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与圆明园的毁灭


  刚刚看完了历史记录片《圆明园的毁灭》让我真的很震惊。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曾给我们讲过,还问我们是否同意在遗址上重建它,那时的我们很天真都说要重建熟不知那是中国人的耻辱与悲痛。

        是啊,那时的我很心痛一心想让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得到应有的双倍赔偿。恨八国联军的侵略和掠夺,但空想又有什么用,历史已成为事实。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康熙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雍亲王。康熙死后,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

       说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谜,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得即大统。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谣传。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一边是满文,另一边是汉文,即使汉文可以修改,但满文是由字母拼成,无从修改。二,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传位诏书上如果是传位给十四子那么就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如果这样写,那么就不存在将十字改成于字的可能了。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皇帝呢?一些学者认为康熙选择雍正主要有两点。首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时政绩卓著,掌管户部任劳任怨。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圣主,但在晚年有些过于仁慈,使得官场中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康熙皇帝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彻底整顿吏制的皇子来即位,这样以铁面无私而著称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视线。另外,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康熙选择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大清能有两代好皇帝,也可以说雍正的即位还沾了孩子的光。因此,雍正篡位的谣言,应该是他的政敌刻意制造的,并没有历史依据。雍正登基后更是对圆明园进行阔建和改进,历史记载雍正是最勤奋的皇帝,他在位时每天只睡大约四个小时,其实的时间就是处理奏章,批阅字数达到一千多万字数。  就是因为他的勤奋大清帝国正走向辉煌,然而也导致身体越来越不好,他十三年如此而且很少离开过圆明园,他相信世上有灵丹妙药于是开始和几个道士练丹,最后死时五十多岁后来据皇室密集中发现,他的死因也可能就是丹药中毒。雍正去逝之后,当年的弘力也是乾隆登基时年二十五岁,也是大清第五代皇帝。­

         父亲雍正一样他对圆明园也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刚继位就对圆明园开始阔建和完善,阔建的重点放在了园林的东西,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帝国的财富在曾加,园林的规模也在不短阔大。乾隆本人的文化素养很高,很喜欢创作诗歌,其在位时诗歌就达到四万两千余首。相当于全唐诗,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为人冷峻,猜忌多疑,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雍正在位时乾隆被封被宝亲王。雍正死后,群臣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锦匣,开读密诏,上面写着“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继联即皇帝位。”弘历于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乾隆”。

         乾隆在位期间,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使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间达到了顶峰。同时乾隆平定了准噶尔部,消灭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开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严厉拒绝了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发动了十次战争,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把“盛世”的家底耗尽,1、1747年:平大小金川;2、1755年:平准部;3、1757年:再平准部;4、1759年:平回部;5、1769年:平缅甸;6、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7、1788年:平台湾;8、1789年:平越南;9、1791年:平尼泊尔;10、1792年:再平尼泊尔。

        当乾隆在圆明园大兴土目的时候西方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一次的工业革命,但大清帝国依旧在按照两千多年的封建的传统延续着,这就为其后的毁灭埋下了祸根,因为乾隆的思想很复古对于西方的发展视而不见。觉得中国空前盛市地大物博,从而闭关锁国,更让中国陷入了落后的境地。­乾隆统制中国达六十多年,是历史最有名的帝王,也是世界从未有的卫冕之王。他认为科技是玩物丧志,其在位制度也很僵化!

       圆明园在1760左右竣工,历时也跨越一个多世纪,圆明园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有一百多座景观,有一千多座宫殿,相当于600个足球场的大小。­

         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暴发,而大英帝国正在全球开拓殖民地。1779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派代表前来谈判,乾隆告诉代表中国无所不有,更不想和西方有任何接触,代表空手而归,在离开之际说中国就像一艘破烂的大船,它之所在过去一百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因为他庞大的体积和华丽的外表。但是一但有不会指挥的人,它就不会在有安全了。­

         1799年89岁的乾隆在梦中去逝。此,仅仅四十年后英国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在中国销售鸦片,这就是1840的鸦片战争。从此西方列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中国,大清帝国开始限入飘摇之中,1860年为了让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美法开始再次的入侵,两万名士兵坐船从广州直达距北京一百公里外的天津登陆。

         咸丰帝奕詝,爱新觉罗氏,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此时,居住在圆明园中是大清帝国第八代皇帝咸丰,在他看来西方人是野蛮的化身,不可理喻,面对来自西方的大炮他忧柔寡断,肃手无策。­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

        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英军装有先进的来复枪和连发枪,而大清士兵还是大刀加火枪,装备悬殊,很快英军就攻入北京城,机乎没费吹灰之力。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大清帝国使用的还是腰刀与弓箭,用的枪也是最原始的鸟枪。­

        这正是应验了当时英国代表的话,一个央央大国北几千英军士兵毫不费力的就攻破了,当然当时的咸丰也是及其的软弱。英军士官说大清士兵很勇猛值得称赞若换成先进武器自己的军队早就不知身在何处了。在英军先进和连续的大炮轰炸下,大咕炮台很快化为废墟,这也是清军大炮的落后射程近,炮架固定准确力低造成的。至此也证明技术和装备的精良比军队更占优势。­

         至此,咸丰在和家人跪拜完先主之后开始逃亡于二百之外的避暑山庄。他的逃亡也表明的放弃抵抗,英军同时很快占领了北京郊区并控制了很多要道。很快英法军就进入了他们梦媚已求的圆明园,他们被这里的豪华所震撼,他们说就算英发两国的所有博物馆加起来也没它的价值高。  

       第二天他们就攻入了圆明园,守园当时只有二十多个太监,很快的他们就被杀害了,之后他们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在掠夺。为了能逼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他们用3500人有条不稳对园林进行毁坏和火烧,在其间他们发现一个密室这里面有很多的西方东西,更有火枪和大炮,这另他们很震惊为什么他们有都不用。连圆明园在的五座园林被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都化为灰烬。之后清政府签了《北京条约》答应割让香港九龙等地和1600万两百银。英法联军撤退。­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写到:在世界某个地方曾经有个世界奇迹,它的明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人类超乎所有想象的东西,这一个被震撼人心的,尚不被人熟知的地方,这个奇迹已不复存在,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彻底毁灭了它,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定陵,至此,它在也没有踏进北京一步。­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残乱的圆明园遭到彻底的毁灭。1911年在圆明园毁灭半个世纪后,大清帝国彻底灭忘。­

         我很喜欢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纵使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一样,虽然他们的行为是可耻的,是不文明的,是一种及其残忍的手段;但我要说的是,如果不是他们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把还沉浸在乐于满足、还感觉幸福的清政府和所有中国人民惊醒的话,那今天的中国我不知道和过去有什么两样,见高官就跪拜、留着长辫子、穿着厚厚的旗袍、见皇帝就喊万岁,还有门当户对之分等等…。我想这不是大家所想的吧,所以另一方面我们大家也该知道今天的中国能有此不错的进步,当时西方统制者们对我们也是有深远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圆明园大多数古董都散落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只有少幸存于中国博物馆中。­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历史的伤痛我们是不能忘的,做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卫我们的祖国,更有义务把至今分散在世界各地属中国的文物找回来。今天的我们不能居安而不思危,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今天的中国依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比起来依然很落后,所以为了祖国不在被欺负而忍气吞声,我们应该振作起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立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世界的领先者,只是因为近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的腐朽,科技的落后而被任人宰割。­

       在今天我们不要只会什么,抗议、抗议、还是抗议或是只会谴责欺负我们国家的发达国家,这样没用,只会更另他们更看不起我们,他们看不起就更欺负我们。我们深知落后就要挨打,既然教训我们都领教过了我们就该努力争取从而不被在欺负,历史已经是历史我们无法改变过去,那我们就开始改变眼前的情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