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电上视热播的电视剧
《南下》,首次触碰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记忆,它不仅引发了人们对“
南下干部”这个群体的注目,同时开启了人们对一段红色历史的回味。这些天,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问:什么叫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从北方打到南方来的军政干部吗?今天我们旧闻坊就以此为题,来翻开“南下干部”的红色档案。
李国庆:“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随着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历史语境,而产生的一个特殊而耀眼的历史革命群体。为了接管、巩固新中国政权,支援南方广大新解放区建设,各省根据中共中央决议,纷纷抽调大批党政干部随各路人民解放军南下。远赴长江以南的新解放区,接收并管理一些刚刚解放的大中城市。这些人就叫“南下干部”。
主持人:今年初,齐鲁电视台在播出《南下》电视剧时,是这样评价南下干部功绩:“干部南下”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执行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各个批次的“南下干部”纵队所面临的形势与工作任务多有不同,但无论在随军筹粮、支前土改,还是在城市接管、剿匪反霸、发展经济等工作中,“南下干部”纵队无疑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国庆: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是难以想象,当年南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在艰苦的行军过程中,还是在紧张的新区工作中,各个批次的山东南下干部所面临的绝不仅仅是泪水与汗水的付出,也要经历各种生死的考验。他们有的在行军途中死于意外,有的在工作岗位上遭到暗杀,更多的捐躯在剿匪征粮的第一线上。据不完全统计,西南服务团成员有400余人在剿匪征粮中英勇牺牲,仅已查明的就有194人。至今还有200多名烈士没有留下名字。他们有的死在起义后又反水的国民党军队手里,有的死在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土匪面前,有的被身边的叛徒和特务谋杀。他们被刀劈、被火烧、被沉水、被枪杀、被活埋、被扔进天坑、被投入锅中活煮,甚至被肢解凌迟。相当一部分烈士长期不为人知,至今尸骨无觅。
周散木;南下干部发展经济上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我的家在湖南来说吧,我查过资料,当年就有15000多来自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和东北等各老解放区的南下干部。他们把湖南当作第二故乡,为三湘四水大地奉献着宝贵的青春与全部的心血和智慧。50年代治理洞庭湖,60年代数百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大规模钢铁工业建设,70年代的湘黔、枝柳铁路三线建设,80年代以来的湖南改革开放等等,无不凝聚着“南下干部”纵队智慧的心血,包含着他们的辛勤汗水与无私奉献。
主持人:南下干部中还出了不少杰出人物,有一个全国家喻户晓的人就是南下干部,你们知道是谁吗?
张林:你说的是焦裕禄吧?我读过他那段历史。现在的人们只知道他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很少有人知道他会使枪、能打仗。1948年春天,国民党鄢陵县保安中队长洪启龙带领队伍袭扰彭店。当时,焦裕禄正在吃饭。他把饭碗一推,说声“掩护群众转移,咱们作好准备,设法对付”,就直奔村口。这时400多敌人已经到南门外了,双方相距不过几百米。边上的人说:“这么多敌人,咱只有几条烂杆子枪,咋能挡得住啊!”焦裕禄说“咱得保护群众和财产,跟敌人拼了也不能跑,要死咱先死,沉住气。”焦裕禄指挥大家卧倒,等敌人靠近时一声令下:“打!”队员们一齐开火,敌人纷纷掉头逃窜。这次战斗群众没受一点损失,大家都称赞焦裕禄沉着机智有办法。有人问:“老焦呀,敌人为啥那么听你指挥呢?”焦裕禄说:“事情到了危急关头,不得不演空城计。咱穿的是便衣,群众穿的也是便衣,满坡黑压压的,咱就来个全民皆兵。枪声一响,大家一卧倒,保安团净是熊包,他们怕咱暗中包围。凭这就打发他们走了。”
李国庆;当年的南下干部中,还有不少是学生。我今天带来了一报道,年初衢州日报上发的:一位南下干部的红色记忆。这个人当年就是学生,他是这样写的:1948年,济南解放。淮海战役之后,大军南下,部队需要培训大量的干部。华东大学向全社会招生,我在山东省第一临时高中上学,听说华东大学招生,我也去参加了考试。1948年下半年,通过了考试,我成了华东大学的一名学生。大学我们只上了三四个月就毕业了。
主持人;你就不念了,南下干部的事迹你念到明天也念不完的。让我们用《南下干部》一书中说的一段话为今天打总结吧:南下干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代表着一个杰出的英雄群体,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烟战火之中。他们抛家舍业,离开挚爱的家乡和熟悉的岗位,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新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