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调控楼市----更像是小学生完成老师留下的暑假


      楼市太多的信息需要仔细阅读后面的东西。

      比如,关于物业税和房地产税,同意要征收的人有意无意地玩弄阉割、臆造信息的手法,不同意征收的人同样有意无意地玩弄阉割、臆造信息的手法。

      再比如,关于调控的目的好结果,觉得调控应该让房价下降的人,有意无意地传导“只要价格没有明显下降,调控就不算成功”意念,全然不顾政府“制止房价过快增长的调控目标”,不停地制造类似抛盘、断供等信息,预测开发商还能死撑多久;不希望房价下降的,也没有闲着,一旦发现类似恒大打着骗局,也大肆攻击。

      再比如,希望调控有效的,全然不顾政策知识要求给多买房者予以不利的利率,全然不顾银行喜欢信誉好风险低价格高的客户,一旦发现那家银行给予第三套房贷了,就认为大逆不道猛烈批判!

      由于房地产属于区域性市场,中央政策需要化解为地方政策才能具体执行。于是,这段时间地方政府怎样出台政策,成为了全国媒体的焦点。

      我们的房地产调控,一直是在总体政策不明朗的前提下进行,不仅如此,政策十分短命,这很像一个老师给“贪玩”的小学生布置了很不清晰的作业,“小孩子”不知道做么做,在信息混乱、价值观混乱、利益不协调的背景下,按照葫芦画个瓢做出来了就不错了。

      前几天,接受一个记者采访,问我怎么看待某某城市放弃招拍挂采用评标方式出售土地?我惊愕了?有这么傻的地方政府吗?她问我怎么这么说?我回答:第一,评标方式让出售土地叫交易时间太长;第二,交易成本太高;第三,容易产生腐败;第四,评标的效果未必好于用钱来衡量;第五,……

      经查看原文原来是“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土地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这才正常,现在的孩子智商都很高,评标只是一种看法,在这个没有是非的问题上说了这么多,就像写作文凑字数一样,让调控看上去蛮丰富的,好在老师留的实际上属于“暑假作业”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和目的,看到字数挺多,页面工整,就是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