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买进股份我们注意的只是价格而非时间,我们认为因为忧虑短期不可控制的经济或是股市变量而放弃买进一家长期前景可合理的预期的好公司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为什么仅是因为短期不可知的猜测就放弃一个很明显的投资决策呢?”--------沃伦*巴菲特
大众经常流传错误,比如说巴菲特不买周期性行业,事实上,巴菲特买过大量的钢铁、铝业、石油、珠宝等等所谓周期性行业;又比如把消费行业与抗周期划等号,事实是像轿车、消费类电子产品、高档白酒、高档服装、奢侈品、航空、酒店和旅游等非必需的消费品行业也具有鲜明的周期性特征。
可能还有很多人搞不明白巴菲特为什么没有买微软、谷歌,按照他们公司的实力和巴菲特本人的判断力,应该可以对微软和谷歌研究出些所以然来。也有人会说,市盈率是狗屁,微软、谷歌、腾讯、百度一直没有便宜过,但是过去几年他们都给投资者带来大幅回报。可是如果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巴菲特,作为遵循价值投资的人,就不会轻易说这些话了。赌客也不时的会赚大钱,但是综合的结果,往往是破产和潦倒的机会大得多。当然我不是说投资以上股票的人是赌客。
在1992年的年报中,巴菲特就做出了非常明确和通俗的解释,
“通常我们很多重大的错误不是发生在我们已经做的部分,而是在于我们没有去做的那部分,虽然因为各位看不到这些失误,所以查理跟我可以少一点难堪,但看不到不代表我们就不必付出代价,而这些我公开承认的错误,并不是指我错过了某些革命性的新发明(就像是全录像印技术)、高科技(像是苹果计算机)或是更优秀的通路零售商(像是威名百货)(注:沃尔玛),我们永远不可能拥有在早期发掘这些优秀公司的能力,反而我指的是那些查理跟我可以很容易就了解且很明显对我们有吸引力的公司,无奈在当时我们只是不断地咬着指甲犹豫不决,就是不能下定决心把他们买下来。 ”——没有看到过该年报此情节的可以猜猜是什么公司?
我经常对那些妄想着买到微软那样涨几百倍、几千倍的股票的人问同一个问题,既然索罗斯、巴菲特都没法发现微软、谷歌,你们凭什么相信自己能发现这类股票?可以相信,巴菲特不会对没有买微软有错过之悔,相反,他只会对错过内在价值足够的企业而后悔:
“回顾1988年当时我们决定以3.5亿到4亿美元之间,买进3,000万股(经过事后的分割调整)***,我们之前曾经拥有过这家公司的股份,也对其所处的产业相当了解,另外很显然的,也很清楚***也就是***的总裁,有能力处理他所接下的一堆问题,同时进一步将公司建立成为一个**巨擘,一切可说是前景看好,为此我还特地到华盛顿拜访***,确认他对于我们持有该公司一大部分的股权不会感到任何的不愉快。
只不过当我们开始买进不到700万股时,该公司股价就开始上涨,失望之余,我立刻停止买进(事后回想还好我没有在买进可口可乐时犯下相同的错误),更有甚者,我觉得区区700万股对我们来说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之后又把持有的700万股全部卖掉。(本博注:这就是投机的结果,所以我根本不相信那些有“高抛低吸”思维的人能获得好的收益率)
我期盼对于我这样不具职业水准的投资行为可以给各位一个稍微合理一点的解释,不过我实在是编不出来,不过我倒是可以跟各位报告因为本人的这项错误,大概使得Berkshire在1991年少赚了14亿美元。”——猜到什么股了吗? 是房利美。
************************************************************************************************************************************
评语: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品格与心理的缺陷,都会阻碍他自身的成长,并在投资生涯中成为盈利增长的绊脚石。所有的品德上的缺陷,都代表这个人存在没还完的债,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诚实,勇于承认缺点与错误,是人进步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