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创新的难点与热点


     

1.从新石器时代挥石斧斩荆棘,人类就离不开创新,请问创新经济的具体含义及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所谓创新经济就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和信息投入为基本要素、以人类社会和精神服务为发展目的,能够产生巨大经济价值和文明进步价值的经济形态。表现在其有别于以往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一全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基本物质财富的获得。在基本物质消费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对社会交往、心理沟通、舒适闲暇、成就实现、对个性完善的需求。也就是人们的需求已经上升到社会和精神的层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称之为社会尊敬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则从社会发展阶段的高度预言到:未来社会是为了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阶段真的到来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生产的主题不再是庞大的机器设备的排列、不再是冗长而机械的生产流水线作业。而是人的知识的运用、人的创新理念的实践、人生精神层面的开掘,社会生产过程的主流生产线是创意生产系统;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静态的、机械的思维方式让位于动态的开拓的思维方式。纵向服从型的思维方式让位于横向交流性的思维方式。人人乐于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真理,敢于质疑前人定论,突破前人认识,敢于提出新的构想,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创新点;社会管理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社会管理进入到知识管理的阶段。知识管理就是从知识具有的基本作用的角度重新审视、重新组合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不再是被动简单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而是主动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管理者的职责是开启每一个人身上的知识价值和创新潜能。知识管理把人类社会以生存和发展为轴心转向以人类精神和人类个性为轴心。人的理念便是创造的开始,财富的源泉,进步的动力。知识管理中心从事物的管理转向人的管理,转向人的头脑中的知识的管理。正如《第五代管理》的作者查尔斯·M·萨维奇提出的两个基本问题:难道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地下采矿,却不知如何开发人类的思想?难道我们已精心设计了一种复杂语言来描述原材料如何被转化为最终产品,但我们却几乎不知道如何表述一个原始的想法是如何被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全新的生活方式、全新的[1]思维方式和全新的管理方式使人发展到一个新的自我全面完善的阶段、使社会从物质财富的追求递进到以创新为本的精神财富极大涌流的社会。中关村等全国5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就是表明创新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到来。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创新经济的时代潮流,中国本世纪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成为创新型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创新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中国的到来。这一时代可以用创新经济加以概括。我们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站在较高的认识层面,以开拓型的思维方式、以宏观的视野从事微观的创业。自觉地将科学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谋求中华民族的全面创新。

2.创新经济时代也是生态型经济时代,创新经济要实现新营运模式的变革,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企业在这方面如何有机融合?

 创新经济时代也是生态型经济时代,这里说的生态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创新经济新运行模式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创新型城市与创新性企业的有机融合,这方面非常典型的是无锡的发展: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与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传感网同步,成为中国创新经济的示范城市。传感网,指的是将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因而又叫“物联网”。无锡市正在系统打造传感网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产业化及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将无锡建成国内传感技术研发、传感产业和传感信息中心。物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又一次新技术革命,被很多国家称为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在物联网这一新技术浪潮中无锡立志成为国内首个传感城市,即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无锡”。无锡的物联网产业研发与应用引领中国,与世界同步。

与原来的产业发展根本不考虑生态环境相反,无锡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同时全面引入生态建设理念, 2010年3月16日,《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京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无锡将建设科技创新领军城市与建设生态文明领先城市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全国将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城市融合提供了鲜活的“范本”。

 

3.我国的创新经济必然要从目前的引进模仿型创新向原始革命型创新阶段过渡,对技术革命带来更大的挑战,高新技术企业该怎么做?

 在中国从引进模仿型创新向原始革命型创新过渡的创新经济阶段,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有超越眼前利益的长远战略追求:把企业做成中国以致世界一流企业、创立国际品牌,拥有原创型核心技术,让中国企业为中国获得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尊严。目前中国虽然在专利技术量上增长较快,但是在发明专利项目方面,鲜有突破,所以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没有多少是高新技术出口,突破高新技术原始型创新困境,高新技术企业责无旁贷;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有自信自强的个性:中国人的智商与犹太人一样高,以色列人可以在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化劣势为优势,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设计出节水农业,我们为什么不行?何况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创新的优惠政策,中国也已经全球化了,全世界的资源条件我们都可以利用,我们应该寻找突破口,从单纯的引进模仿进入原始型创新阶段;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中国正处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正在深化。体制转型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创业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但是毕竟经过三十年改革,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了很大进步,所以,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们需要有耐心,不要怕失败,不要怕问题,往往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马云面对体制困境懂得退而结网成功,在这过程中,意志力非常重要。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要专心: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能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华为从1988年建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电信产品领域,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达到10%,45%左右的员工从事研发,用了20年时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世界著名的电信公司。根据收入规模计算,华为已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设备商。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华为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大奖。由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 Company日前评出了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紧随Facebook,Amazon(亚马逊),苹果和google(谷歌)之后位列第五。 

4.您认为“官产学研“相关联的社会创新组织网络应如何建立?

1、  中国官产学研相关联的社会创新组织网络建立的前提条件是:转变以常规型知识为主导的知识认知模式,确立以超常型默示知识为主导的知识认知模式,建立有利于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科学的知识理念系统。知识分为常规型知识和超常型知识,超常型知识又分为超常型默示知识和超常型明示知识,对创新经济最珍贵的知识是超常型默示知识,就是身上潜藏着的,不能用文字和语言系统表达的,可以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和文明价值的知识,如发明家的价值;超常型明示知识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具有革命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知识,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知识价值。由于超常型知识没有进入中国人的知识框架,所以我们的人力资本的管理都相对缺乏对质疑批判意见、对新创意、新理论、新思路、新探索的快速评价和吸纳能力,习惯于自上而下的等级式知识管理。把最有利于国家创新能力形成的超常型默示知识排斥了。所以,中国国家创新力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以超常型默示知识为主导的新的知识认知模式。

以新的知识认知模式指导建立官产学研相关联的社会创新组织网络,需要建立知识政治管理体系。政治管理功能是从宏观角度充分发挥社会全体的知识效率,而从创新经济的更高要求看,政治管理不是用自己的知识存量去限制和规范社会的知识,而是动员从超常型默示知识到超常型明示知识到常规型知识的所有知识的应用,同时分清各种知识应用的地位和作用:构成超常型默示知识开拓,超常型明示知识引导,常规型知识跟进的知识运行有序结构。政治管理者需要明确自己在创新经济知识管理中的定位。

由于超常型默示知识的个体性、潜在性特点,基本是一个黑箱。谁可以创新,谁不可以创新,不是政治管理者在超常型默示知识拥有者行动之前有能力鉴别的。既然不可以事先鉴别,就需要提供一种宽松开放的创新准入制度,让千千万万的草根自发创新,鼓励社会形成自发创新局面,把草根自发创新视为国家可持续创新的起点和源头。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赶超型的发展中国家,科学区分计划创新与无计划创新的比例关系,认可和激励社会无计划创新,而不是先制定计划,用计划规范创新。创新的社会层面引导国家层面,自下而上的自发创新流程引导自上而下的计划创新流程;如果草根创新被认可,那么自发性的社会研发、教育、试验、创业的共同体等非正式组织就需要被依法认可。

由于超常型默示知识具有模糊性、试错性特点,在应用中有一个长期的创新-失败-再创新的反复探索过程,超常型默示知识的质量和效能评估不可能在短期内进行,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效果的验证过程,政治管理者也就不可能事先或事中,在短期内对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创新能力给与检测和评估结论,既然这样,由政治管理者事先掌握社会经济资源,在创新实践开始之前,就设定一些指标自上而下地配置资源,容易产生优汰劣胜的错配,人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成本,不能解决配置的效率和公平问题。需要超常型默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认定和合作者的相互认定。创新经济的主要社会评价机制一定是横向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自我认定和相互认定伴随着失败中的尝试和再试,失败后再试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政治管理者不直接决定谁失败、谁成功,而是则在此过程中提供横向评价的法律保障和制度环境,为成功者提供出路,为失败者提供退路。那各种为新型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多元资本市场、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银行就需要得到极大鼓励。

由于超常型默示知识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特点,维护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竞争局面,需要政治管理者根据超常型明示知识的推荐、审核,与超常型明示知识拥有者一起,主动去做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发现者,孵化者、呵护者。尤其是呵护幼苗期的雏鸟期的超常型默示知识,需要政治管理者的明智。天使投资孵化、种子期小企业、政府采购等扶弱助强而不是恃强凛弱的官产学研互相协调的组织结构就应该大力发展。既形成优胜劣汰的价值导向,也形成由弱变强的波浪式竞争。

由于超常型默示知识具有专用性依存性特点,政治管理者的组织理念需要变革,如何将国家组织与社会自治组织进行对接,实践组织制度的创新。超常型默示知识创新实践的自组织、超常型默示知识专业服务之间的自组织、超常型默示知识与超常型明示知识对接的自组织。政治组织需要开放竞争,让超常型明示知识拥有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尽可能让更多的超常型明示知识拥有者成为政治管理者,有利于形成创新型政治文化;需要培育公民社会的组织结构,公民社会组织结构可以成为超常型默示知识与超常型明示知识的结合体,用社会的合理促进政治官员对超常型明示知识的传播;超常型明示知识的传播是在对话和协商中完成,不可能在自上而下的管理组织的等级服从中完成。下与上的对话与协商促进知识的流动。需要提出知识型国家建设,需要知识政治新理念。

5.创新经济下一波热点将是什么?是生态型创新经济领域,包括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全方位生态:

关于人与物关系:物联网、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清洁技术、人自身:生物医药技术、人与人:文化创意产业



   [1] 参见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第四版,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