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刘秀低估了王郎,而且是大大的低估。
王郎自从赶走耿纯、盘踞邯郸之后,自立为皇帝,以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一个皇帝再加上三驾马车,朝廷的架子就算搭起来了。和洛阳朝廷相比,王郎这边虽然规模简陋,但却要团结得多、高效得多。
王郎有一个好爸爸,或者说,他认了一个好爸爸——汉成帝,而他也摇身一变,成了大汉帝国首选的继承人刘子舆。王郎很清楚,他的身份就是这个朝廷赖以生存的最大本钱,而这也就注定了,他拥有无可动摇的权威,刘林、李育、张参等人,只能自甘人臣,不可能对皇位存有觊觎之心。因此,王郎乐意放权,也敢于放权,让他手下的这三驾马车各尽其能,纵情驰骋。至于刘林、李育、张参等人,此前就已经有了十多年的深厚友谊,一旦同朝为臣,也都彼此体谅忍让,各司其职,各安其位,不像洛阳朝廷一般,明争暗斗,派系林立。
邯郸朝廷新立,当务之急就是对付仅一河之隔的赤眉。王郎问刘林,还淹吗?刘林摇摇头,不淹了。王郎奇道,你不是一直主张掘开黄河,水淹赤眉的吗?刘林讪笑道,当家方知柴米贵。当初替刘秀出主意,只图一时之快,不用计较后果。如今我任丞相,一切当以朝廷为重。赤眉数十万人,天下无敌,他们不来进犯我们,我们正该举额称庆,哪里还敢主动去招惹他们?王郎问,童谣有云,谐不谐,在赤眉。赤眉屯兵濮阳,虎视眈眈,该如何应对?刘林笑道,君子动口不动手,臣自有主张。
刘林派一能言之人,前往赤眉营中,对赤眉首领如是说:你们一开始前往洛阳投靠刘玄,后来却又不告而别,刘玄对你们怀恨在心,时刻不忘报复。此次刘玄派刘秀前来河北,就是要让刘秀悄悄掘开黄河,将你们淹死在汪洋之中。你们看看,刘玄和刘秀,多狠的心!这么缺德的事,他们也想得出来!我们实在不忍心见诸位葬身鱼腹,于是将刘秀赶出邯郸,使其阴谋不能得逞。
赤眉一听,皆悚然变色。如此说来,竟是王郎救了他们的命!
使者继续说道,刘玄虽僭越称帝,终究不改小家子气,诸位亲至洛阳归降,刘玄却只封诸位为列侯,还不给封邑,思来让人寒心齿冷。我家皇帝刘子舆,乃成帝之子,上秉天意,下御万民。所谓天子穆穆,气度自非刘玄可比。我家皇帝说了,诸位皆当世豪杰,有大功于社稷,不封则已,一封就必须封王。这里便是王爵委任状,来,各位首领,一人一张,别抢……
赤眉被使者忽悠得一愣一愣,以为王郎对自己真有救命之恩,又见还有王爵可封,无不大喜,道,刘子舆不仅是你家皇帝,也是咱们的皇帝!
王郎和刘林不费分文,仅用了几口唾沫以及几张空头支票,便稳住了赤眉,于是开始着手统一河北。
王郎首先颁下一道诏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给河北人民写了一封公开信。诏书大意为:我,成帝之子刘子舆,大汉帝国无可争议的继承者。真龙既出,天下束手!南阳刘玄,不知我尚在人间,暂且称帝。我已下诏刘玄,令他和手下功臣速来邯郸,面圣称臣。刘玄接诏,正星夜兼程前来。各州郡刺史、二千石官员,虽是刘玄所封,却也不必自疑。刘玄既已称臣,诸君幸勿观望,速速来降,官爵俸禄,一如其旧。其他起义兵、反王莽者,也都是有功之臣,速来邯郸归顺,我必将裂土封爵,享祚其子孙。赤眉首领皆已封王,便是明证。总之,王莽伏诛,寡人临朝,革命已经成功,同志都来领赏。
王郎的诏书,写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甚是蛊惑人心。刘子舆的传说已在民间流传多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忽然有一个刘子舆跳将出来,而且公然称帝,老百姓思念前汉,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从法理上讲,刘子舆作为成帝之子,是大汉皇位理所当然的第一继承人,没有人够资格和他抢。和刘子舆一比,刘玄的皇位明显没有底气。刘氏宗室十多万人,皇家血统比刘玄更亲的多的是,刘玄能算老几,他凭什么称帝?
王郎仗着刘子舆这三个字的魔力,分遣将帅,徇下幽、冀二州,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至于刘玄派往河北的冀州牧庞萌、尚书令谢躬二人,看了王郎的诏书,也是莫辩真假,以为刘玄真和王郎已经达成了交易,因此也不敢轻易发兵征讨,从而贻误战机,坐视王郎之壮大。
于是,帝国便出现了两个中央,一个在邯郸,一个是洛阳。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