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述评(2010年):亚运梦:广州的阵痛
彭澎
曾经广州很兴奋地为申亚成功而欢呼雀跃,近年来老百姓又对“亚运工程”扰民闹心不已;《珠三角规划纲要》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但天津等城市似乎不以为然;广州经过十七年才“创卫”成功,而“创文”一开始就受挫刹羽而归,有关部门纷纷立下军令状再次评选务必成功;外地人称广州现在是一个“大工地”,老百姓对“三旧”改造、“穿衣戴帽”、BRT成效、交通拥堵、羊城变“洋城”等等已经有些麻痹,广州正处于亚运会前夜的阵痛之中……
为了一个亚运梦,我们能否再忍一忍?
广州亚运会的长远意义能否减少短期阵痛
但是仍有境内外媒体对广州亚运会抱有似是而非的期待。美国一家媒体曾经问我,广州是中国第二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那么会不会象北京那样成为第二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我说这可能要十多二十年才会实现,但不会再等一百年吧;近期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广东口头上提出了举办世博会的申请,而日本举办一次奥运会后一口气举办了三次世博会。应该说,广州是中国下一次世博会乃至奥运会举办地的重要竞争者,如果这个判断成立,亚运会在广州的举办就有更为长远的意义,而不能急功近利地看待本届亚运会。
根据我的判断,下一次中国举办奥运会,首选地是广州和上海,前者与北京一样举办了亚运会,后者举办了世博会;下一次中国举办世博会,首选地是广州和北京,两者都举办了亚运会,但广东率先提出申办世博会。无论是哪一种视角,似乎广州作为“中国第三城”的地位都是目前国内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但情况并非如此!
其实,我多次指出,2010年注定是广州光荣与梦想交织的一年,也是艰难与奋斗交织的一年。按原计划,今年有三件大事要广州拿出美好答卷:一是亚运会;二是1999年提出的“到2010年城市面貌一大变”;三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年“小变”、“中变”工程与“东进、南拓、北优、西联”战略结合,搭建起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骨架,但“大变”的推进则可能是现代化前夜的阵痛。而由于现代化日程表一推再推,至今没有一个中国城市明确宣布实现现代化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和广东率先实现的规划,要求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因此,亚运会的顺利举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大变”和现代化大都市水平的检验。
国家中心城市让广州大喜过望也惹是生非
《珠三角规划纲要》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出乎本地许多人士的意料。虽然制定过程中,本地学者、官员都有份参与调研,有关广州定位的传言多次让人振奋。但最终版本虽然有好些个定位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教育文化中心等,但“国家中心城市”仍是最让广州各界大喜过望的提法,并随即替代了占据媒体头条多时的“首善之区”的提法。
当时国内除广州之外还没有一个城市有这个提法。但很快在重庆传出源自国家住建部的版本,国家中心城市有六个,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和香港。在人们意识中,北京、上海不提也是,而天津、重庆则非同小可了,一个是很长一段时期没落的直辖市,一个是刚刚设立不久的年轻直辖市。香港则似乎仍受用于“一国两制”,暂无参与内地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争,但上海的发展势头、国内城市竞争力的评选排位都让香港寝食难安。
最后住建公布的“国家中心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广州五个,广州作为唯一非直辖市的城市引人注目。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终于有南开大学校长表态了,大意是天津根本就没有把广州当做比较对象。但广东各界却以沉默应对,没有人接话。一年前两市学者、媒体之间就有过“中国第三城”之争。
看来,广州稳坐二十余年的“中国第三城”的地位——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或经济实力)第三的城市——终于变得不那么牢靠了。前几年,有深圳、苏州发起了强力挑战,这种挑战因为国家和相关省的定位而显得没有那么咄咄逼人。而这次是国家的定位,天津已经挟高出广州五个百分点的GDP增速提出赶上广州是早迟的事,而且似乎不以此为目标;重庆则挟中国第一大面积和第一多人口的大城市提出要做西部和长江上游的上海,来自上海的黄奇帆终于出任市长也强化了这种认识。
结果大喜之余,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让广州惹来许多是非。笔者为市里撰写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研究报告时,有关领导也提出口气上要提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而不是说已经建成国家中心城市了。底气似乎有些不足。
亚运会不差钱又说明市场挺认可广州的
近期的《人民画报》在以“广州亚运不差钱”的报道中提到,起初还在担忧赞助问题的广州亚运会,在2009年上半年便完成了预定的赞助目标,“不差钱”成了广州亚运会令人骄傲的标签。显然,在经济上,广州亚运会是不用太操心的。
而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精心组织和办好广州亚运会”,表明了中央的态度。亚运会并非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无法与奥运会、世博相提并论,但广东是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和第一大城市,因此,要看重中国市场就要看重广东市场,要看重广东市场就得看重广州!
在这一逻辑下,广州亚运会吸引赞助商的情况创出历史记录!据了解,截至2010年2月1日,广州亚组委已签约40家赞助商。在赞助计划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广州亚运会赞助总金额已远超历届;其中仅广州汽车集团的单个赞助合同金额就已超过多哈亚运会;同时,赞助商的数量也是历届之最。
我在“中国第三城”之争中说过,可能广州的政策条件不如天津甚至重庆,但市场条件可能仍然领先很多年。而按《珠三角纲要》指引,广州要做珠三角“一小时城市群的核心”,显然珠三角是广州的坚实后盾。据有关分析,大珠三角(珠三角9个城市加上港澳)已经超过伦敦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群。当今世界可能是以城市群经济圈来决定一国的经济实力,珠三角不仅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且正在向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前进。
亚运经济相当值得期盼
一段时间以来,股市上的“亚运板块”很是活跃,主要是商场和宾馆类的股票。大家都在想用亚运概念做点文章。
据亚组委提供的数据,广州亚运会预计需为45个国家和地区约4万名注册人员及贵宾安排住宿。其中,有14700多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6300多名技术官员、约10000名媒体工作人员,以及约8100名国内外嘉宾。此外,预计还会有大约300万人次的、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游客到广州观看比赛、旅游观光。这对于广州的宾馆、商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商机。
而国际五星级酒店品牌如万豪、君悦、假日、香格里拉等都是在走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情况下才落户广州的,而他们选择的时间节点是广州亚运会申办成功之后。除了国外酒店大势进入广州之外,广州本土酒店品牌也开始了扩张的步伐。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品牌正在做“起死回生”的梦想,这是许多广州的本土品牌对亚运会的期待。如健力宝、太阳神等曾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中国品牌,此次成为亚运赞助商,都想有所作为。由于李宁品牌在北京奥运会上风光无限,服装品牌361°也强力出击成为广州亚运会的主要赞助商。此外,还有锐丰音响等曾经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相关企业,也在继续为广州亚运会服务。可以说,广州的各大行业,也都想做点与亚运相关的事。本人接触的亚组委市场部官员为此更有成就感。
一些外商也看准了广东庞大的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省,也是中国最大的市场。庞大的市场,加上民间强大的购买力,这些都是赞助商看中的。海外品牌打入广东,意味着撬动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国内品牌在广东站稳脚跟,退可站稳国内市场,进可征战国际市场。因此,2009年10月签约成为广州亚运会赞助商的台湾啤酒让本地的珠江啤酒很是纠结。
由于我们是政府办亚运,亚运经济的投入产出是难以算清的。但是从各国举办亚运会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有关城市大多受益于亚运经济的拉动。有关专家在2004年广州申亚成功后曾预测,举办亚运会能为广州未来六年拉动全市GDP增3.48个百分点,每年增长0.8个百分点。从投资看,亚运会投资将超过2200亿元,亚运会场馆建设投资42亿元,相关配套设施将投入90亿元,总计132亿元。此外,广州亚运会对二级市场的拉动也不容忽视,首先体现在与体育相关的产业,进而带动房地产、旅游服务、环保、电子信息产业等一系列关联行业的发展。这种“拉动效应”对于广东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是有明显的效应的,这使积极的财政有了更为明确的去向。
亚运会有助于提升广州的地位
广州亚运会也是一个提升广州城市品牌的机会。汪洋曾要求广州要向亚太地区先进的五大城市——首尔、新加坡、香港、大阪、台北叫板。现在广州已经定位为中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广州“中国第三城”的地位受到深圳、苏州等城市的巨大挑战,而近期则受到天津这个传统“中国第三城”、新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极大挑战。从长远来看,西部的重庆也是要大发展的。广州在五大中心城市中是唯一的一个非直辖市,在优惠政策、干部配备等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又处于珠三角香港、深圳这些强势城市之间,不如上海在长三角具有绝对优势。因此,亚运会有可能有助于广州在亚太、起码在东亚打造起良好的城市品牌。
在《珠三角规划纲要》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前,广州在建设“首善之区”的一个决定中提出,用十年时间跻身亚洲重要城市行列,整体提升在世界城市体系合作竞争中的地位。显然,广州立志高远,大可不必与国内的几座城市一较高低。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咬住青松不放,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措施来推动这一进程,广州还是有站稳“中国第三城”的可能。
回到开始的问题。广州亚运会是中国由北京之外的第二个城市举办的亚运会,那么奥运会将来是否也会落户广州?我认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原来预计在2040年左右实现的目标可能提前到2020年左右,中国预计赶上美国经济总量的时间在20年之内。以往的美国是不到20年就举办一次奥运会,如果中国国力强大了,第二次举办奥运会,不用再等100年。广州、上海都是备选的城市。而北京正是举办亚运会之后再举办奥运会的,这对广州是有很强的启示性的。而且,广州也在积极争取许多国际大型的体育赛事,比如网球年终总决赛、兵乓球的顶级赛事、NBA季前赛等等。现在,广东又非正式地申请举办世博会,因此,从长远看,亚运会只是广州必须走的第一步,也是广州巩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走向亚洲重要城市乃至世界重要城市的第一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