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楼市谁说了算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辩论过后,中国的楼市开始出现降温了。当然,这完全不取决于人们的辩论,而在更大意义上是取决于政策的强压。如此强压,因得民心,故而令百姓叫好。

  从中国改革之初,特别是楼市成为商品,并且成为极少数人的利益之后,中国的百姓面对越来越高的楼市价格便开始了莫名其妙的恐惧。我之所以用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词,完全是因为中国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或看待,抑或是不知道如何回避。尽管也要承认,如今的人们,应该说如今中国的百姓阶层,腰包较之从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硬币(分钱)似乎已经离市,两分钱一个的小豆冰棒已经成为了回忆,但更多的百姓却怎么也没有摆脱囊中羞涩的境遇。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楼市使然。

  从前两间平房,一家三代,家家如此,并无大碍。不知不觉中,少数人住进了楼宇,高高在上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梦想。再后来,多数人在楼房里有了蜗居,但少数人又有了第二套、第三套,面积也从一开始的三四十平米,换成了如今的三四百平米。

  一个国家公务员,尤其是带个什么“级别”“待遇”,拥有两三套“华居”不在少数,甚至是多数。我不知道国家究竟给他们发了多少工资,也不知道他们的“白灰黑金红”等各色收入是如何通过了党纪国法和各种“整风运动”的检查,更不知道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挖到了什么样的“金矿”,但我知道,他们是中国的蛀虫。

  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每次获得的利益是多少,我不知道,我只听说不在数十万,当然更多的不在少数,上亿也许不会常有,但逾千万者或许此生会有几回。没有人因为地产商的收入巨大而得红眼病,只要是他们付出了劳动和资金,他们获得多少效益都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他们渐渐学会了“官商勾结”。

  社会也许真的是前进的,甚至前进到了一些地方开始用地皮挣钱了,甚至前进到了国企、央企也进驻房地产领域了,甚至前进到了高官子女都懒得做房地产生意了。楼市价格当然也前进到了让中国的百姓欲哭无泪的地步!

  市场调节失去了作用,行业道德成了一张废纸,地方法令化作纸上谈兵。最后,非得中央领导、国务院领导发了狠话,才开始有了今天的起色。

  在大家为了楼市降温而高兴的时候,我却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