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损品《新三国》第29:为损而损


许石林损品《新三国》第29:为损而损

 

○许石林

 

周鹌鹑终于挂了,我很欣慰啊!

您说,周郎是多么优秀的一人,却让人恨不能冲到屏幕上去给他一拳,让他早点儿死。我觉得这是编导的失败,其实跟演员都没多大关系。演员能将这么冗长无趣的戏支应下来,已属不易。本来是个江东雄鹰,非要演成个鹌鹑,死得很难看。这是编导深谙市场的缘故,在导演的目标观众即主流观众中,更多的是接受鹌鹑而不认识雄鹰的。

周鹌鹑鼓包着眼睛,憋着一口气,大手一挥:出发!大军要借取西川之名,取荆州。霎时一只雄鹰在空中呲哇一声叫,周东吴的兵将跟山大王领着喽啰下山一样气派。

结果,周鹌鹑失败了,损兵折将,自己还被困在荆州城外。诸葛亮派人送信来,说给他留了一条活路——周鹌鹑彻底被诸葛亮从内心打败了。他要挂了——编导就是不肯让诸葛亮痛痛快快地把周鹌鹑气死得了,非要给周鹌鹑安排许多泔水戏,把他的身体一天天拖垮,告诉观众,人是不能被另一个人给气死的,周鹌鹑身体有综合症,最后的死并不是因为诸葛亮三气给气死的。就是说周鹌鹑的死,账不能算在诸葛亮一人头上,不能让诸葛亮太爽。这就一下子将周鹌鹑和诸葛亮两个人拉下神坛,让两个雄鹰都变成鹌鹑和鸦雀。

周鹌鹑撤兵,在荆州城外深情地望一眼荆州大地,说了句“我想再看一眼荆州!”——这荆州原本就不是你江东的,你娃娃正经来过荆州没有还不知道呢,还“再看一眼”?真拿自己不当外人啊!他还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败仗。”后来让庞统给揭穿了,周鹌鹑打的败仗何止这一次啊!这人之将死,对自己的评价真是其言也善、也煽、也苫、也骟、也擅、也嬗、也删啊!

对于失败,周鹌鹑总结道:不是我军无能,实在是敌军大大地狡猾。

气息奄奄的周鹌鹑回到江东鬼屋——大白天点灯举火地,不是闹鬼吗?周鹌鹑与小权缠绵不已,把自己为什么骄横的原因讲给小权听,因为自己快“烈”了,所以把江东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事重复一遍,“烈”了。死了以后,那一对鹌鹑眼咋都合不上,死得的确很难看。

大地主鲁肃哭糊涂了,一个人在灵堂上叨叨:我本来想和你联合起来,庇佑亿兆百姓呀!——这编导不识数儿,那时候有那么多人吗?他说“庇佑”,我还以为鲁肃会撞死在周鹌鹑的棺材上,两个人做鬼去完成“庇佑”大业呢。

很多观众认为诸葛亮哭灵哭得不好,我觉得还行——陆诸葛哭得梨花带露地,把苍天骂了好几次。说自己的祭文是用“泪水允墨”写的,好话说得无边无沿。鲁肃在旁边为观众朋友担任现场直播解说员:“这就是权谋家,为谋(字幕:治)一国,就必须有这样的脸皮。公瑾明明是给他气死的,可你看他现在哭得如丧考妣!”这样的价值观就被鲁肃这个时事评论员成功地传达给了目标观众群。难怪 石康老师不主张拍三国戏呢。

陆诸葛哭灵,一把鼻涕一把泪,最后惨叫一声,要昏过去一样,见此情景,现场拔剑在手的东吴诸将一起哗啦宝剑落地,纷纷哭倒——我觉得诸葛哭,才是刘备集团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刘备其实可以威胁曹贼和孙权:不到万不得已,我方绝不率先使用诸葛哭,别逼我哟!

庞统出场了,戏好看了。这个相貌丑陋的演员不错,虽然将庞统的狂傲表现得表面了点儿,但好歹在乌秧乌秧的一群同质化的演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另类。我兴致勃勃地看他的表演——别说我肤浅,我早说过自己观剧的需求是很低的,稍微有点动静我都会兴致勃勃。

我甚至不希望庞统出现的这段戏过得太快,有点舍不得看,跟看周鹌鹑希望他早点死正好形成对比。烂戏就希望它快进,好戏就希望它慢进。戏一好看,我觉得自己被压低的智商又有点涨的意思。

刘备要去耒阳请庞统,手下禀报说小露珠想你了、阿斗病了,刘备说让她自己搞定得啦!——《新三国》有太多这样的巧合,我觉得编导的笨,真是势不可挡啊!这儿有必要安排这个细节吗?不干不净地,除了让刘备显得幼稚,没啥作用。

我在写上一篇损品之前,先写了一篇评论《收获》要刊登郭敬明小说的事儿,有人问我:你写这是啥意思?我本来要回复他:你连啥意思都看不懂就别看了!也想干脆回复他:因为我想骂人了!——不这样回答就对不起我这老贼的风范。极端自私的我是很不愿意给别人说一点有用的东西的——干嘛呀?抬杠学玩意儿啊?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吗?

这不马上到“六一”了吗?我也公益一把,说说自己为啥要写这些损品和其他损文,就是为了给观众一个尽可能另类的信息:你要警惕!我说的也许不完全对,但是我在提醒你,要警惕那些在强势力量操纵下的强大信息对你的粗暴覆盖。高希希等人说了那么多推销《新三国》的话,难道还不需要俺说说别的?

我说过我不能为了损而损,现在我感觉就是为了损而损也许更好。

你知道“9·11”后,美国两院讨论要不要对恐怖目标动武,在有可能两院全票赞成通过的情况下,众议院的芭芭拉女士投下一张唯一的反对票。她含泪解释说:尽管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我对恐怖分子的仇恨丝毫不亚于你们,但我绝不允许在美国的历史上,出现一个全票赞成的议案!为了反对我也要反对!因为美国需要反对(大意)。

这下知道了吗?我就是当今中国娱乐已经变成淫乐的现实中一个“芭芭拉”嘛!还不赶紧赞美我?

也有读者关心我,怕我被人骂得缩回去。我谢谢了!其实有这么伟大的使命支撑着我,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力量,我不会被骂怕骂倒的,我只会越战越勇,要牛逼就牛逼大点儿,我还想拯救中华民族、解放全人类呢!

俺这会儿正杀得性起,越战越勇,您就当我是预备期的常胜将军赵子龙得了——别说我不要脸,净贴靠好人炒作自己,因为追比圣贤,乃是读书人的本分嘛!

骂俺没用!想把俺骂倒的人还没生出来,指不定在哪个嫖客的前列腺那儿发炎呢!

但是我告诉你我也会倒,我遇到这种人就会倒——拜倒——有朋友转来90后的朱瑞昌老师的一段话——

刘备该不该说“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为访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于是,“新三国”电视剧出现这样的场景:

刘备:“所以,我三顾茅庐……”

可是,刘备真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现代人丢弃了古人的礼仪,不知道什么叫敬称,什么叫谦指,“三顾茅庐”说白了就是“多次到茅草屋里去”,刘备去诸葛亮家里,怎么能说出类似“光临你的寒舍”这样的没有礼貌的话?

《儒林外史》里,中举前的范进,“家里住着一间草屋,一厦披子,门外是个茅草棚”。等他中举后,张乡绅来拜访,说:“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还尊称范进的破草棚为“华居”呢!

躬耕时的诸葛亮,和中举前范进比起来,简直就是巨富;他的茅庐,和范进的茅草棚比起来,可以称得上别墅了。而张乡绅去范进家里,还说范进家是“华居”,可见古人多么狡猾,面子功夫做得多么好。刘备这样谦恭而有大志的人,如果真说出“三顾茅庐”的没水平的话,该当场被诸葛亮乱棒打出了,还奢谈什么出山!

看了朱老师的这段话,俺就倒了,拜倒了。所以,让俺倒,很容易,向90后的朱老师学习!人家也是年轻人,有这等见识,让俺这老贼做他老人家的门下走狗我都乐得屁颠屁颠儿地!再看看那些脑残的90后,简直不能要了,也就只有我这菩萨心肠,还在这儿“损口婆心”地教育他们,他们还不领情,真应了王朔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真理:割了那话儿上供——痛苦了自己还得罪了神灵啊!

 

                                                       2010531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