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扩张后的市场分析


  央行再出招,宣布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这个措施将对上周末央行宣布的人民币汇率一揽子货币定价政策产生一种相互制衡和促进的效果,是中国金融体系革命的一个开端,这两项措施的组合将促进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国际贸易或者进出口,中国在国际上的份额目前已经到达很大规模,而且未来也肯定会继续扩大,人民币结算对于中国对自身资产的组合能力加强,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被迫成为美国的债权人;目前人民币国际市场化只缺一张纸的隔阂,而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在进行中估计也会受到一些挑战,毕竟欧美国家已经将目前的全球经济体系全面金融化并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实行供求关系的金融化定价并利用自有的金融优势掠夺商品和服务定价权,剥夺真实市场供求关系的发言权,比如石油,在石油现有的供求关系中已经存在太多的高盛这样非石油终端需求者的中介需求,而这种中介性需求终究是虚假需求,扭曲石油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并破坏全球经济的基础,这也许才是目前全球经济的问题;进出口结算的人民币化,在增加人民币话语权上肯定有一个过程,但是相对于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央行目前选择增加人民币弹性可能会更加明智一些,美国在压迫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碰到了央行开出的软钉子挑战,美国国会估计会继续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深化到他们的战略目标:迫使中国完全开放金融市场;最后,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和贸易结算机制改革预示着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参与将从全球商品竞争时代向金融国际化竞争时代过渡。 

  目前,全球经济的基本色调很难定义,因为不知道全球国家尤其是美国,它公布的宏观经济指标究竟是真还是假,而从指标连续性跟踪的相关性分析上也支持我们不信任美国或者欧洲国家宏观经济指标的倾向(当然,欧洲人除了英国、德国以外大多数欧洲国家信用度还是比较好的),没有正确的指标就很难定量化甚至是定性化分析全球的经济状态。但是,全球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是有助我们作出一些方向性判断。

  未来市场走势我们估计:由于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许可,使昨天以前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受到沉重打击,使人民币原本中长期看涨这样的趋势性结论目前也需要作出调整;从长远看,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景非常明朗,各主权国家和央行出于战略性安排考虑的人民币储备份额提高是可以预期的事件;中国的人民币国际通道拓宽将有助于中国国内市场完善和形成一个强大的提供国际服务品的市场,从而改善中国跛脚的国际商品提供市场的畸形状态,而一个新的全球性的服务业市场将助中国经济完成真正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劲的经济体的最后一步;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贸易结算改革有可能最终破除了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风险,基于此,我们以为从现在开始,我们对中国市场发展开始乐观。

  国际市场方面,我们认为目前在继续保持刺激政策与政府主权债务危机之间形成争论,在欧洲和美国的失业率数据可信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美国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可能会更大一些,这是由它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国际竞争力决定的,同时,欧元危机对于美国经济的负面作用才刚刚开始,而欧元危机中德国和法国获得了更好的全球竞争力空间,这基本决定了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世界经济稳定必须紧缩全球金融行业的资产负债表,这也是目前存在争议的重要区间,本次全球危机核心描述是全球金融资本和金融行业规模相对于真实经济所需要的信用规模之间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匹配,金融资本对于真实经济的中介牟利范围扩张扭曲了真实的市场需求关系从而破坏了有效供求平衡,而萎缩全球尤其是美国的金融行业规模和市场交易规模,加大金融监管,分拆过大的金融组织和机构并限制金融企业之间的股权关联关系将是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的核心和关键,我们看到美国政府有朝这个方向过渡的苗头,事实上,它也不能不朝这个方向走,因为目前美元经济的竞争对手除了欧元还有现在多出来的人民币威胁,打败欧元也不能挽救美元,而美元的衰落意味着美国的衰落,所以,美国不能不权衡。综上述,我们以为目前欧美的政策目标不是防范通货问题,而是调整其自身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金融监管,重新构造核心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以为最近欧美国家的政策变化应该集中在金融监管而不是货币政策,欧美货币系统内部竞争将重回贬值竞争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