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新股发行节奏”之悖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调整新股发行节奏”并不是官方观点。因为早在今年5月中旬市场上流出“主板新股发行暂停,发行节奏调整”传闻的时候,证监会就对此予以了否认,并表示证监会不会随便、刻意地去改变新股发行节奏,即便7月份农行上市,证监会也不改新股发行节奏。

    “调整新股发行节奏”的观点主要是来自于民间。鉴于当前沪深股市所面临的不利因素,也由于《人民日报》近期接连发表了7篇系列文章所表现出的对股市的“呵护”之意,为此有业内人士顺应民意提出建议,可否适当调整新股发行节奏。当然,也有人担心股市下跌令让农行上市泡汤,所以希望管理层能够“维稳”。

    自4月中旬以来,上证指数下跌了700余点,跌幅达到22%,堪称一轮小熊市。这样的走势当然并不能令人满意。正如《人民日报》所发表的文章指出的那样,中国股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或反向“晴雨表”:“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报表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领先全球,上市公司业绩增幅领先全球。但是中国股市无论上证指数还是深证综指却屡创全球跌幅之最。”中国股市的如此走势显然是股市内部出现了问题。于是,在政策市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股民自然寄希望于“维稳”。而今年以来,新股的高速发行、高价发行成为千夫所指,是导致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希望监管部门“调整新股发行节奏”成了许多投资者共同的心声。

    但“调整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属于悖论。首先,它背离了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原则。自去年6月份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奉行的是市场化发行原则,不仅新股发行价格由市场说了算,而且新股发行节奏也由市场说了算。正是出于对新股发行市场化原则的尊重,“窗口指导”退出了历史舞台。于是,这就有了投资者所看到的新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以及高频率发行。如果现在忽然又要“调整新股发行节奏”,这岂不是“窗口指导”又回来了?岂不是新股发行市场化原则又被废弃了?因此,“调整新股发行节奏”明显与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原则并不相符。

    其次,目前“调整新股发行节奏”并不是真正的救市,而是“救发”,拯救农行的新股发行。自去年6月份IPO重启以来,在新股市场化发行的原则下,新股始终都是超高价发行。如今随着股市逐步低迷,新股发行价格终于有了下行的趋势,特别是农行的发行,终于要面临一次市场化发行的考验了。如果这个时候“调整新股发行节奏”,这岂不是要继续维持新股超高价发行的局面?因此,“调整新股发行节奏”到底是救市还是“救发”或者是“毁市”,答案不是很清楚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悖论,显然是因为中国股市并不具备市场化发股的土壤之缘故。如在目前沪市主板市盈率只有20倍的情况下,部分新股发行市盈率还维持在60几倍、70几倍的水平,这本身就完全脱离了中国股市的市场状况,所谓的新股发行市场化完全就是新股发行投机化。所以,笔者以为,与其“调整新股发行节奏”,不如趁早对市场化发股的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