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要观点:
事实上,这种现象可以延伸到更早些时候。量化分析,
房地产板块与A股市场高度联动的背后,是房地产行业与国内经济的高度联动;以及在股改之后,A股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动加强。
三、 调控两难处境:
本轮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滑落、房地产板块暴跌,主要是政策调控的缘故。
目前国房景气指数接近106点、与2007年的高位相差无几;商品房价格指数114点,创下历史新高;以净资产收益率衡量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整体运营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过程中。
但在表面的繁荣景象之外,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已趋恶化。以近年房价涨幅来看,北京的房价涨幅仅次于东京,远远超过美国和香港;从租金收益率来看,因新房价格暴涨,目前北京、深圳的租金收益率与2007年高峰时相近甚至更低——甚至低于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期的水平,仅略高于日本房地产泡沫跑灭时期的水平。
政府的调控,正是要在泡沫破灭前采取行动,提高投资性购房门槛、增加持有成本以逼出存量房,是重要手段。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都等虽处二线房价收入比触顶城市产生效果,近一个多月,成交量同比和环比均显著下滑。根据量在价先、且一般会领先6个月的规律,2010年10月可能发生大规模降价。
商品房的量价下滑,必然导致相关投资及拉动效应递减,需要对冲因素。但是,分析保障房的计划、资金来源、2009年保障房的落实情况,存在一定变数;而在其他投资领域,相关数据显示,无论制造业、铁路运输业、文体投资、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等,2010年之后均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内需尽管增长强劲但空间已越来越小、外需高度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势必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相应的房地产行业出现暴跌的可能性较小。
如果眼光超越房地产,从更广视角来看,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趋势,会有更多发现。
从大周期来看,国内GDP在2010年1季度触底回升,至今仍处于V型反转的右侧;与此同时,A股提前在2008年四季度筑底后反弹——从月K线看,上证指数2009年8月上行至布林线中轨上方,随后开始调整但至今处于布林线中轨上方。
从小周期来看,国内GDP增速将逐季下滑、同时CPI逐月上行,小周期滞涨特征明显。这种趋势,待2010年三季度CPI触顶,将会发生改变,而股市会提前反映。
以公募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2009年底即开始大幅减持房地产板块,幅度达17.37%;2010年一季度继续减持,幅度减少到-7.8%——2010年3月份的地产板块反弹,在此可找到部分依据。
从2009年底至今,在持续减持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周期性板块时,基金仓位剧降。但是,从3月份开始,基金持仓降幅逐渐趋缓;5月份以来的周度持仓显示,基金减仓进一步趋缓,有的百亿股票型基金出现增仓。这表明,机构已不是过于看淡后市。
产业投资者的行为,是另一项重要观察指标。分别取增持市值、减持市值占解禁市值的比重,随着股市下跌,后者不断趋缓、前者不断增加。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开始认同微观层面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