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山海相连的精神家园”图解2010“BMW中国文化之旅”——第一天(6月10日)


  第四届宝马文化之旅启程

以“寻根溯源,山海相连的精神家园”为主题的2010“BMW中国文化之旅”今日在上海启程。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将队旗郑重地交给2010年“中国文化之旅”车队代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教授。

  宝马助力“非遗进高校”

在文化部“非遗进高校”的倡导下,今年“BMW中国文化之旅”还特别将沿途高校的非遗研究机构敖捐赠项目并把丰富多彩的33项非遗项目引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

 

非遗项目:嘉定竹刻

栩栩如生的嘉定竹刻(制作中)。嘉定竹刻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文、印诸艺术融为一体,赋与竹子以新的生命,其特点有阴刻、浮雕、陷地法、透雕、圆雕诸法。被海内外人士称“竹刻有超常的技巧和诗意的想象”,是“绝世的艺术”。

 

非遗项目:颛桥剪纸

颛桥剪纸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将中国画的章法、版画的韵味以及西方绘画的透视技巧融入基间,并注重拓展题材,追求时代气息。形成了“水乡风情”、 “城镇风貌”、“吉祥纹样”、“自然百态”等质朴清新、独树一帜的作品。

 

非遗项目:上海洋泾绒绣

绒绣,又称彩帷绒绣,起源流行于欧洲,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传教士传入上海。现在已形成了一套既有我国传统精湛的手工艺技法,也有欧美风格艺术表现特色的中国刺绣和西洋美术工艺相结合的独特乡艺。

  非遗项目:歌仔戏

这是起源于大陆,成长于台湾的一种艺术形式。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发车仪式上演出的是传统歌仔戏《京娘送兄》。

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勤建,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至今已带出民俗专业研究生数十人在大学任教,为非遗保护工作培养了急需的人材。

  非遗保护需要热心人

宝马集团与华晨宝马公司携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热心支持非遗保护事业。左起:宝马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华晨宝马公司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孟庆茹先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玲博士。

  捐赠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在发车仪式上,史登科博士向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市淞江文化局各捐赠1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相关法规建设的课题研究,以及“泗泾+锦细锣鼓”的发扬与传承。

  2007年溯源丝绸之路

2007年6月宝马车队首次历时11天,行程3500公里,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陕西、甘肃,直至敦煌。探访了23项非遗项目,并对其中五项进行了捐赠,捐赠总额达100万。

  2008年品鉴京杭逸韵

2008年10月14日,宝马车队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至杭州,转道进入古徽州(今为黄山),历时十天,行程2600公里,探访了40余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部分项目进行了总额100万元的捐赠。

  2009年寻访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

2009年6月10日从成都出发,经四川、甘肃地震灾区、最近到达青海黄南藏族热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历时九天,行程2200公里。从“千家万户亦锄亦笔”的绵竹年画村,到“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以及神秘白马人的炙热歌舞,从纯朴而热烈的陇南民俗,到光华灼灼美轮美奂的热贡唐卡、堆绣艺术,这是一次神奇瑰丽的民族艺术盛筵,并对其中部分项目进行了捐赠。

  高举队旗为车队壮行车队即将出发,领导为车队壮行。左起:中国艺术研究院王能宪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教授、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钱伟萍女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