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经纪人是一位活跃在菠菜园(也有称之为博才园)的积极分子,虽然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他,也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但是他的帖子很有质量。我并不是说他的观点不与我的观点发生冲突就是质量高,博采众长嘛。其实在博才园里不乏医生经纪人这样的才。今天我将他2010-06-22在博才园的评论摘录下来让大家来讨论。此文对医患之间医疗信息沟通非常有好处。
【参考文章】 缘起缘灭总有时2010-01-07
00:17:23
中国肿瘤5年生存率低?2010-01-17
18:40
“好死不如赖活着”对吗?
最近,我的一位同事在做年度体检的时候,发现患了重病,虽然,他被发现患病的时候已经是疾病的晚期了,但是,他身体上却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和常人一样。所以,在他的治疗过程中,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引起了周围同事的讨论,明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观点认为,他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目前只能采用消极的保守治疗方案,这样可能会保证目前的生存质量;另一方观点认为,虽然他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可是为了延长生命,依然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应该马上采用介入治疗等治疗技术。我的同事采用了积极的治疗方案,但在介入治疗后,身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目前,病情明显加重了。
上述事例是个案,究竟采用哪种治疗方案更好,还是会存在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都值得进一步去观察。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及家属确实经常在延长生命和保证生存质量发生冲突的时候,十分难以取舍,这个时候,主治医生的建议就成了患者及家属做决定的主要参考。但是,现在部分医生缺乏结合病人实际病情,对医疗技术是否合理使用缺乏准确的评估,经常做出医疗技术滥用的错误判断。
随着新的药物和各种先进的治疗手段的不断出现,医生可以使各种疾病和病理状态得以改善。这些新的药物和先进的治疗手段确实在某种意义上确实起到了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但是,有的时候,却严重的破坏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工作中,患者某个脏器长了肿瘤,医生考虑把这个肿瘤切除,自然就会破坏这个脏器的正常功能,但是,部分外科医生凭着高超的手术技巧,可以做到对患者的某一个脏器一切再切,却不考虑患者脏器功能保存程度及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证,很多时候,把患者能否活着下手术台作为手术成功的判断标准。所以,我们经常会在医院监护病房里面看到那些延长了生命,身上却插着几根管子,再也无法走出监护病房的患者。曾经,发生在哈尔滨医大二院的“天价医疗费”事件,就明显存在着医疗技术滥用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医疗技术滥用现象呢?应该有以下三种原因:
1、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存质量问题一直不够重视,那句“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俗语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多患者家属也经常会向医生发出只要能让患者活着,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医疗请求。
2、部分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过度强调自己高超的医疗技术,或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当延长患者生命和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发生冲突的时候,医生往往忽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视,例如部分神经内科医生在治疗脑出血、脑血栓患者的时候,只注重延续患者的生命,却对患者的肢体康复不够重视,在疾病的早期没有给予患者肢体康复方面正确的指导,导致患者的命是保住了,但是,肢体却留下终身的残疾,严重的影响了患者今后的生存质量,给患者的家属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3、部分医院为了完成经济指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鼓励医生故意滥用医疗技术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曾经听到一位主治医生和自己认识的患者家属交代病情的时候说:“如果是你的直系亲属,这个手术就不要做了”,并且强调“别的患者我是不会这样说的”。
为了防止今后继续出现医疗技术滥用的现象,建议今后在为患者挑选合理治疗方案的时候,尤其是当采用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治疗手段的时候,应该对该治疗手段进行科学评估,可以采用量表的评估方式,如果,该治疗手段的实施不能达到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需要分数,就应该考虑放弃该治疗手段。卫生行政部门也应该把好医疗设备和新的医疗技术的准入关,把那些会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治疗手段拒之门外。
人活着,固然重要,但是,有质量的活着更加重要。所以,强烈反对“好死不如赖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