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蛋中国:将专注进行到底


  新蛋中国公司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座普通写字楼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写字间格局,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外企。中国区总裁邹果庆的办公室约十平米,几乎无任何装饰,如果不是从生活照片中看出浓郁的文艺气质,坐在你面前的,是一名操着不熟练中文的华裔,务实理性。

  “我们不会朝线下发展,这个我可以明确告诉你。”

  “京东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想做网上的‘沃尔玛’,我们要做的是‘百思买’,专注在我们自己熟悉的领域。”

  “中国市场在快速发展,也是混沌的,企业在做的过程中会盲目,很多时候大家认为赔钱就可以做大生意,大批量扩张,流血圈地,新蛋要按照自己的步伐慢慢来。”

  种种个性鲜明的主张不断从他口中冒出。于是可以想见,这家发迹于美国的B2C企业有多么的不同。早有雅虎,eBay等在中国的落水,新蛋这家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成长迅速的B2C企业能不能扬长避短,会不会水土不服?

  不做“沃尔玛”

  美国比中国电子商务超前了10年,今天在中国市场发生的事,美国早已经发生过。所以,新蛋决意不做线下,也不会像京东那样去做百货商店,他们认为这将使其失去核心竞争优势。那么,新蛋中国公司究竟会成为谁?

  先来查阅一下基因图谱。“事实上,我们是最早注意到中国市场的B2C公司。”邹果庆说。此言不假,当2004年刘强东成立京东商城进而全面拥抱电子商务时,新蛋在美国销售额已达10亿美元,新蛋中国也凭借6000万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是京东商城当时线上销售额的6倍。

  不同于eBay或亚马逊在欧美市场确立优势之后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新蛋针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几乎与美国同步。早在2001年,这家公司在美国洛杉矶创立之初,便同时在中国成都、西安以及上海设立了分公司。根据其2009年中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IPO申请材料显示,2009年,新蛋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约为22.9亿美元,净利润为2489万美元。

  尽管垂直B2C向百货拓展的步伐越来越凌乱,但新蛋一直专注于自身优势,其产品仍以“IT数码类3C”简单概括。虽然新蛋中国“情况略有不同”,也已开始涉足一小部分家用百货的销售,但在邹果庆的表述里,新蛋要做的仍是“网上的百思买”,而非“网上沃尔玛”。

  专业化发展使得新蛋拥有全球一线品牌的渠道优势,使得许多新品可以在新蛋中国进行全球首发。但这一模式也曾受到质疑。因为这意味着所有风险降临到一起。亚马逊在创立后的第4年,便开始在面向“大而全”模式的并购和业务扩张上不遗余力。换言之,贝索斯或者亚马逊的经验是:专业化只是完成原始积累的途径,而非目标。

  但在新蛋看来,“专业性”似乎更应该是B2C的优势所在。在新蛋的逻辑里,B2C区别于线下零售商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通过“用户评论”等功能,提供完全不同的消费体验,这一优势在IT数码这类技术性较强产品品类上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此外,对于诸多转型百货的垂直B2C企业而言,最大的诱惑便是利润率。来自艾瑞数据显示,中国B2C市场的平均毛利率仅为10%~15%左右,特别是电子类产品的毛利率甚至低于5%。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并拥有更丰富的商品品类,才能最终依靠规模化经营的优势生存下去。因此,一方面专注于“IT数码类3C”产品,另一方面新蛋也在尽量扩充这一领域的产品目录。“在条件成熟的情形下,我们会跨过3C产品(可能会做家电)。也不排除会做综合平台,但每样都会做成垂直领域最好的。”邹说。而且,在他看来,扩张要“慢慢地来”,要在规模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