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个性的口号


王攀

今年1月,合肥推出城市旅游口号:“两个胖胖欢迎您”;3月,宜春旅游政务网又打出了“一座叫春的城市”,此后中国城市雷人口号层出不穷。网民兴致勃勃地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且榜单不断更新。“没有最雷,只有更雷”。城市研究学者称这是当地政府绞尽脑汁地设计营销城市导致的一种病态热情。(7月11日《新文化报》)

公共关系学上有关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关系是这样的:知名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只有当美誉度也高的时候,知名度高,才能够美名远扬;假如美誉度低,知名度高,那么就是臭名远扬了。

网络传播为快速扩大知名度提供了机会。任何一种产品,一个人,一个城市,都可以通过出位的言行或符号,在很短时间里名扬天下。但名扬天下之后,能否有美誉度,就不好说了。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如果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知名度高又有什么用呢?

以合肥、宜春为例。且不说“两个胖胖欢迎您”的无厘头,也不论“一座叫春的城市”的暧昧,但去想一想,当人们因此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个城市时,它们又有什么个性和特色?不仅从口号里看不到,就是从城市本身上,我们也找不到。换句话说,它有了高知名度,但并没有高美誉度;而无厘头、暧昧的口号,又进一步降低了城市的美誉度。

就这样,用于宣传、推广城市的口号,客观上降低了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评价,最终走向了反面。

提到罗马,我们想到永恒之都,这是缘于罗马的历史和厚重;提到巴黎,我们想到浪漫之都,这是因为巴黎的罗曼蒂克;提到威尼斯,我们想到水上之都,这是在于威尼斯原本就是一个水城。这些城市口号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城市不可模仿、无法替代的个性和特色。而我们的城市跟我们的大学一样,找不到自己别于他人的特点。也正因此,我们的城市口号,就如同我们的大学口号一样,大致雷同,味同爵蜡。

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个性的口号。个性体现在文化上,罗马的历史文化,巴黎的时尚文化,威尼斯的水文化,可以说是文化给予了这些城市鲜明的个性。国内的城市建设是对西方城市的亦步亦趋,在模仿和抄袭中,别人个性的东西“画虎类猫”,而自己的东西彻底丢弃,城市化成了大楼化,千城一面,没有文化,没有个性,谈何个性的口号。

一些城市营销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需要提高知名度就可以了,这恰恰是违背了公共关系学最一般的规律:没有良好的美誉度,知名度越高,越是臭名远扬。城市与其琢磨怎么提高知名度,不如先找找自己真正的个性。而一旦有了个性,城市口号自然就呼之欲出。

http://news.sohu.com/20100711/n2734164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