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该立即摆脱世卫流感受贿丑闻的影响——评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苗短缺和梅毒发病大幅增加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去年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6级。一年后,认为世卫组织有意夸大疫情的怀疑却接踵而至。6月3日,《英国医学期刊》杂志发表题为《利益冲突,世卫组织和流感“阴谋”》的特写。文章根据该期刊编辑德波拉·柯恩(Deborah Cohen)和伦敦新闻调查署费利普·卡特(Philip Carter)共同调查所收集的证据,揭示世卫组织在处理流感大流行问题上的偏颇,以及参与制定世卫组织“流感指南”的专家背后的利益链可能导致的“事实放大”。 文章更指参与评估去年甲流警戒级别的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阿诺德·蒙托(Arnold Monto)一向与相关制药企业有密切的经济往来,直到近期,仍在收受“乐感清”制造商葛兰素史克公司3000至10000美元不等的顾问和演讲费用。无独有偶,欧洲委员会议员代表大会下属社会、卫生和家庭事务委员会4日在法国巴黎发布一份18页报告,认定世卫组织没有如实评估甲流威胁,疫情对策引起“广泛且不必要”的恐慌,致使许多国家因采购疫苗等“浪费”数以百万计美元。

  对此,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该特写发表当日回应称:在她的决策中,商业利益从未有过哪怕是一秒钟的干预。“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是根据病毒学和流行病学认定的标准来确定的,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很难改变这个标准。”她表示。

  而我认为,如果这次流感大流行警报真的是根据病毒学和流行病学认定的标准来确定的话,那么,我国以后应该在传染病方面,对于WHO的警告进行重新评估,与其保持距离,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而我国在这次流感“伪”机中,其实有很大的损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直接经济损失。为了防控喧嚣一时的甲流,中国政府也是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去年5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政府拿出50亿元用于防控甲流。地方的配套资金也随后出台。北京市各级财政部门共安排甲型H1N1流感防控资金8亿多元,河北省财政厅安排4000多万元,广东省财政厅安排4395万元。也有企业人士透露,“当初政府对甲流疫苗的定价是20元一人份,共生产了1.6亿人份。”而由于过高估计甲流威力的结果,和各国一样,我国如今面临的“达菲”和“乐感清”以及甲流疫苗积压的情况。“在生产完去年的订单之后,就没有再生产,目前只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一家疫苗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也已经被叫停。

  据他介绍,在今天世卫组织提供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毒株中,含有甲型H1N1毒株,以及其他季节性流行病毒毒株。由此可以看出,甲流最终已“沦落”为季节性流感。

    2.由于关注流感的防控,而忽视其他传染病的防控。国内一位专家也认为,“甲流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流感,一个新出现的流感病毒而已,但是由于相关利益专家夸大了疫情的危害程度,政府动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来防控,致使其他的流行性传染病无暇顾及,特别是手足口病。” 其实,手足口病并非最可怕。可怕的是其他更为严重的传染病,如结核病和梅毒等。例如梅毒,中国国家卫生部今天发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显示:今年5月全国(不含台港澳)报告梅毒发病32190例,死亡2例,发病数居前乙类传染病第三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称,2009年内地31个省区市共报告梅毒327433例,比2008年增长了17.09%。而结核病发病更是严重,以至于北京市现在要对农民工进行免费的结核病筛查。如果,把用于流感的防控的资源用于这些疾病,也许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由于重视和优先流感疫苗的生产,造成了其他疫苗,特别是计划免疫疫苗的缺乏。据卫生部通报,截至4月13日24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完成批签发795批次15154.6万人份。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签收疫苗11435万人份,累计完成接种9720万人。而同期,生意社2010年6月10日讯 记者打通了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服务电话,一位接电话的女士表示,只要是2007年3月1日以后出生的宝宝都可以免费打一针麻腮风疫苗,可惜的是这个疫苗广州几个月前就没货了。一位熟悉葛兰素史克的人士告诉记者。该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的麻腮风疫苗需求量是3000多万支,而该疫苗的全国产量才只有1000多万支,缺口高达2000多万支。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多种免费疫苗都处于缺货状态,甚至全国告急。流脑A群疫苗,在湖北、四川告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在全国范围内缺货多年。同时,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介绍,从4月23日以后,他们医院就再没有从宝鸡市疾控中心领到“百白破”疫苗,由于无法从其他渠道进货,他们只能暂停接种,目前该院有数百儿童没有接种。 宝鸡市内十多家指定接种疫苗点都表示,百白破疫苗都已暂停接种,同样是因为“疫苗短缺”。据介绍,百白破疫苗是国家强制性的免费疫苗,主要预防破伤风、百日咳、白喉三种疾病,主要针对3个月大的婴儿。记者从宝鸡市疾控中心获悉,预计有2000多幼儿没有接种上疫苗。其实,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排除WHO警告的干扰,即使调整疫苗的生产,就不会出现目前疫苗短缺的现象,为公共卫生消除隐患。

    应该说,这次我国盲目跟随WHO的有受贿嫌疑的警告,代价是很大的。经济损失倒是小事,但是由此导致疫苗生产不平衡,疫苗或接种缺失,以及对其他传染病防控力度的不足,造成的诸如梅毒和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增加,使我国处于多方面感染性疾病的爆发的潜在危机中。有关部门应该调整对策,积极投入,亡羊补牢,随时准备可能爆发危机,同时,填补漏洞,及时消除隐患。而对于重大传染病的研究计划,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在防治HIV,乙肝等疾病的同时,拨出足够的资金,研究梅毒等高危疾病,为百姓健康提供保证,为国家的公共卫生防疫消除隐患。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另:

    据新华网报道http://news.sohu.com/20100326/n271107238.shtml,美国研究者经鼠体实验证实,去年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疫苗互呈免疫效果。“这一研究证实,西班牙大流感与去年的甲型流感病毒毒株存在惊人相似性,”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西说,“这让我们了解到(突发的)流行性病毒如何进化成季节性病毒,也指引我们如何研发可减缓或预防这种进化的流感疫苗。”1918年始暴发于西班牙的大流感据信致死至少4000万人。科学家事后研究发现,西班牙大流感病毒可能是一种禽流感病毒的变体。《科学转化医学》报告说,实验证实,时隔90多年,两种流感病毒毒株培养出的疫苗在动物体内互呈免疫性,可产生同时抵抗这两种流感病毒的抗体,这一结果“令人惊讶”,对今后的流感疫苗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这个结果再次证明了,去年的所谓甲流危机其实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因为其已经在人群中大规模流行过了,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并未改变。即使不考虑,人群免疫记忆的问题,其实从易感人群的角度讲,经历的大规模的致死性流行,其幸存者的基因应该决定了幸存者的免疫系统很难被该病毒所征服。这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和适应自然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