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能否斩断跳楼链?


继"富士康六连跳"后,压抑的气氛一直笼罩富士康和媒体,虽然富士康相关人等一再道歉并采取各种措施,但"员工因工作压力太大跳楼"、"血汗工厂逼死人"的呼声还是越来越高,至此富士康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了"逼死人命的管理制度",富士康也成了"黑客帝国"!而能否遏制富士康的第七跳也成了大家时时刻刻在关注的话题。

  结果,富士康果真"不负众望",而且还是两个"第七跳"!一个是晕倒路面,且根本不是富士康员工,另一个是因夫妻关系紧张产生的感情纠纷,还威胁富士康不给25万就跳楼,后来获救。这两条新闻当然都不是真正的"第七跳",但这传达的信息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富士康已经开始出现自杀连锁反应,即所谓"维特效应"或者叫做"破窗效应"。

  根据一般情景,自杀这种让人无望的死亡方式通常具有"传染性",尤其会对相同状态下的人有很深的影响,而传播媒体大篇幅报导,也会让原本有所忌讳、犹豫不决的忧郁症病患,断然的结束生命,或者采取更激进的自杀手段,先前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赴死方法,但一旦出现多个单一模式,这种赴死方法就成为首选。或者是当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个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这一效应的源自某个"引爆点"。

  如何遏制真正的"富士康第七跳"?这可能不仅仅是富士康要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全社会和公众的努力。

  目前富士康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除了为员工提供食宿,医保社保一应俱全外,还有诸多公共设置比如健身、学习和休闲场所,有专门为员工举行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工会的"心灵之约"项目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这令深圳很多打工者对富士康非常向往。这些都是富士康六连跳之前设立的。在六连跳之后,富士康又开始建立员工关爱服务中心,"是一个包括各事业群、人资、安全、卫生、宿管会等非常复杂的体系,以凸显提升富士康对员工的关爱程度。同时关爱中心的接线员不是简单地接电话,每晚我们都有专业的心理医师接受员工的咨询。"此外,"展开针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培训,并从2009年10月开始,选调了100名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种子',接受心理咨询为期半年的脱产专项学习。目前,他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资质考核认证……"。而且"富士康公司30万名深圳一线员工,今年的工资平均增长幅度会有望达到3%以上",富士康的这个长薪已经被凤凰卫视认为具有指标意义。

  但这些能阻止员工跳楼吗?别说富士康给员工提高3%薪水了,就算很多含着银勺子出生的富二代不也动不动就玩自杀!我相信富士康的一系列举措只是对一般员工有效,或者说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心理抑郁的诱因。但按照一个数字概算一下,就会知道,以富士康的庞大员工群基数70万人口来算,可能存在的心理抑郁者是2万人(国内心理抑郁者已上升到3%~5%)。目前已经跳了6个,如何能遏制这后面的心理抑郁者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去赴死,这绝对不是富士康简简单单靠调整薪水、搞好福利、组织各项互动员工活动能做到的。自杀范例一旦启动,后面的控制就很难。而从现在媒体报道来看,跳楼自杀已在延续,也不仅仅是富士康的员工在跳,其他公司的员工也在纷纷跳下去。这样的跳法如何解决,这绝对是个社会问题!

  据了解,中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死亡,富士康死了6人,谁能解释这25万中除了这6人以外的其他人都是什么原因死亡的吗?谁能够说清这6人的自杀原因与其它人的自杀原因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吗?什么时候,我们认识到富士康公司的"第七跳"不是富士康公司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了,我相信这样的悲剧才可能会被遏止。听说因为富士康的这六连跳,已经让很多中学醒悟并开设了生活教育课,小学生们也开始回答"面对挫折我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我想这全社会的积极探索和出谋划策,才能真正遏制富士康的第七跳!遏制其他企业乃至全社会的"下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