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2000多年前,濠水的桥上,庄子与惠子就一条鱼的快乐与否,进行了一段有趣的对话,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诘问,穿越时空,至今仍在回响。

   与庄子看到鱼儿自由地摇头摆尾从而得出“鱼是快乐的”这一充满人生智慧的论断相比,材料中那个热带鱼的例子显得不知所云:难道是为了说明因空间的扩大,使鱼有了长大的条件么?长大了的鱼和成才有何关系?!难道鱼的世界里,是按尺寸来评级的么?!这好象只能是食客面对饭店水族箱里的鱼时,才会采用的标准!

   至于狼的例子,更看不出与成才有任何的关系:狼的探索与体验,不过是出于生物的本能,如果条件不是那样恶列劣,不要说狼,就是动物园里的东北虎都退化了!可你怎么知道野外的狼比园中的虎更快乐?亦或是更“成才”?!换做人来做比:一个出身豪门的“富二代”与一个出身寒门的“贫二代”,即使后者胸怀大志、能力出众、坚忍不拔,难道成才的机率就一定比前者高么?!可放眼我们身边,为什么反例却这样多?!

   至于最后一个例子,更是荒唐可笑!这18个学生已经受到了特殊的关照,这是明显的不公平竞争,这样不公平的前提条件下,即使那些孩子成绩有所提高,又与成才何干?!难道“吃小灶”是确保成才的关键么?!一个连公平都难理解与体验的孩子,又如何会学到尊重规则,这样的人长大后,别说成才,不成为祸乱法纪的隐患就不错了!

   如果说这三个例子让我们能总结出成才的规律,那就是:“出身论”有理(热带鱼为例);“无约束”可行(狼为例);“潜规则”高尚(18个学生为例)。从我们提倡的主旋律角度看,还有比这更扯淡的么?!

   这些毫不相干的例子与它想要得出的结论,让我再次想起惠子的那个诘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与此相似的,是很多人对自主品牌发展的指手画脚:当年,徐刚曾提出了“剩者为王”的观点,即自主品牌不一定非要“冲规模”,只要耐心发展,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是高明的!可这一观点,曾受到相当多的质疑。现在,比亚迪、吉利、奇瑞虽然已经因规模成为中国车界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想一想那些年产可怜、但却始终没有在名录上消失的“国”字头车企,再想想“吉利们”可能面对的潜在危机,你就会明白徐刚当年的想法是多么的睿智。

   最后要说的是:在富士康的“连跳”都不再是“奇迹”的时侯,诸位老师能用这些例子让学生我寻找“成才的规律”,也就不足为奇了。(本文专供新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附:作文材料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把它放在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两三寸长,但是把它放在大水池中,两三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对周边环境充满兴趣的动物,正是因为它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使它能躲避风险,觅得食物,得以生存下来。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意抽取了18名学生,并把名单交给了班主任,并说,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学生,由于18名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都有提高。

这些材料启发我们,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要求: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