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加流氓”何以跻身世界一流高校 刘效仁
在很多中国高校多年来一直发誓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英国职业与教育调查公司QS最近公布了“2010亚洲大学前200名”排行榜,北大和清华连亚洲前10名都没进。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距离在哪里?清华大学杨玉良校长直称中国大学精神虚脱,在批评教授“才子加流氓”“才子加帝王气”会贻害科学贻害社会的同时,重新讲述了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正义论》的哈佛大学 罗尔斯 教授赢得经久掌声的精典故事。然而,这样的掌故却未很难在清华复制,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的罗尔斯将会黯然下课。(2010-06-22 中青报)
耳边似乎仍然响着那热情的掌声。 罗尔斯教授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这个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每次重读这则故事,都会感动莫名。罗尔斯的《正义论》早就成了世界经典著作,这与其说其学术造诣的高峰,不如说是罗尔斯学术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本真写照。
作为一位大学教授,他所思想的并非只是哲学教程,教授的亦非本本主义,著述更非为稻梁谋。身在校园,心怀天下,《正义论》就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引发了学界对人权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民主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从而形成了当今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大繁荣局面,以致人们将《正义论》的出版视为“罗尔斯时代”开始的标志。
罗尔斯 教授的思想和情怀,体现的正是一个学人的本色。然而,却未必能在清华立足,更不用说会赢得如此经久的掌声。因为大学教授在中国有自己的一套评判系统。像让杨玉良校长痛切的理当废除的荒唐地对一个人、一个学校进行评价所谓的定量指标,比如SCI。在这个评估系统下,教授和学子都要为每年必须发表的论文量奔走,如果不这样,在年度考评中教授就可能因完成了规定指标而“下课”,学生也毕不了业。为此,不得不互相抄袭,以致于学术园地里剽窃成风,更兼道德的败坏。
一些教授真正成了为公众所悉落的“叫兽”,奸淫学子,包养情妇,以至于被告上法庭,甚至被刺致死,这些年类似的公案,已让教授群体名誉扫地。或者成了学霸学阀,不许他人染指自己的那地园地,更听不得不同的意见,甚至连学生发表论文要将 教授署名第一作者成了潜规则。同样,亦有一些学科带头人为获得国家科研项目不惜弄虚作假,奔走权门,贿赂公行,结果项目却成了“取钞取”,“吃喝嫖赌全报销”---
功利主义盛行、贪污受贿、权色交易,圣洁的高校学术殿堂弄得乌烟瘴气,一地鸡毛。哪里还有对学术和真理的崇尚,哪里还有对社会的批判和道德的引领,哪里还有对国家、民族包括整个人类非常强烈的责任担当。高校何谈精英教育,教授何谈出大师,校长又何谈出教育家。用杨玉良的话说,学术领袖必须是一个人格上非常完整的人。一流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哲学素养,甚至连哲学家都为之惊叹。而我们更多的教授、科学家仅仅是科学工匠。这样的大学要想跻身于世界一流,未免难矣。
杨玉良经常提到两点差距:一是在大学精神上的,包括 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当然,自主权需要体制性的改革,简政放权。但高校必须回归和坚守,让教授是教授,而不是工匠,不是老板,更不是“才子加流氓”;让校长成为学校的校长,而不是新闻媒体的校长,更不是上级官员的校长;让高校是高校,而不是学店,不是人才加工厂。就是这么简单。可真得要实现为学术而学术的回归,要坚守大学的精神操守,显非易事。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6/22/content_3287931.htm
通联:刘效仁,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235300,05578095386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