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历程


世界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杂志)在2001年2月16日出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基因组专刊上,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以下便是这一光辉历程最闪亮的部分,在若干年以后,人们还会记起和怀念他们!

1953年4月,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77年吉尔伯特等提出DNA测序方法

1982年威达提出自动测序设想

1985年辛希墨等讨论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可能性

1986年7月第一台DNA自动测序仪研制成功

1987年5月建立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1990年发展起毛细管电泳技术

1990年8月美国卫生研究院开始模式生物的大规模测序

1991年6月文特尔提出利用EST发现基因的策略

1991年10月日本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启动

1992年10月美、法科学家完成染色体的第一张物理图谱

1993年10月桑格中心在美国休斯顿建立

1994年9月发表完整的人类基因组遗传连锁图谱

1995年布朗等发表第一篇有关DNA探针的玻璃板微阵列(即基因芯片)论文

1996年10月国际研究协作组公开酵母基因组全序列

1998年格林等发表序列数据自动识别软件PHRED

2000年3月塞莱拉公司(由文特尔创办)完成果蝇180Mb基因组测序

2000年6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和塞莱拉公司在美国白宫联合宣告人类基因工作草图完成

2000年12月完成第一个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序列(125Mb)测序

2001年2月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发表人类基因组工程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