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的规律害人不浅


“例如投放市场的100块钱,按目前情况就是20%的富人获得了其中的80政府发现80%的人太穷了,于是再投入100元,结果20%的富人又可以获得80元甚至更多,如此往复,穷人的收入绝对值增长了却相对越来越穷。这种情况会发生逆转,那就是终有一个时间点穷人会要求增加收入,提高待遇——用工荒、加薪潮就是当前的一个特点,这也就是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必然。这个例子似乎已经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的M2有如此之巨,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通胀预期”[1]

如果真如作者所说,让大家富裕的方法实在太简单了,我们只需要有一种工具,那就是钞票印刷机,成天大规模印刷然后发给人们就行了,为满足作者的需要,可以多发些给穷人。其实,上面引述的文字错漏百出,以此为据进行的分析会是正确的吗?

第一,货币永远是一种交易媒介,是为了便利交易的一种工具,忘记这一点会经常犯错误。同时,政府增发货币也不是作者想象的那样,给20%的富人发80%,是阴谋或偏心的结果建议作者去看一下相关的著作。另外,货币增发出现通货膨胀预期是不错的,但是要注意增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对不同商品的影响的时间路径差异巨大。

第二,二八原理是一种糟糕的理论,是一种割裂系统、只看到系统中一个局部出现的错误。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人认为惠普公司在打印机和耗材方面,80%的收入来自打印机,20%来自耗材,而利润则反过来,20%来自打印机,80%来自耗材。因此,提议说,应当砍掉打印机这种不赚钱或赚钱不成比例的部门,砍掉的结果是什么?利润为零。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大量的打印机销售出去,才能带动惠普耗材的销售,也才有耗材的高利润。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错误判断。因此,盲目引用这种所谓的定律害人不浅,就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果来看,“二八”结果是夸张的,即便如作者所说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依此计算出来的也是35%的人得到65%的收入。况且,收入分配结果只是当前状况的一张快照,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收入变化情况,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一个人留在最低收入层次的概率与达到最高收入的概率是一样的。当一个社会鼓励人们创业、辛勤工作,那么静态的收入分配差异不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不否认,我国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权钱交易比较常见,政府对人们努力工作存在着较多的限制,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30年来这种限制越来越少,人们收入分配差异大了,但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三,人们选择某种资产避险是非常理性的决策,普通消费者面对通货膨胀(预期)时,一定会选择规避的资产工具(尽管事后可能判断错误),专家不一定能够胜过看似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在我国现行市场情况下,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水平很高,投资于房地产(住宅)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并非是“往通胀枪口上撞”。

[1] 现在买房是往通胀枪口上撞,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6a9e20100kzzp.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