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决问题之老问题解决不了的真相


一、            企业中,经常有解决不了的老问题,经常出现,经常解决,周而复始,没完没了,最后所有的人麻木不仁,习以为常。

1.         比如,缺料:停工待料,生产中缺料,总是解决不了。经常要生产的时候,材料没到,不得不改变生产计划。

2.         比如,交货期:总是不能按照客户的交货期准时出货,不得不经常与客户协商延期交货。

3.         比如,让步放行:进来的材料不合格,却因为急于生产而不得不让步放行,降低标准或特采使用。生产的成品,因为赶着出货,而特采放行。

4.         比如,加工不良:某些工序的加工,经常出现不良品,但屡次解决不了,最后一拖再拖,变成正常情况。

 

二、            思路范围不够广阔。换一种思路。

1.         范围狭窄:思考问题的范围偏窄,局限在一个小范围(比如单个部门)内,没有把思路范围扩展开来(比如跨越到其他部门),致使问题解决不了。

2.         流程狭窄:局限在局部的一个工序里解决问题,没有扩展在多工序,甚至整个流程范围思考问题。

3.         级别狭窄:只在基层范围内思考问题,没有扩展到中层、甚至高层,客户层面范围思考解决问题。

4.         技术狭窄:局部在一个单一技术层面(如作业方法、步骤),没有扩展到其他层面(如材料、模具、设备、环境)等范围思考问题。

5.         人员:每个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必要时,可以增加或更换其他人员来思考解决问题,效果会不一样。

 

三、            集体默认:集体麻木不仁,把存在的问题当作是理所当然的。

1.         当一个问题屡次解决不了的时候,久而久之,大家会默认问题的存在是合理的,于是,此问题变成长期解决不了的老问题。

2.         首先是作业层(组长层)的默认或消极应付,每到问题发生时应付一下,然后,往上推,等待结果,最后变成默认问题。

3.         然后是中层(主管层)处理一下,然后往上推,屡次重复,最后默认。

4.         最后是高层(领导层)默认,在高层发了脾气,下面消极解决,又发脾气,下面又消极解决,如此重复,最后被逼认可问题的合理性。

 

四、            没有抓到真正解决问题的责任人。

1.         当跨部门的问题发生的时候,部门之间互相推逶,都不主动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周而复始。

2.         很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选定的负责人不能很好地与各部门协调,这是因为负责人选错了,没有找到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责任人。

3.         解决问题的主要行动在哪个部门实施,其现场的主管就是责任负责人,如果人找错了,问题就解决不了。

4.         问题的根源有时落在特殊的人员(如老板的亲戚)或部门(如营销)身上,这些人员调动不了,最后问题漫漫变老。

 

五、            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复杂,没有简单化。

1.         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文件、流程、规定一堆,实际行动迟迟跟不上,最后,时间过去了,问题解决不了。

2.         开会讨论过多,而且有时好些部门人员一起参加,人不齐,事难做。

3.         解决问题的步骤过于繁琐,没有抓住重点,什么原因都管一遍,最后什么也做不了。

4.         复杂的问题,没有尽量拆开,分成相对独立的小问题来解决。小问题可以集中在局部的部门完成,便于有效执行,而大问题则复杂,牵涉太广,影响解决问题的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