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水平为什么比较低?


  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水平非常低,某些论文基本上是在做作业,但可能还发表在所谓的比较好的杂志上。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大陆地区的现阶段研究水平可能还达不到解放前的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相对比较)。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关系对研究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制约影响。国内的很多经济学研究都认为关系会促进经济发展等等,但对于研究来说是不可能有正面影响的。在经济学论文发表中,关系会产生劣胜优汰,也许等到这种问题非常严重时,导致杂志声誉极度下降,才有可能会抛开关系;在课题的立项中,更是如此,立项的课题对目前的经济学研究的推进没有任何的好处,也就是说,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极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学者是最可悲和可怜的!连海外学者都知道,中国做学术研究关系比水平要重要。但回头看看,有几篇论文能让大家熟记的,基本没有。我们这几代学人为子孙后代究竟留下了什么经济学遗产!打破学术圈的垄断才是提高中国经济学研究水平的关键。第二,做学术研究的目的不端正。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为了发表而盲目的写文章,而没有去关注这一研究究竟有没有意义!对于研究意义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并不很清楚。结果是,制造了很多的学术垃圾,这些学术垃圾对学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学生为什么要抄袭论文。他们可能会说老师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听到这些话时,难道不脸红吗?师德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