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童讲哲学


  知堂老人曾在《吕坤的演小儿语》里说:“中国向来缺少为儿童的文学。就是有了一点编纂的著述,也以教训为主,很少艺术的价值。”这是约在八十多年前讲的话,到今天我们依然这个状况,很有些使人担心。我的小儿今年将满六岁,要为他找些可阅读的图书或可观看的儿童戏与卡通片,实在是件难事,除了书店里翻译成中文的美国理查德·斯凯瑞的故事作品,很难见到我们自己的儿童绘本。卡通片有英国《托马斯和朋友》与美国《海绵宝宝》可称经典,国产动画则乏善可陈,几年前的蓝猫红兔以故事充斥打杀暴力被勒令停止播放,近年热炒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也不脱粗糙恶俗的窠臼,既无早期迪斯尼之米老鼠唐老鸭的幽默可爱,也无今天皮克斯之海绵宝宝的机智诙谐。这里不妨多说几句老实话,“喜羊羊”的音乐好听,卡通造型也是十分可爱,二者皆可称上佳之作,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卡通片的故事编造得很是拙劣,每集所见不过是羊与狼之间相互设计陷害,结果自然每回都以羊儿们的胜利为结终,不仅情节庸俗无趣,而那只代表女性的红太狼似乎成了暴力的象征,除了每集都会恶骂与暴打以丈夫面目出现的灰太狼外,别无可用之处,而以辱骂和暴力对待丈夫的红太狼被现实中的女性青年们喊出“嫁人要嫁灰太狼”,实在可算做滑稽之怪现状了。由此可知,中国儿童故事编写缺乏想象,情节粗制滥造,原因大约还在中国儿童故事的作者急功近利所使。又因为“喜羊羊”剧中总有骂人或粗暴的语言,小儿观后每每跟着学样,开口便是粗话,因此我对此剧甚感不满,不再允许小儿观看“喜羊羊”这部卡通戏,这当然是很可悲哀的事。有一回在幼儿园说如此,未料想其他幼儿家长也怀有同感,也有不许自己孩子观看此剧者,以此而言,我们的儿童文学或儿童文化的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作者群体,而播放这些电视卡通片的电视台,也需有社会道义与良知。

  近段日子见到《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丛书,有《孔子讲的“仁”的故事》、《苏格拉底讲的“智慧”的故事》、《柏拉图讲的“理念”的故事》、《伊壁鸠鲁讲的“快乐”的故事》《奥古斯丁讲的“神之爱”的故事》等等,看目录有五十种,皆由韩国作者编写。略作翻阅,便看出这些故事需由家长们从书本上讲叙给儿童或小学生,虽有些故事编写得不大通俗有趣,但这个方式可值我们中国的儿童写作者们参考。我们儿时所学《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早先多由长辈们传授,这些充满道德、智慧的先贤故事,原本就是很好的儿童教育材料。几年前在京城潘家园书肆地摊上买得台湾喜读文化出版的《台湾民间故事》、《忠的故事——民族英雄列传》,都是很好的儿童少年读物。中国的神话与民间传说有许多迷人故事,譬如广西民间传说的刘三姐,便是很使人读来着迷的人物,虽不一定要编成儿童读物,但多少都可提醒我们从事儿童作品创作的人士找寻写作灵感,而中国传统那些礼、义、廉、孝、节、耻都是值得写入儿童故事里传授发扬的罢。

  法国人碧姬·拉贝与米歇尔·毕奇写作、雅克·阿扎姆绘制插图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据说被译成十六种语言畅销全球,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三年前这书的中文版编辑送一套五册给我,读来觉得喜欢,一直留待儿子长大了让他阅读。这套书的好处,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的事物来讲述浅显的道理,简单的故事配有趣的漫画,无论大人和少儿阅读皆不感乏味,若从年龄来作推论,大约儿童的成长是从美国理查德·斯凯瑞到法国的碧姬·拉贝与米歇尔·毕奇,待到少年时期则走入英国凯瑟琳·罗琳《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去,这似乎成了中国儿童少年想与国际接轨所要遵循的国际惯例,不过说来也不必奇怪或心生反感,倘若人家的儿童少年作品比我们优秀,无须强争颜面硬说自己的好话,虽说域外的文化渗透总会使一些人痛心疾首,但良好的教育方式应是人类共同的智慧和财富,不宜作轻易否定,这好比美国的可口可乐在中国十多年前买价2元5角一罐,至今未曾涨价,以物价飞涨的今天来讲,不服气当然是说不过去的罢。

  2010-5-27晚八点,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