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新增信贷或接近7000亿元 符合监管层均衡投放要求
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4月份的新增信贷虽未掀起狂澜,但仍然较3月份的5107亿元有一定的突破,或接近7000亿元。
作为季度首月,7000亿的投放规模称得上理性,符合监管层对于均衡投放的要求。
一位银行业的人士表示,如果4月份能够控制在这一水平,无疑会为5、6月份的信贷投放释放一定的空间。如果按照“3:3:2:2”的节奏,2季度的新增信贷规模约在2.25万亿元左右,将有利于信贷平稳增长。
●第二批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出炉在即
融资融券试点券商扩容在即。
证监会日前披露的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显示,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申银万国证券等5家闯过三关但无缘首批试点融资融券的证券公司于3月12日向监管部门递交了申请,其申请已于3月15日被正式受理。这意味着第二批试点券商出炉进入读秒。
与此同时,券商新设营业部、新发产品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1月到4月有28家券商向监管部门递交了新设营业部的申请,除方正证券的申请未被受理外,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大通证券、齐鲁证券等15家券商的申请已获得批复。
●证监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行政复议率明显下降
2004年以来,证监会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市场禁入决定、 行政监管及强制措施3567项,同期复议案件涉及的相关行政决定52项,复议率1.46%
据新华社电 由于参与公众广泛、利益诉求多样、规则导向性极强,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资本市场对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有着更高的要求,人们也对其抱有更多的期待。
从“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二十年的不断探索,我国资本市场逐渐迈上了规范化发展之路。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健全市场约束机制、全程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改革创新执法体制机制等举措,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市场的观念全面树立,监管层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依法治市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行政复议率明显下降
自1998年第一件行政复议案起,至2009年,证监会共办理以证监会、派出机构或者交易所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256件,以证监会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45件,向国务院申请最终裁决的案件9件。
2004年以来,证监会共作出具有惩罚性或限权性特征的行政处罚决定、市场禁入决定、行政监管措施、行政强制措施3567项,同期复议案件涉及的相关行政决定52项,复议率1.46%。就同期证监会的全部行政决定而言,复议率还不到1%。而且经过行政复议,95%的案件申请人不再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国务院裁决。
特别是,证监会行政复议、诉讼数量与具体行政行为数量相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以行政处罚为例,2009年证监会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结案76件,当事人复议率仅为6%,比几年前下降了一半。
“行政争议是监管执法工作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反映了执法工作中的问题,也是对执法水平的考量。行政复议率的降低与证监会近年来狠抓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来推进依法监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制度建设夯实市场基石
由于处在“新兴加转轨”的特殊阶段,不少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法律制度亟待改变和调整,而市场改革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做法又亟须规范和确认,我国资本市场对规则的需求更为迫切。
在此背景下,证监会对资本市场规则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清理和重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资本市场现行有效的法规文件共442件,其中约85%是在近五年制定和修订的。
●资金流入节能减排板块
昨日两市大盘低开低走,午后加速跳水,最终双双以暴跌报收,两市共成交2068.7亿元,量能相比周三有所放大,显示市场出现了新的做空能量。资金净流出的额度放大72.01亿元,煤炭石油板块成为新的做空动力源泉。数据显示,煤炭石油、银行类、房地产、有色金属、汽车类板块资金净流出居前,其中煤炭石油板块居资金净流出首位,净流出12.17亿元,资金净流出最大个股为西山煤电、冀中能源、神火股份,分别净流出1.72亿元、1.16亿元、0.99亿元。
而银行股、地产股等受调控预期压力较大的品种昨日也加速下跌,做空能量绵绵不绝。其中银行类板块居资金净流出第二位,净流出10.17亿元,资金净流出最大个股为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分别净流出1.73亿元、1.60亿元、1.33亿元;而房地产板块居资金净流出第三位,净流出6.82亿元,金地集团、金融街、冠城大通分别净流出0.77亿元、金0.30亿元、0.27亿元。由此可见,空头的做空能量的确强大。
不过,较前期急跌是满盘皆墨不一样的是,昨日A股市场在急跌过程中,仍然出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强势个股行情,比如说医药股、教育传媒股,它们成为昨日资金净流入的板块。数据显示,医药板块净流入资金4.52亿元,居资金净流入首位,净流入最大个股为N海普瑞、乐普医疗、现代制药,分别净流入6.24亿元、0.21亿元、0.14亿元。而教育传媒板块居资金净流入第二位,净流入资金1.10亿元,净流入最大个股为N省广、电广传媒、中视传媒。
而从基本面来看,无论是医药股还是教育传媒股,均拥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看来,资金仍然在寻找那些基本面相对扎实,且行业前景较为乐观,并得到多数资金认同的板块。基于此,新兴产业集散地的创业板以及节能减排概念股昨日也录得资金净流入的态势,其中创业板净流入资金1.54亿元,并有47只个股呈现资金净流入,净流入最大个股为国民技术、数码视讯、乐普医疗。而国民技术与当升科技等强势股均有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的态势。而拥有节能减排概念的海得控制、思源电气、平高电气等品种也呈现资金净流入态势。
值得指出的是,节能减排概念股在近期出现了新的题材催化剂,那就是政府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意味着节能减排的产业需求将迅速提升,故此类个股短线或面临着较为旺盛的产业需求,从而推动着此类个股业绩的相对确定增长,因此,近期该板块或将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可积极跟踪。
●发债或成上市银行未来再融资首选
目前,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2家公布股权再融资方案。此轮股权再融资补充足够核心资本后,商业银行未来或将通过发债来维持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
除了已经公布股权再融资方案的12家上市银行(其中2家已完成再融资)外,中信银行也正在酝酿一个分阶段的、中期的股本再融资计划,上市银行中仅剩下北京银行尚无再融资计划。
“此次再融资的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内将核心资本充足率维持在7%以上。一方面达7%以上是监管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只有达到7%以上银行才能发债。而银行经过此轮再融资补充足核心资本后,未来主要将通过发债来维持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监管要求。”一家正在推进再融资计划的股份制银行董秘处人士表示。
在今年放贷增速不低的情况下,银行资本充足率依然面临持续下滑压力。银行今年一季报显示,披露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11家上市银行中,有9家银行今年一季度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下滑。其中,资本充足率平均下滑了0.45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下滑了0.44个百分点。南京银行和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下滑的速度最快,两者一季度资本充足率分别下滑了1.75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超过12%的只有南京银行一家。
●沪深股指长阴重挫 资金流出89.52亿元
5月6日,A股市场出现长阴重挫,上证指数收于2739.70点,下跌4.11%;深成指收于10422.56点,下跌5.28%。成交量方面,当天沪市总成交1131.99亿元,深市成交892.18亿元,两市合计成交2024.17亿元。
从资金面来看,沪市的主力资金呈现大幅流出状态。据大智慧统计,周四沪市A股资金净流出56.30亿元,沪市B股资金净流入27.63万元,深市A股资金净流出33.13亿元,深市B股资金净流出946.86万元,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出89.52亿元。
在众多行业板块之中,煤炭石油、银行和房地产行业资金流出情况最为明显。其中,煤炭石油行业资金净流出金额最多,达到12.17亿元。另外,银行和房地产行业资金净流出金额也分别达到10.17亿元和6.79亿元。
同时,医药和教育传媒周四则呈现资金流入状态,净流入资金金额分别为4.47亿元和1.10亿元。
●银行需求"压倒"三年央票利率 公开市场连续11周净回笼
三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再降2个基点。在银行金融机构旺盛的配置需求推动下,三年央票复出后,其利率水平已经连续两次下行。受其影响,当天银行间市场三年央票猛降4个基点至2.69%。
昨天,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了1100亿元三年央行票据,尽管发行规模超过千亿元,但是发行利率非但没有保持前次水平,反而下降了2个基点,至2.72%。
三年央票再度出现量增价减的状况,仍然是银行配置需求旺盛的结果。经过三次发行后,三年央票累计发行量已达2150亿元,但仍未满足市场的需求。据市场人士透露,由于不少机构在此次发行中未满足认购需求,纷纷转向二级市场大手笔买入三年央票,令其成为当天最受追捧的品种,二级市场收益率快速下降,甚至破位2.7%,降至2.69%,较前日下跌了4个基点。由于三年央票卖出量有限,一年央票也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收益率先扬后抑。
得益于三年央票放量发行,本周公开市场仍然实现220亿元的净回笼量。至此,公开市场自春节以来,已连续11周保持净回笼。
然而,今年三次准备金率上调和公开市场的连续净回笼目前尚未对资金市场构成压力。昨天银行间回购市场资金供给依然维持充足状态,1天回购利率水平小幅下跌了0.4个基点,至1.4139%。
●紧盯政策导向 新基金发行牵手新兴产业
低估值的蓝筹股不涨反跌,新兴产业板块便成为基金在"超预期"市场中的"救命稻草"。当"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概念"转变为"现实",基金公司也开始跟随政策导向,将新基金发行的主攻方向转向新兴产业这片绿色的处女地。
发行市场"新花"怒放
今年以来,新兴产业受到机构追捧。合同能源管理、物联网、手机支付、云计算成为今年基金经理口中最"时髦"的词汇,一时间,基金经理们都开始寻找下一个"苏宁电器"。
记者注意到,眼下基金对于新兴产业的喜好已经蔓延到了基金发行领域,近期在发的新基金不少都打出了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的"创新牌"。
2010年5月7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