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政:增加供应与疏导需求两手抓


广州新政:增加供应与疏导需求两手抓

许婉婷

522日,广州新政细则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内容与之前各方预测的差不多,基调基本是温和的,延续了广州政府一向坚持的原则,即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从内容来看,主要是增加商品住房、加快保障性住房供应并促进有效供应。

至于所谓的亮点,与之前出台的其他地方政策相比,广州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供应入手,突出量化性指标。商品房建设方面,不仅提出今年5万平方公里的供应量,还加大了市区土地的供应及强调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用地的供应不低于70%,从供应布局和供应结构上对土地供应的质量进行控制。保障性住房方面,确定了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目标任务,对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积和套数进行量化。除此之外,还提高了廉租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扩大了保障范围。

从这些方面来讲,政府确实有志于增加供应,居住用地供应的增加以及保障性住房供应量的增大对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比较遗憾的是,政府在这次细则中并没有提及今年将竣工的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而这才是缓解今年广州住房供应紧张、引导房价理性回归的有效方式。

除此之外,这次新政笔者认为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政府提出了加大力度完善城市周边区域公共服务配套,合理引导住房消费。这一点虽然并不显眼,但却是从需求方面调控房价的可行之道。现在,很多消费者买房最先考虑的就是生活配套是否成熟、交通是否便利,由于周边区域的配套暂时跟不上,交通成本高,不便利,因此即使价格低廉,很多人还是会宁可扛着高房价的重负,选择在市区置业。而由于中心区需求旺盛,也导致了奇货可居,中心区房价高居不下,因此解决高房价的方法之一,就是疏导中心区的消费需求,将其引导至周边区域。至于引导的方式,就是要配套先行,通过完善周边区域的公共配套设施。配套成熟了,交通便利了,需求也就来了。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利于解决目前经济适用房频遭弃购、限价房无人问津的问题,进而促进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

因此,从广州新政24条细则来看,广州政府在调控房价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独到见解的。政府并不盲目的通过强制性抑制需求来冷却市场,而是因地制宜,尊重市场,运用供求关系来解决高房价问题,即通过增加供应和疏导中心区需求使房价理性回调,真正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但供应和需求两手抓,两手是否都硬,是否能够取得真正的实效,则要看广州政府是真正的为民服务、真正的执行到位、不讲空话,还是仅是表面安抚人心,实则官商勾结。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