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出台之前,各地楼市的房价疯涨“乱”字当头,一个月来,在新政重拳的猛烈攻击下,楼市似乎又陷入了另一个调控的“瓶颈”。调控政策虽然针对市场要害进行了有效打击,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遗留问题却逐渐暴露,乱象横生的楼市显现出政策调控逐渐露出疲态,如果调控政策不能继续发力,房价很可能趁乱逆势反攻。
房价和政策死磕导致楼市调控深陷僵局
与以往的调控政策相比,本次新政的调控力度是空前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次调控博弈中,房地产商的抗压能力和应变水平都表现得出奇“优秀”。在浓郁的观望气氛下,大多数开发商都紧咬牙关拒绝降价,除了部分一线城市楼市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现象外,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依然维持高位运行,同时很多大型开发商也将战线悄然转向二三线城市,通过一场全行业性的战略转型来应对楼市调控带来的潜在风险。
经过了一个月的政策消化,政策和房价开始陷入了死磕的僵局,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对抗中,楼市出现的一些乱象显现出政策后力不足,天平已经逐渐偏向房价一方。5月18日,央企北京建工以14亿余元的总价再拿北京房山新地王,折合楼面价7500元/平米,央企的重出江湖从侧面说明了新政的紧箍咒念起来不是特别奏效。同时该地块的出让底价竟然是以万科之前创造的地王地价作为标尺,地方政府底价跟着地王走的做法很难不让人误解其调控的诚意。如果调控政策的执行标准犹如松紧带一样可松可紧,那么如何能将冥顽不灵的高房价拉下马?
当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依然没有改变,税收体制不改革导致地方政府的“摄食”方式不会发生变化,试想在土地财政收入作为政府税收主体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为了填饱胃口只有千万百计地依靠抬高地价解决温饱。于此同时,目前已经有11家央企公开转让地产业务,但是却苦苦无人接盘。由于长久以来相关部门的监管不严,很多央企的地产业务都存在资金亏损和长期遗留的种种麻烦,地产运营的种种乱象导致央企地产业务成为一块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药。在巨大的经济利润的诱惑下,地产行业已经滋生了很多潜在的毒瘤,如果不能及时去除,这必然将给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和经济转型带来威胁。
政府调控一旦服软房价立刻趁乱上涨
随着新政调控带来的巨大冲击,楼市乱象已蔓延到了舆论领域。前几天,“北京新房均价降8000?”的消息一时成了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任志强在得知了这一报道后公然质疑,“北京不给高价房发放预售许可证,少了新盘的高价,自然房价就下跌了。”于是房价到底是真跌假跌还是“被下降”已经成为一种集体质疑,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房地产市场犹如乱撞的惊弓之鸟,混乱的舆论也显示了新政下人们浮躁的心态。
近日,同样引起舆论争议的还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刘卫兵教授。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应该将买房纳为每个男孩转为男人的成年礼的仪式之一。在我国畸高的房价和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下,男人买房成家的责任已经转变为沉重的家庭负担。如果按照刘教授的理论来看,在中国男子汉成年礼的代价未免过于昂贵,高房价已经活生生剥夺了很多低收入家庭的男孩成为男子汉的权利。这其实不是高房价的悲哀,而是楼市调控难以见效下整个社会的悲哀。
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是,在俄罗斯普京的一句话就带来了莫斯科房价一年内下降了近60%。同样是加大住房供应、打击腐败行为的老把戏,为什么在中国不能奏效关键在于监管和执行的缺位。现在开发商和政府的博弈已经进入了调整阶段,如果政府调控不能抛除杂念乘胜追击,房价很有可能展开激烈的反击。当然谁都知道,一个顾首顾尾的政府对抗意志坚决的房价,这绝对不是一场好打的仗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