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指出我介绍中一个问题,research associate不是副研究员。他应该是对的,我想翻译成中文可能是,“助理研究员”,属于研究的最初级别。
这里介绍一下,英国的大学职位体系,因为有点怪,相对比大家熟悉的美国体制来说。
英国大学一般分成两条路,一条是科研路线,级别如下research associate,research fellow,senior research fellow,professor research feollow,一条是教学路线,级别如下lecturer,reader/senior lecturer,professor。
如果翻译成中文,科研路线可能是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研究员,教授级研究员;教学路线是讲师、高级讲师和教授。英国的reader,是一个比较怪的名字,在很多老大学里面有,特别是牛剑和罗素集团大学(类似美国常春藤联盟),其源来自中世纪,教授很少,很忙,让助手去宣读自己的讲稿。
由于科研职位,是根据经费设岗位,经费没有,就要另外找,因此有些不稳定;教学职位,因为有学费收入,所以比较问题,所以常常被称为permanent,中文翻译成永久职位。其实你去英国公司,很多职位也叫permanent,但是经济形势不好,也要走人。
另外,fellow这个词用得很多,很多短期访问学者,也常常给一个fellow的头衔。在很多大学里面,直接把所有人的研究人员,都叫做fellow,可能出去找过工作好看一些。
但是有一类fellow,是比较辛苦的,就是post-doc research fellow,国内叫博士后。是属于博士和正式研究之间的过渡,很多人不喜欢被称为post-doc research fellow,挺起来研究经验不足。
有几个感觉
1)国内的职称,可以划算成官本位,因此有一个横向比较,有好有坏
2)国内很多大学老师讨论的“教授治校”,“学术独立”,在英国不是很热的词汇,第一可能这套制度油井在做了,不需要说;第二,这些都是学术行政问题,搞研究的人对这些兴趣不大
3)英国大学有好有坏,大概在80名之后大学,一个教授相当于好学校的讲师;这点和国内类似
4)感觉国内大学戾气很重,不管是管人的,还是被管,管人拿权力压人,被管的那一些很空泛的价值观和理念来反击,彼此没有对话的共同话题
5)英国大学几乎都是国家经费支持,所以工党很喜欢设立规矩,在财政上控制大学
6)英国大学基础设施维护得很好,虽然很老旧,但是很实用。感觉80年代大陆那种国营企业风格,在这里还在延续。这点让我感觉很好,浪费不多,东西修修补补,继续用。
7)校园政治和经费管理有关系,一般系主任,谁都可以申请,但是没有加工资,也没有什么经费可供审批,因此很多人都不想做;但是到了faculty级别,有了经费审批权,政治就出现了。
我不是副研究员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