿意相信曾经的女孩还在、昔日的禅师归来。

言辞之用在于达意,精炼隽永可堪细味而已,诗词格律本也非可执之物,言辞任心,何所从来便何所从来。

数学之上,诚可佩,音乐一面,亦足赞叹,别者粗通,又有何碍。人类文明对世界的归结主要也就落于语言、数字、音符三种方式,此三者通,别者粗通,已是融通,殊胜于常所谓之精通。

至于股市,缠兄所言,难免多人疑,天心倒愿意信。归根到底,资本市场是自然界从来不会变的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法则体现得更淋漓尽致的地方,是人性中的贪嗔痴疑慢显现得更生动彻底的地方,是没有对规则与人性的真正把握、没有百炼千磨方可得的完善强大心志、没有与能力相适应的资本与成熟的操作模式就不可能叱咤风云的地方。

以机会的遴选、买卖点的把握、资金的管理与风险的控制之类构成的成熟交易策略,加上难度不小的严格执行,所能保证的是立于不败之地。先为不可胜,至于如何胜,便要先凭眼光与对市场规律与人性的把握诸般敏锐把握市场多空平衡、大众预期转换所决定的市场运行趋势,然后凭借心性的修为、心志的强大、乃至人格的完善去把握机会而不为贪嗔痴疑慢所误。

因而,即便有了自身的真正成熟,所能做到的也只是立于不败之地,市场无绝对,每一个市场博弈的参与者都面临着风险,关键看怎么去规避与应对,要言叱咤,差不多真便只能是能控之者了。

若果有友人增益之事,又有何妨,助益万千缠迷,功德无量,而无名无相,无我无人,又无颜以对何人。

至于缠兄所问,缠中说禅之意,天心妄测,或便就是于名相的缠缚上、世俗的缠缚中归结与演说了妄执、显真如、融于道而得大自在、大实在的禅。大意许相类,只有具体何意、有何故事,那便只有“本ID”最清楚了,就想在下ID虽然粗了,具体何意,想亦非缠兄所能深测。至于缠非缠,禅非禅,缠即禅,禅即禅之类,那是另论,便不妄附言了。

缠兄初来,相聚是缘,何必言辞,来去随心,先上茶以迎了。历了生死之人,心还何可言冷呢,生死无谓,诸般无着,若无可为之事,于山水洞天觅一福地,自愉自了,便为上选。然当下之世,当为可为之事,诚为良多,因机缘、秉自性择一二擅为愿为之事随所为之,自娱愉人,岂不妙哉。

窗外雷鸣,一时妄语,缠兄笑看!

 

 

我现在迷惑,学佛是为了什么,解脱痛苦?得道成佛?普度众生?
----------------------------------------------------------------------------
    人活着为了什么呢,想清楚了,也就是实在、自在地活着,安然于在经历中体悟、超越,便得实在,一步步消减执妄以至于无、小我之障蔽不存而自性如如、但随自性之生发而随应机缘,便自然契道应机,便得自在。
    觉者只是为未觉者指迷,佛陀只需敬之体之,佛在根本上也非可言学。痛苦生于执妄、佛性如如在心、众生各有机缘,消执妄小我、因性之自在、随缘而度化,可矣!
-----------------------------------------------------------------------------
  
   如何普度?讲经说法(包括船子拿生命当善知识)是一条路,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那些救众生于水火的伟人,革命先烈算不算普度众生?有人又要说因果了,一切自有天定之类的。没有因,哪有果,没有那些先烈当炮灰,有现在的场景吗?
     -----------------------------------------------------------------------

    真正小我脱去、法性如如,自知如何普度,因缘取法、随心施为便可。是否算普度,看是否小我化尽、神我昭然,看是否发心纯正、取法天然……
  -----------------------------------------------------------------------
   还有我们这些正在被普度的人那,我们做什么?继续学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学佛的目的何在?当歹徒的刀刺向幼儿园的孩子时候,是不是还要说因果,死的都是该死的?这个时候是不是去跟坏人念佛,让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我佛亦有狮子吼,善则护之佑之,恶则怖之灭之,活着本身便是意义,获得实在自在便是成就,讲佛只对可讲者讲,不可理喻者自有金刚杵度之……
---------------------------------------------------------------------------------------------------------------------------------------------------------
   我个人认为学佛只是让人更清楚的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该干嘛干嘛,世间法都是佛法,
  
   如果不为了正义而义愤,那么什么是真理?佛究竟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大无畏,勇敢的心,舍弃的小我的心
----------------------------------------------------------------------------
     佛的本意,便是圆觉,圆觉后的人可谓之佛,觉后还是人,还饮食作息,还应接机缘,只是自性即法性、如如而昭然,面善恶自然而合天道动,确已不会义愤,只是因时势、顺机缘而取最佳之法导恶向善、消恶长善……
     佛为圆觉,如如自性天然契道,可成之为佛,即为心佛;圆觉之人,为作天然契道,可称之为佛……
  
  =============================================================================
  作者:游心66 回复日期:2010-07-09 16:54:50
    
     
    刚开始的确没把因果当回事,以为一切皆幻,现在我已经不那么想了,脱离六道轮回,在我看来几乎不可能,所以既然要在轮回里打转,还是要谈因果的,要朝着真善美努力,才是对自己好,在哪个层次做哪个层次的事情
   --------------------------------
  这个是我以前的发言,楼主总是说醒来,醒来就不用在因果轮回里打转了,我很想知道怎么醒来,什么是醒来 ,不要总说你去看帖,要不然就又说以后细说,既然开贴弘道,就别卖关子了。要有什么说什么,最好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言之有物,不要大而化之,让人毫无收获,那样没意义
 ---------------------------------------------------------------------------------------------------------------------------------------------------------
    真正的真便是道,真正的善便是为作合于道,真正的美便是道的生发,便就朝着真善美努力也好,真正努力到了,便是得道了……
    吴哥的帖子还是得放下分别心、抛开成见、用心看的,回帖很费时,帖子里有更丰富的演绎的话,移驾岂不都好……
    心平和了,才看得中正,心虚下了,才纳得丘壑,66姐笑看,呵呵
--------------------------------------------------------------------------
    郝兄好,有空得指教下武术,呵呵,幻想妹子,我咋听你说得有点儿玄,经脉的打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打通了也只是真气畅通,还有个拓展与加深的过程,是会有量变到质变的时点,不过似乎不该是你那种玄乎的状态……有空探讨下,妹子非是方法不当,即是习武奇才,先羡慕下,呵呵“是科学在印证佛法,还是佛法在附会科学?”
    楼上诸位请给先明确回答这句再言其他。
    -
    这个世界事物演变与发展的法则,是人类文明探究的核心与根本,是真正的真与对,是善与美的标尺,是科学、哲学以及发端于终至通透圆融的大智哲的朴素思想的道家、佛家所共同探究的。
    不过,探究来是为了运用的,科学可以现实的致用,哲学可以指引方向,佛、道本质上也是哲学,佛、道重在内在的打理而已。
    没什么谁附会谁,都是在亲近这个本然的法则
  
  oooooooooooo
  
  呵呵,又是场面话。
  
  前面不是一直在说科学印证佛法吗?怎么又变了

---------------------------------------------------------------------------
    认为是场面话,是因为你的心与意识里还有太多的我慢和成见,还不到能从场面话里看到深层内涵的阶段。每个人觉性的启发、心地的净化、人性的淬炼、智力的提升、知识的积累等诸般种种,都一个逐步的过程。你知道很多,却还没有真正深入;你眼光犀利,却还没有破开成见……
    第一次回你的帖就给了你细致的剖析,可天涯没让发上去,想来也是你机缘未到,或者发上去也无益吧,一句“场面话”就不屑而过了……
    至于说变了,就可见葡萄兄是习惯了辩论和找茬的,本然的佛法探究的世界的法则与生于此世界的众生如何破除心念桎桍、获得生命之真正实在与自在、归于此法的道路与方法,自理顺之后,天心何时变过,葡萄兄若非成见在心、争念蔽眼,何以会说变了?
    不用再问什么谁印证谁了,该说的早就说过,还不能理解那就只能待能理解的时候到来了。天心不敢妄言,于佛法虽还无甚修证,却早已无惑;于科学虽不敢说精通,却已理顺,也便指手画脚下:佛法你未近根本,科学之究竟你离得还远,又谈何两者的印证呢?当你真正都理顺了、通透了,再言不迟。
    葡萄兄的见解有些是对的,所谓的假道学、顽执迂腐者充斥世间,自古如此,时势轮转、道德重塑的当下更是如此,斥之、鄙之、踢之理所当然、大快人心,然而易、佛法、道、哲学,乃至已流于末节的风水命数之类,你明白的都还仅是皮毛,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加挞伐。虽然你还是理解些真正的东西的,但因成见与深入的程度所限,已偏之远矣!
    事不过三,除去第一次没发上去的,这已是第三次,还不能明白些的话,只能说你的路还长、离真正的法、道、与学还远。因为你的成见,你觉得这里充满吹捧;却不知谦卑与诚敬所致,正是你所欠缺的。年少轻狂些可以,终究还是要回归深沉与谦卑的,不然只会是个难有真正建树的狂徒、滥才,言尽于此,葡萄兄笑看之!
-------------------------------------------------------------------------
   
   
大家都知道当年释迦摩伲是怎么悟的。庙堂上的皇帝可能悟吗?所以,佛法是来源于生活的哲理。
  
  另有佛家言:我悟到的是我自己的,你悟的才是你的。
  
  佛法是佛祖悟的。你们如果也想悟,应该一样去好好感悟生活吧。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永远也悟不通,更修不成佛

----------------------------------------------------------------------------
    任何东西都只能是体悟而得,经历了才可能超越,你明白这点,却不知道这里的人不知早你多久明白这点。
    皇帝为何就不能悟呢,经历即是磨练,体悟即是修行,超越了即是觉悟,经历体悟足够、觉性开启充分,一朝破除执妄、见本然自性而自然归于道,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何有皇帝非皇帝之分别……
    佛祖悟的确实是佛祖悟的,可科学也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吧,为何要学,借鉴其法、利用其成果以明了方向、少走弯路而已。不参佛法,不学科学,而自行通透,天心不敏,不敢妄言,葡萄兄聊思之。 这一段不知道是天心写的还是异想天开写的,这里有几个严重的误区。
  
  “ 按天心的参悟与梳理,宇宙(宇是时间,宙是空间)或者说世界(世是时间,界是空间)的本质,便是一种至微的粒子、因其自身属性组合聚散的一个过程。
     这种本原的至微粒子,赫拉克里特定义为“逻各斯",德谟克利特定义为“原子”,中国哲学里便称之为“道”。”
  
  关于“宇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进来谓之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这上个小小的概念误区。
  
  重要的是后面这段:“世界(世是时间,界是空间)的本质,便是一种至微的粒子、因其自身属性组合聚散的一个过程。
     这种本原的至微粒子,赫拉克里特定义为“逻各斯",德谟克利特定义为“原子”,中国哲学里便称之为“道”。”
  
  这段是严重偏离的,根本性的谬误的东西的,此段试图用西方的哲学思想来解读中国的道。 现代科学的根基是西方哲学,世界是真实的,客观的,是物质的,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这是西方哲学的思想,包括上面这粒子说。”
  
  中国的道家思想远非西方哲学能解释,道家不属于哲学范畴。“道”绝非什么西方哲学思想中“原子和微粒”。
  
-----------------------------------------------------------

    这是天心自己现在持有的假想吧,只是梳理出来,还没形诸清晰的体系。宇宙那个真是打错了,呵呵  
    至于用西方哲学解读道家思想,倒没刻意这么去做的,道除却作为世界根本的职能,道、法、哲学、根本律其实都是指这世间的法则,自古本一,成熟度不同而已。
    道与法是大智哲在诸般还不清晰的时代以证悟而得,求诸于内、验之于外,清晰而朦胧,可意会而不易言传。
    哲学需要更多的思辨与清晰,西方哲学尤其如此,不过因为需要清晰,而眼下文明的程度又还不足以探出世界的本原究竟,故而与道、与法难免脱节、不谐。
    然而,这并非是其道、法与哲学的差别,其本然为一;只是与道之本然已有偏差的道家思想与西方哲学眼下阶段之间的差别。
    诸般堪破,世界本就物质循衍,有物质而后有生物,而后有精神,其中之微妙一直为人所不解而已。
    这世界是一个清晰的世界,混乱是人认识的混乱,差别是人心与认知的差别,世界本原、道、法、法则如如恒在,从来只一,见之之路须调摄欲情、破除成见、扫灭贪执、有无俱遣、皈依此一而已。
    正色苍天兄,您畅想过没有佛,没有自己,没有一切的世界么?
    -------------------------------------------------------
     界是空间,世是时间,有物方有实在之空间,有物之运动演化过程,方有时间之设定。
     没有一切,也便没有时空、无所谓时空,也便没有世界、无所谓世界。
     住世之佛,久久一现,偶有常无;心中之佛,慧照千古,信之即有;神我自性之佛,人在、性在,则佛在。
     无住世之佛,有心中之佛即可,无碍;无心中之佛,有神我自性之佛即可,无欲妄贪执之蔽而神我自性圆融通明,己身即为佛。
     我为之一众生,四大和合、机缘而生,便无我,天地自轮转、生灭自循环,惟物象循衍一时之一环耳。
     若心中无我,体法、契道而我念、我执,但因如如自性之自然,自然而为、随应机缘,此乃大境界,臻至之后得大解脱、大自在而已。
  
  (致天心:此“世界”非彼“世界”,借用,幸未见误)
  -----------------------------------------------------------
   连同宇宙的所谓终极答案一起尝试回答下,因为其实本来就是一个问题。
   按天心的参悟与梳理,宇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或者说世界(世是时间,界是空间)的本质,便是一种至微的粒子、因其自身属性组合聚散的一个过程。
   这种本原的至微粒子,赫拉克里特定义为“逻各斯",德谟克利特定义为“原子”,中国哲学里便称之为“道”。
   作为本原粒子的“道”,至微而无所不在,其属性为整个物质组合聚散之基础,也便就是“道法”的道、“天道”的道。
   作为本原粒子的“道”,生元气,指的是至微至本的物质本原,组合而成一种属性稳定的粒子,也便是所谓的“元气”之组成。
   此“元气”因其性质组合成两种属性相异的粒子,一方而正、大而多隙,一圆而滑、小而实,如是而才能生阴阳之气,之后复组合而生万物。
    故而,所谓宇宙的终极答案,便就是粒子依其本然属性而组合演绎的循环过程,因此本然属性而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规律边就是“道”,边就是本然的“法”。
   人生一世,因动物性、自然情性、成见点染而有欲情、无明、贪嗔痴,也便就需要在体历中去把捉、去参悟这“道”这“法”,在觉性开启与心身淬炼中明此道、脱羁扰而契于道。
   当明了此道,调摄得当情性而破尽贪执,本心自然契之、身自然而行之,便为解脱,便为圆成,便为得道。
   时间是一种设定,虚空因实在的存在而存在,道或曰法、或曰法则所主导下物质循衍、生住异灭之循环是世间仅有的实在,有物质,虚空则对待而生;有运动演化与过程阶段,时间设定随之而生。
   实在的世界便就此一实在,实在的道便就此一实在,实在的美、真、善之准则也便就是契合于此道。
   在这过程中,全部的实在便是经历,可有所为的便是在经历中自我淬炼与提升而得超越……
   道家重于修身之法,炼体养气以逐步合于道。佛家重修心之发,调摄欲情、扫灭执妄……
   不过归根到底,任何到得究竟处的法,都是一番淬炼与提升后,到达一个完全秉本然如如自性自然而生的大自在、从心所欲而不渝矩的无我执、无为妄之通融无扰态。
   心如镜湖,无扰则不波,无妄则不动,调摄得好欲情、清理得尽执妄,外不扰,内不动,心则易不动,无耗无劳则气血畅行,无为中自然炼精化气。
 

 
 
 

   欲望犹如洪水,是堵是疏,佛给出的从堵入手,陈建民做的是疏。
    从堵入手,也许是最狭义的方式,但依佛所言,总不会错。至于密宗里面讲的疏,应该不是佛原先讲的话吧。
    做爱获得的满足与忘我,固然让人瞥见性,但也就是个当口而已,也没必要捧到无上的高度吧!
    学佛的人其实大多很可怜!逃在佛下寻求自尊与温饱,其实其执著程度远远胜过诸位贪官奸商凯风兄,你说的贪官,奸商的明心,只能是明自我,他们把自我和外面的演戏分的清,但他们一定要执着于一个外物,权和利,没有权和利,你看他能不能定的住!真正的明心,不住不舍,荣辱不惊,真能明心的,也一定不会是贪官,奸商。当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和魔的技能水平可以差不多,但区别的是发心。贪官和奸商真能发心向内,向善,佛门广大,道法无边,来者不拒,但真能发心,他们还是贪官和奸商吗?呵呵。
  ----------------------------------------------------------
   佛陀苦行十年而未得究竟,菩提树下觉悟之后因缘取法,导引时人,直至圆寂婆娑树下,尝试堵过,觉悟之后也确是从未言堵。
   一时之堵,以为欲情之调摄构一个宁静无波扰之环境,方便悟得。
   一旦悟得,法即筏,上岸即可舍!
   贪官、奸商,不否认其认知与能力,然贪在、奸在,与道相违,经历、体验中铺垫是必然,却有执妄在,必难得真正自如与自在。一朝幡然悟,拨云出迷雾。回论真实在,经历即是福。
  
 

 
 
 

    这么看吧,红尘俗事,包括什么七情六欲,六尘八风什么的是个外壳,中间有个自我,内在还有个清净心。可以从外到内,先识外壳是幻,自我是真,再识自我也假,内在是真,一层层剥皮,剥到后面,空无一物,但明明觉知观照到自我和外壳的有个东西,那个清净心。所以想来清净心无形无相,却能生万物(只有解悟,没有证悟阿,没有“亲眼”看见阿,谁叫咱半点禅坐功夫也无呢),生起那个清净心后,时时内注于清净心,用那个清净心观照自我,观照外壳。清净心越明晰,越看到自我是假,渐渐自我很小至没有,和清净心合而为一,清净即我,我即清净,如是观照外壳。再一步,清净心越发显现,发现外壳的红尘俗世也没有什么不清净,外壳一切只是因缘和合,都是虚幻,一切即清净,清净即一切。到此,悟得清净是空非空,应不舍清净,不住清净。悟得:
    空,当下放下一切,放下佛,道,真爱,心无挂碍;
    有,当下承担一切,承担真爱,佛,道,践行佛行。
    是为不住不舍,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处即彼处,起点即终点。
    
    只是以上,只是悟得,不是禅定功夫中,证得,“看到”。
    请教吴兄及众位善知识,是否一定需要证,如何证。佛是过来人,若不过来,毕竟不究竟。
  -----------------------------------------------------------
   空,是空尽妄执,剩下之实在便因其自然,爱便真挚地爱,情便本色地情,佛、道纳于本心,本心即佛,本性即道,因本心本色自然因缘而为,即是大自在。
   悟得,行得,便是解脱;言得、示得,便是功德。正色苍天兄,您畅想过没有佛,没有自己,没有一切的世界么?
  -----------------------------------------------------------
   界是空间,世是时间,有物方有实在之空间,有物之运动演化过程,方有时间之设定。
   没有一切,也便没有时空、无所谓时空,也便没有世界、无所谓世界。
   住世之佛,久久一现,偶有常无;心中之佛,慧照千古,信之即有;神我自性之佛,人在、性在,则佛在。
   无住世之佛,有心中之佛即可,无碍;无心中之佛,有神我自性之佛即可,无欲妄贪执之蔽而神我自性圆融通明,己身即为佛。
   我为之一众生,四大和合、机缘而生,便无我,天地自轮转、生灭自循环,惟物象循衍一时之一环耳。
   若心中无我,体法、契道而我念、我执,但因如如自性之自然,自然而为、随应机缘,此乃大境界,臻至之后得大解脱、大自在而已。
    
     
    
    永远不要以一种灵魂去揣度另一种灵魂;永远不要以一种生命模式去衡量另一种生命模式;永远不要以一种思维去局限另一种思维;永远不要以一种眼光去看待另一种眼光;永远不要以一种胸怀去怀抱另一种胸怀;永远不要以一种心灵去体会另一种心灵
   --------------------------------------------------------
   灵魂之演变之本、淬炼之法、极致之境从无二致,每一个灵魂都在不断经历淬炼与点染的过程里波折着提升与升华,会当凌绝顶,诸般自了然;余者同此理,思维、眼光两句这么说无甚问题,可以例外。
   这里便就苍天老哥常说的范畴问题了,觉于法、契于道,自不难揣度、衡量、看待、怀抱、体会
  ----------------------------------------------------------  从一粒沙,可以窥见一世界;从一片叶,可以看见一如来,那眼睛在哪儿呢
  ----------------------------------------------------
  
   惟觉悟之后,等小大、破分别,以道心、法眼观,一花、一叶,容万般道法、纳万千气象,俨然一世界、一菩提,说看见,是看见,也非看见,以觉后之道心、法眼见,非以眼睛见、未觉之思维见
  
   脑袋有点儿笨,思维有点儿慢,回帖颇费时,可以不插言的天心便默观了,独善己身,略有小成,有心兼济,正须努力,但以心知,不以礼见了,海涵,呵呵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追求意识圆满.大彻大悟是每一众生的终极使命与归宿,而人身难得,时不我待,我们又如何教育.引导我们的下一代?
    =====================================================
  这真是一个因人因事因时的大问题。
  
  勿忧烦心,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而伟大的引领。有这样的信心,对我们自己对下一代都是。
  
  对于父母,发现挖掘孩子的兴趣天赋,鼓励他去经历生命就已经很好了。当然有许多品格需要培养。但那是我们自己先行具备了之后自然会体会如何施教的东西。所以问题的枢纽又回到了我们自己,就像谁都知道的问题——身教胜于言教一样。
  
-----------------------------------------------------------

    牵涉到人性根本的教育,只能是因缘取法、潜移默化,惟自度,方能度人。
    因而,不管是对同一代人、对下一代、还是对佛陀所言的众生,所可为者,也便就是,于自度之余相机因缘培其天赋、开其觉性,护其本真……
    路千条,法万般,如吴兄所说,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大方向却无它,也便就是精进自度,而后以大慈悲心因缘而为……
 

 


  
  我的看法:这世界无自由可言,求自由,大虚妄!这世界无光可循,见到光,仍是虚妄!这世上无牢笼,有牢笼,更是虚妄!
  
  自由,光是我执,求自由,求光更是我执,身心合一,不做梦,踏踏实实地自在生活就是最大的自由,就是最明亮的光

--------------------------------------------------------

   
    以道之健顺与自然为根本的如如自性、或者说神我,驱使着人类与文明向着更高的层次波折中前行,自由是珍重生命、走向生命实在与自在的必然追寻。
    追寻的根本之法只在去外扰、屏妄执、复本然、见自性而契道之健顺与自然而平定昂然而为,不过因天道之轮转、时势之局限、觉性之高低,多有暂不可求,我们在一艘光明好的战舰上,但踏踏实实地自在生活,自度以归本、见自性、得实在与自在,先得一身之脱牢笼,再因力之所能及、势之所能为,发愿而度众生,遵佛陀之导,有愿无妄、立地、立当下为佛,可矣!
   

 

这个执破掉之后,还要往更深的地方,往经络系统内部产生的一些精微的变化深入。
    --------------------------------------------------
    哪位给解释解释!
  ----------------------------------------------------------
   这指的是由内而外的对肉身的淬炼与机能的提升,佛家的舍利、道家的内丹便是这方面的修行到达一定层次的产物。
   其关键便在心定意静、气平念专,当真正扫相破执而生得大实在、心得大自在之后,内里的平定静专完全自然而然,也便不须去着意了。
   在之前,可以遵照一些法门修习,有相互促进之作用。西方的研究务求明晰化,会很有参照意义,却不能太重于细节,于细微之处往往本就难言,现下此方面的研究层次有限,故其一般大致在理,错位与疏失往往难免,取用即可,不必执着。呵呵
  
相聚是缘,能偶然看到吴兄的文字而赏心悦目,进而无意中加入这个共同参研觉性开启、自性圆成与生命实在的道场实属莫大的机缘,开此道场,吴兄功德无量,马甲、苍天、自在、大益沱茶、live、77、北马黄、幻想、何自在及诸位天心还不熟的前辈鼎力护持,功德无量,幸已略得天心在,无须天心阁,为自度度人计,天心当勉力! 
  ——————————————————————————
  “即便觉悟之佛陀依然在范限之中,只是自性圆融、随顺法则、因于时势,不为范限所苦所扰而已。”
  
  这正是我所想说的,你说出来了,这需要勇气的。
  
  但这毕竟是比量。但从比量上看,证得时间恒定,虚空坍塌,是可以脱离范限的,永远的恒定;这个我还有些模糊,你的这个观点是我上两个礼拜的观点,完全一致;
----------------------------------------------------------
    时间是一种设定,虚空因实在的存在而存在,道或曰法、或曰法则所主导下物质循衍、生住异灭之循环是世间仅有的实在,有物质,虚空则对待而生;有运动演化与过程阶段,时间设定随之而生。
    事物轮转,周而复始,虚空非实在之虚空,因物质存在方有必要言虚空,时间非实在之时间,因物象循衍方有必要谈时间。
    理清楚了,不为所扰,不为时空所羁,心得大自在,便算堪破时空,便算得大自在。不过,虽然可言堪破,却是仍在其范限,心不为所限即佛陀之所谓解脱。脱亦是脱,亦是不脱,不执于脱,而至于无所谓脱、再不必脱,即为大解脱。
    天心浅见,苍天老哥笑看,呵呵

天心兄参过《参同契》,难得难得,我是打算学学的,但到此贴,其他的都放下了。
  -----------------------------------------------------
    法即是筏,用过也是舍,若有其筏、若得其法,何须另觅筏,呵呵,归到根本,金刚经、道德经、易经未竟之前皆有可观,其余萃取所需,舍之可矣,呵呵
----------------------------------------------------------
  
  难得难得,在红尘中修行之人啊,从你时间上看,应该在国外吧,每次回帖都很晚。国内整公司,如不嫌弃,我可帮你出些注意,国外,则无法了。 
-------------------------------------------------------
    呵呵,常理如此,天心反常了,惭愧,刚从一轮挫磨中走出来,作息还没回复当有的规律,这个时间才闲得下来……
    考虑过去国外来着,人家没要,也就罢了,就在北京尝试些东西了,人之相处贵在心知,跟苍天老哥不会客气的,呵呵
    不过,人生于世间,归根到底,诸般还在己,尽心多用心也便是了,呵呵
    心性渐得通融,世事历练与人心世情却多有不通,眼下倒确实是需要苍天老哥多指点下,呵呵……天心兄,你上面这段有句核心正是困我的,“灭相灭执容易,但最后两样东西,情感与生命,这两样啊,情感更重于生命啊”,我一直在悟这情感二字,最后悟的结论就是“人都是属于一定的范畴的”,一切都为你所用,好多人似乎专门为你而来,任务完了便如那风一样逝去,一个接一个,她,他,它都是如此。

    看到苍天老哥挺多时候讲范畴,天心说下浅见,人都在一定的范限之内,因于时空之内、时势之下、法则之约束、自性之局限、人力之渺小,在所难免,即便觉悟之佛陀依然在范限之中,只是自性圆融、随顺法则、因于时势,不为范限所苦所扰而已。
    于情感二字,无妄则不为所扰,无执则不为所苦,无妄无执之后,但禀本然自性,随应或因果或偶然的机缘,也便可以揭过了。
    至于情感与生命哪个重要些,有生命才有情感,无情感等同草木,皆本色随缘面之,当惜则惜,须舍则舍,也便差不多了。

作者:正色苍天 回复日期:2010-07-05 20:07:56 
    马甲兄,你这句“心无大地眼无天”让我目瞪口呆,你这境界按照我的标准已经出了“范畴”了,这正是“无法无天”,“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之境了
  。。。。。。。。。。。。。。。
  
  苍天兄,你要这样想,心无大地眼无天,也非究竟之语,所谓言语道断。心无,说明还有个心字在,眼无还有个眼字在,无大地,无天还有个无字在。呵呵。
 

    话头、偈语、公案皆是随心而发、因缘而出,融于其境方易得其本然之理,似乎难解、似乎惊人、似乎深奥,若果合于道、合于法、无悖谬,旨必如如然在扫相灭执、有无俱遣。
    心是心,眼是眼,天地各自如如然,心纳大地眼容天,入心入眼皆本然,有无只作分别用,自性圆融任自然,无所谓有无,也不必着意于是否究竟,在安然自在而经历、而超越、而得菩提便是大实在。 
----------------------想不到这位才子竟然这般年少~~~少不得多看他两眼,碎步慢移,细细打量一番,端的那个清秀~
  呵呵~~马甲老哥的话呀~~哈哈~~

   看来还是叫幻想妹妹贴切些,调皮、通达而有觉性,确无杜丽娘之悲剧性情在,缘不必寻,自不会赖,呵呵

    关于精气神,幻想妹妹的说法是现在科学基础上的一般认识,很难能可贵。不过哲学层次的精气神,或者说道家修行法中的精气神却是有所不同的。这个本来难解,又文载混淆,理清楚确实很难,必于道家修行功法之习练、参研之中才能渐得通透。
    大体而言,呼吸饮食为精气之来源,消化凝练而成浊质之精,为精血之精。保养此生身之精,安定平和、心意温养则自然化为精气,是为精神之精,也称元精。
    炼此精气而化真气,也称元气,炼元气而化神气,也称元神,不过常所谓之元神为神完气足、元神觉醒之元神而已。
    人身之中,精气神本在自然转化,不过在道家内丹修行法中,炼气化神、炼神合道所指的层次便很高了,一般也就在筑基与炼精化气的层次,天心应该还也是吧。马甲兄整不清晰的话可以找《周易参同契》《悟真篇》之类的内丹功法相关书比照下,差不多就能渐渐清楚了。
    佛道本相通,佛家修行重于修心,养神气为辅;道家修行重于炼气修神,养心性为辅,理一径别,侧重点不同而已,取合用者兼采撷之,方不易偏失、易得中道。

作者:正色苍天 回复日期:2010-07-04 19:00:28    
我试图让几个炒股的朋友来学佛,结果不理想。看来这真得要缘。

    人所在的阶段不同,觉性开发的程度不同,所能领受的缘法也就不同。想炒好股,没有平定的心性,没有对诸般妄执的舍下,就很难在归根到底是心性、对规律认知度、情绪把持与执行力的资本博弈中成为真正的胜者,不过机缘未到,强扭不来,归根到底,世间种种,也便只能尽心随缘。

    道生一,一生二。。,那就是说万物由这个虚空生的,但是这个虚空又是永恒的,或者是如如不动的。以静生动,也得有个理由吧。这个虚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是动还是不动呢?虚空之中有阴阳互动吗?
      
  反正对我来说有点矛盾,万物都顺应道法自然,人对于这些道法来说是例外还是已经注定的?如果是注定的为啥人就会脱离这个道呢?人的道和自然的道有什么不同呀?如果人根本就没有脱离这个道,咱们修个什么东西呀?修了也是顺道,不修本来也是顺道。。。折腾个啥?如果只是为了了生死断轮回修道,有点太无聊了。。。
    道生一、一生二,是指道生元气、元气化阴阳二气,道是生气、化阴阳的实在之至微本源。
    没有道、元气、阴阳二气便没有万物,更不可能有生灵,也便无所谓虚空。有道、元气、阴阳二气在的地方便有虚空,道至微,故无所不在,演化虽不息,道一如无处不在,故因道之恒在,虚空可谓之恒在。不过实在的只是道、元气、阴阳二气乃至世间万物,虚空是因此实在而有存在意义之概念,故无所谓本质,无所谓动静,因为实在存在的只是作为世界本原的不断在循演着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道,道恒动不息,动为绝对、静为相对。
    古语言: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天,取法天地运行之律;天发道,天地运行之律取法凝聚起天地万物的本原之实在-道;道本为实在之本原,取法的便只是其自身属性之自然。
    道生元气,元气生阴阳二气,而后有和合世间万物,人为物之种,有觉性而已,本为道所成,自在道中,世间实在,皆在道中,自不可能例外。
    至于注定,于大势上,道法必然所致,从来如此,于细微处,机缘随机凑合,从未如此。
    人本道成,人自然注定在道中,只是日用而不知,因本能、成见与执著,行止会不合于道之律则。
    人道法于天道,天道法于道这世间实在之本原,道成于自然,道自古而一,人之得之深浅、契之多少难言而已。
    不修道,觉性为启,是为蒙昧,如鸟兽般随随机缘而生灭,役于食色之本能,因境而喜,因状而悲。
    修道,便是开启自身觉性,调摄本能与欲情,回复人自性中本然内在之神性,把捉可解迷、导生、化搅扰的道,从而脱成见执著、达到真正地自在自如而生。
    两者差别易见,状虽似,境却已不可同日而语。得道之后依然是自然而生,不过已扫相灭执、有无俱遣,自性圆融、机缘无扰而已,重的只是那生存状态的自在与自如,而非什么所谓的断灭。

     佛陀也是认知通透生住异灭、万相无常的本然之道后,脱离欲情、成见与执着的,欲情来自机体的本能,成见来自心智成长期感性认知的习性,执着来自因本能与习性而产生的看重,调摄好了本能,完善好了习性,放下诸般本无谓的看重,脱离各种羁扰,回复本然自性,也便是脱离苦海、见性成佛,有无俱遣了,但自然因缘而生,于自度之后度人利生,也便差不多是所谓的圆觉至境了。
   法有万法,道却唯一,优劣、适否、难易参差而已,无所谓错,无所谓对,与道契合的程度差异而已。
   科学是在归结道,路还长而已;哲学探讨的本就是道,离成熟尚远而已;宗教一部分生于蒙昧,另一部分则根源于哲学,根源于大哲对道的探讨,各有其法,道却相同,路有千条,殊途同归,人在路上,无所谓对错,所在阶段不同而已。
  
天心朋友这话,我看着怎么好像有问题。我们一起探讨啊。
    首先,欲情是指贪欲凡情?佛离家的时候或之前就断了吧?所以,您可能说反了。
    其次,何谓机体?何谓本能?可能还是十二因缘说的通透些。
    总之,我也没说明白。还请天心兄和其他人明示。
    古印度哲学将人之性灵体分为三个层次,欲求体、情命体、神我体。
    人生于父母精血,成于四大和合,于物种演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固化出作为一个动物体生存、发展与繁衍所必须的本能。
    有食色之欲、趋利避害之本能,才有物种之生存繁衍不息,此类便在欲求体;有贪妄之念、悲喜之情、嗔痴之执,才有自发不懈的冒险与尝试,才有文明之前进提升,此类便在情命体。
    至于神我体,便佛陀所说人本心所在之如如自性,调摄妥当七情六欲、扫相灭执、去除欲求、情命之蔽,即现神我。
    佛离家的时候,只是发愿,五年寻访,博采众长、纠合诸家,六年苦行,淬炼心身,方得菩提树下悟道圆觉。佛陀如老子般皆为朴素之长者,根性便高,也有血肉之身,有七情六欲,发愿之于断灭,如起点之于终点。断欲情即见性,见性即成佛,佛陀离家时只是乔达摩·悉达多,菩提树下悟道之后之佛陀方为佛。
    机体即佛门所说之肉身,本能即物种繁衍过程中自然形成之习性,理只是一,说法不同而已,理顺就好。
    事物衍演、生住异灭之道只是一,合于道之如如自性只是一,调摄欲情、去贪嗔痴、修戒定慧、扫相灭执、去妄见此自性之修行之路只是一,明了了,便因机缘,觅适己之法,作恰当之修,走出自己一条独特的修行路,成就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修行法,方是正法。
    法有万法,真正适己者惟自得之法,博采众长,随所采撷即是。
    心经云,经历,经历,超越经历,超越那经历,觉悟得菩提。经历即是修行,超越即是得菩提,故经历了,无论对错,皆是一种体验、磨砺与淬炼,千年为魔,迷失自性,经历与淬炼足够,一朝见性即为佛。
    故而说,众生无所谓善恶、对错,只是所在之觉性发展与心性淬炼的阶段不同,蒙昧是山脚,所谓的善恶与对错只是从山前或者善后走向最终的圆成而已。因为有善恶、对错,便有对待,而真正的善、真正的恶只是一,那便是契合于道,当然也包括真正的美、真正的德……

   

    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
  
  晕,好矛盾。。。前面有人说道生元气,元气生阴阳。。。这里的意思道是一个关系。。。。???!!!怎么回事?
  
  心不动名为炼精;身不动名为炼气;念不动名曰炼神
  我仔细读了下,怎么样才能不心动,真么才念不动呢?我现在一个人的时候还能不动心,不动神还是坚持不了多久。况且心不动才炼气吧。。。心动才气乱呀。。

    道生元气之道,指的是至微至本的物质本原,才能生元气、生阴阳之气、生万物。
    其中有道之道,指的是修养神气过程中的法门与规律,此道说的是道法之道,根源于道作为物质本原的本然之性。
    心如镜湖,无扰则不波,无妄则不动,调摄得好欲情、清理得尽执妄,外不扰,内不动,心则易不动,无耗无劳则气血畅行,无为中自然炼精化气。
    精气之转化,全在自然,不扰之即可。
    久久气足之后,依一定之法炼气化神,身定则念专,以念炼气而化神。
    久久神足之后,止念炼神,以还虚,以合道。
    修行之要,在于循序渐进,保养身心,精气足则炼精化气易行,真气足则炼气化神易为,神完气足而后念易定,炼神合道方易行。

    【能去相灭执,这人也就慢慢的全面了,但是还不行,下来还有两样东西你舍不出,也就得不到最后的结果。情感与生命。】    
     情感是天性、生命是去谈一切的基础,本不必舍,只祛尽痴妄、禀契合于道之如如自性,本色而情、自然而感,珍重生命却随应机缘、生死不扰,如此便是超脱,便是圆觉,便是生之至境了,觉后之佛陀也便如此,如此情感,如此应缘、如此度生。舍尽当舍,剩下的便是实在,自然而为,随缘以对,便得自在,自性圆融,实在自在本色而生,即为成佛,无须再求

 

 

推荐,现世里难得的关于生命圆成与觉性启发的一片弥陀福地,已具机缘者受益之:

天涯杂谈』 说说性能量的另一个出口——山居性纪——性是种子禅是花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7368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