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医患沟通很必要
张悟本现象说明什么?和不要误读了“一毛钱处方” 都是医疗诸多问题的两个侧面,其实就是两个字:沟通。刚刚与一个十多年的好朋友吃完饭。席间,朋友对我过去对他的帮助非常感激,并给予我很高的赞扬。其实,我所快慰的是,他懂得了一些医疗上问题,也懂得了一些健康的知识。他所说的事情,我经常在做——就是健康知识普及。其中他说到两件事:
一件是:一个多月前他回家乡阳江参加一项村镇公路通车的时候,恰逢村里一位亲戚的儿子“急腹症”,说要马上到省城来。我接他“紧急”求救电话后,我说,不要急,要让当地医生看看是什么病,如果是急性肠梗阻,从阳江到省城单程就需要3个多小时,万一出现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毒血症就麻烦了。我还说,这样吧,我马上与当地卫生局联系,他们是有能力处理这些事情的,如果有必要,我还可以叫省城派专家下去。他听我这么一说,安心了很多。后来确诊的确是急性肠梗阻,并且已经穿孔。在当地做了手术,很快就康复了。
还有一件事:他的夫人常年高血压,也规则服药,但是血压还是降不来。一次闲谈中,他夫人无意中问了我。我当即说:一定有问题!不要以为找过医生,遵医嘱服药就“一劳永逸”。吃药要看结果。像高血压这样的病绝大多数并不是像广告所说“不用吃药了”,高血压及时服药,也要经常测量血压的变化,随时调整。后来,我介绍了专科医生给她,重新调整了。现在血压“正常”了。
这两件事不仅帮了他的乡下亲戚,而且也帮了他的夫人。其实,最近我还帮他纠正不体检的“讳疾忌医”的心态,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愿检查是正常的!但也不要因为正常就说这次检查是白做。我在想:如果大家都一个正常的心态对待疾病、对待自己和对待医学该多好呀!
最后,我还是要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只是一个从事医疗线报道的记者与我的聊天。我这里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不是“藐视”这位好朋友,而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毕竟我们还是不懂,不仅是你,也包括我和他。医学更是如此!
某报记者看见我在网上,就要求“请教”我一个问题。他说:我的问题是,分娩前的检查应该在什么时候为宜,就是抽了好几筒血的那种,如果中途出院或转院哪怕只有1天间隔,这个检查结果都可能人为失效,这个做法符合医学规律吗?如果涉及到责任免除情况,那么,医院以免除责任为由拒绝入院或入院再行重新检查,患者有无对之前的检验结果自行承担责任的权利?简单说,就是不想3天内连续抽两次血,所以主张沿用之前的血检报告。但医院规定重新血检,这既痛苦又重复花钱。选择中途不出院,但又受不了长时间呆在医院失去自由。
乍一听,我觉得他问的很有道理,但是我细想一下,会不会另有原因呢?我说:能否讲具体的检查项目告诉我好吗?是妊娠综合症吗?如果是,是很危险的!一般的妊娠是不需要住院的。看来要住院是一定有其原因的!
某报记者回答说:不清楚,只是觉得见红之后并无要分娩的迹象。而且在还能行动自如。只是胎动频繁。
这时候我估计到一些了,但是我怕记者朋友没有说的清楚,我不好再这里乱表态,毕竟我不懂。我建议:你不清楚,应该叫医生解释的呀!可不要自己决定。分娩不是一件小事!你夫人和你的感觉有时候是与生化检查结果是不一致的。不要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疏忽了可能发生的事情。
记者朋友说:我老婆的预产期是6月30日。前天进医院待产,但医生并无给予解释。我现在都没有见到医院过。
如果医生在做说这些“重复的”检查都不与产妇和家属介绍,一定是欠缺的。如果在记者面前表述不清楚或者理解不一样,或许会矛盾激发,我说:我这里确实不能为你做什么决定!毕竟我不知道你夫人的情况是怎么样?医生不给你解释就是医生的不对,你应该争取你的权益!但是医生的劝告你不听,当然责任是你自己,不然你为什么要来看医生呢?
记者说:谢谢,我知道问题所在了,我会问清楚血检项目。这个医院,离得近,所以去了那边。但该院不准老公陪同分娩,我觉得这些规定是不人性化的。所以有转院之念。
我不知道他发现了什么,我说:你是记者,这是最好的一次体验。希望你有感受。
记者说:呵呵,我权当学习上课吧,也好深刻体会一下医疗体制的问题。谢谢指教!我先下了,回头请教!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