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不少考生直呼“熬出头”,脸上难掩兴奋与欢乐。在五洲花城附近的一家餐厅内,前台服务员介绍说,有很多考生来饭店聚餐,多数都是前一天,或中午预订的,除了3个包房,大厅还有几桌是高中生在吃饭,人数都在10人以上。记者看到,这些学生时而举杯欢庆,时而相拥而泣。这种狂欢,恐怕只有从古罗马斗兽场上活着走下来的角斗士才差可相比。
而事实上,中国的高考也正在和斗兽日益接轨,考场也正在斗兽场化。我们不妨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共同处。
首先,二者社会关注度一样。
斗兽在古罗马是万众向往的项目,为此,他们不惜巨金修建了斗兽场。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周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种柱式。科洛西姆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罗马斗兽场能容纳的观众大约八万余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女人,奴隶和穷人。但即使在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的、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被快速的疏散(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清空)。
而我们的高考,也是全民关注的项目。高考期间,整个社会都围绕高考运转,所有东西都为高考让路。以成都为例,高考前几日,除交警、出租车公司负责接送考生外,6月7日至8日高考期间,西南民航两日内400航班更是为高考绕道飞行。这样的社会姿态,考生在环保、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共同保驾护航下,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后,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用“全民高考”来形容绝不为过,今年更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早在高考前几天,各种各样的考前准备就开始了。有学生的,有家长的,有相关部门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处都是一片紧张气氛。6月5日,成都启动“黄丝带‘爱心高考’活动”;高考当天,成都市交管局出动600辆“高考服务车”;有专用车还配备了考生用的铅笔和橡皮等必备品;更为夸张的是,成都机场要求飞机起飞后拐弯,尽量避开中心城区上空飞行,西南民航就有400航班绕道飞行……对此,有民众直言:高考当前,政府似乎比考生还要紧张。不仅仅是成都。今年的高考,全国上下都在时刻准备着: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特地成立了“高考安保工作指挥小组”,出动200名警力,负责保障道路畅通的“护考”工作;北京市方面,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北京市120急救中心进入特别待命状态。
其次,高考和斗兽场奉行一样的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简言之就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
一般来说,角斗士的社会地位比奴隶略高。而且,也有些角斗士,因其所向披靡的高超搏杀技巧而成为超级明星。有证据表明当时的贵族妇女相当崇拜这些竞技场上的勇士,据信科莫德斯皇帝的母亲就曾经为角斗士马提诺斯而疯狂。历史学家们还从庞培古城遗留下来的墙壁涂鸦中了解到,色雷斯角斗士塞拉蒂斯就好像是那个时代的贝克汉姆。角斗士们两人一组互相格斗。在一些重大的皇家庆典上,有时出场的角斗士达5000对之多,平均算下来每场大概有100对角斗士出场。失败的角斗士通常是被胜者杀死。败者义无反顾地抓住胜者的大腿,而胜者将长剑直接刺入他的咽喉来宣告胜利。这时,全场的观众呼喊沸腾,气氛达到最高潮。
为了获得胜利,成为明星,角斗士们当然是不顾一切地练武习武了。角斗士们在类似于军事训练营的地方一起训练,经常随团到帝国的各个地方进行巡回表演。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角斗士训练营在庞培被发现,那里出土的文物包括铠甲、武器和头盔。这些角斗士团曾经为私人所有,但是因为害怕他们会转变成对帝国统治造成威胁的私人军队,国家接管了这些角斗士团。训练角斗士的方式和现代训练运动员的方式非常相似,他们要进行非常严酷的锻炼并接受严格的饮食控制,只能进食高热量的食物。他们要学习使用各种武器,包括匕首、剑、网以及锁链等。
我们的高考也一样。如今青少年的恐怖感归根到底来自“精英教育”———“万般皆下品”,“学而优则仕”:没有高等教育文凭不能当官———只有拿到高等教育文凭才能成为“精英”,只有成为“精英”才能当官———在“人吃人有理”的体制下,有权才能吃人,没权只能被吃;有权就有一切,没权一切没有。要不被吃就必须掌权,要掌权就必须当官,要当官就必须有文凭,要有文凭就必须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当官运动”的结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重点大学竞争惨烈白热化,“应试教育”独霸一切。整个“应试教育”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年龄段都有“考重点”,每次“考重点”都是一次活学活用的“优胜劣汰”———考上“重点”就进入了这个年龄段的“精英”行列,为当上下一个阶段的“精英”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每次考试都是一次真刀真枪的“优胜劣汰”:应试教育中竞争激烈的“重点”里,一个考生的成功就意味着另外若干考生的失败,这等效于成功者用自己的成功淘汰了失败者———保存自己,淘汰别人,不允许任何致命失误,没有任何改正错误的机会。不管你有什么长处,只要有一处出现致命的疏忽就功亏一篑,先前一切努力皆付之东流———这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特色”:不管你如何小心谨慎,如何干练娴熟,成功一千次,但第一千零一次疏忽了照样送命,没有第二次机会,前边一千次的成功也全部完蛋。这种“优胜劣汰”的考试等效于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等效于看不见流血的决斗———考试如撕杀,考场如战场:“拿起笔,做刀枪,你死我活进考场”。
因此,整个高考考场如同隐形的“罗马斗兽场”,考生如同隐形的“奴隶角斗士”,在隐形的战场上用隐形的武器同隐形的对手做隐形的殊死搏斗。而一手导演策划了这一切、大发“应试教育”横财的是隐形的当代奴隶主———用“精英教育”推销“人吃人的文明”的“精英”。
同样,为了淘汰别人,保留自己,我们很多高三学生也象角斗士一样苦练“杀敌本领”,一致从进高三开始,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复习,晚上12点钟才睡觉。结果出现“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的状况,最后被诊断患上严重的失眠症。据了解,近两个多月来协和医院几乎每天都会接诊因熬夜学习引发各类疾病的学子,失眠在其中占了一半以上。“因持续用脑,神经长期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许多考生患上严重的失眠症。”据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邢宏义介绍,人脑活动有潜在的周期,基本上是两个小时一个起伏,因此主张脑力劳动持续1-2小时就休息一下。若长期过度进行脑力劳动,很可能出现超负荷状态,导致失眠以及伴随的神经衰弱。
再次,高考的意义也和斗兽一样。
角斗士的意义也就在于用自己的血泪博得权势者哈哈一乐。而我们的高考考生呢?考试落榜者固然一无所获,就是那些考上大学拿到文凭的又怎样?等这些学生文凭到手找工作时,当初上学的意义尽失———社会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不要期望太高”、“要调整心态,适应市场需要”、“零工资就业”……当初鼓动人掏腰包时多娓娓动听啊:“在中国,教育水平已成为决定家庭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农村大学生可以使一家人脱贫。”(张维迎)正如《墨菲定律》所说:等轮到你上场,他们就换了规则———所谓“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一个农村大学生可以使一家人脱贫”之类沁人心脾原来不过是残酷的戏弄,恶毒的玩笑,冷酷的“猫捉老鼠”游戏———呕心沥血倾家荡产换来的文凭原来比废纸强不了多少:如今找工作,比的不是真才实学,而是“比爹比娘比关系”。即便有幸找到工作,那也算不得“精英”———谁有权谁才是“精英”。要当官,比的不是成绩能力,而是“比吹比拍比后台,比黑比坏比腐败”。没条件和本事搞这些,再有能耐也只能当个高级穷酸,照样被吃。
最后,我们不妨再来总结一下高考与斗兽角色的一致。
考试:屠宰。试卷:断头台。教育局:罗马元老院。校长:执政官。副校长:独裁官。学习管理:大法官。学生:角斗士。考场:罗马斗兽场。考试作弊者:斯巴达克斯。
(此文发表于2010年6月25日《杂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