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圣祁建华与拼音新法
解放初期,二野部队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出了历史上空前辉煌的扫盲识字教学战果,这教学法被部队总结命名为“祁建华速成识字法”。一批批战士按这方法学几个星期,就可掌握两三千字脱盲。后来用到工人和农民中,也取得同样的速成效果,使几千万人脱了盲。1951年西南军区为他记特等功一次,总政治部通告全军推行这识字法。
(1) 速成识字专家初露头角
1952年4月,政务院(国务院前身)举行了专门表彰祁建华的隆重盛会,郭沫若亲自为他颁奖。毛主席说祁建华是“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刘少奇称他为“继仓颉之后中国第二大文人”,陆定一说他是“中国第二大圣人”。
1952年11月,中央成立扫盲委员会,周总理签署任命祁建华为副主任。不过这只是个名誉职称,他并没有升职为这部长将军级别的副主任到京任职,仍是在成都军区宣传部搞文化工作。
中央领导说他是圣人的预言,盖棺论定名副其实。他一生不断创新,推翻了世界语言文字学中的西洋拉丁字母音素拼最先进的理论方法,弘扬了民族传统拼音的精华。他一生面对众多残酷打击,九死一生,矢志不渝的坚持淡泊生活,献身扫盲,鞠躬尽瘁,师德圣魂堪称万世栋模。
对于识字问题,当时流行这样一个看法,只有把汉字改为西方那样的拼音文字才便识字。因此虽然承认祁建华用注音字母扫盲的功绩,不过是当作国家文教工作的一个暂时方面,更主要的是研究改革汉字。在政务院表彰他前两个月,中央已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在成立扫盲委前三个月,文改研究会已制定出声母24个,韵母37个的61音方案。但毛主席认为这新方案有的笔画太繁,还不成熟。
毛主席当时是要求制定民族形式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字母要根据现有汉字考虑,“一边倒、便连写、不纠缠”。当时汉字落后要改为拼音文字的思潮占了上风,祁建华扫盲用的注音字母法被新创拼音文字的思潮压倒。而祁建华仍醉心于用注音字母扫盲,不识时务媚俗去紧跟政治风向,紧跟领导意图,忙于回应各地扫盲教学咨询和讲学宣传他的速成识字法和速成珠算法等。结果不是到京赴任,而是被送到在长沙的第二军大学习两年。1953年,中央拼音方案组已拟出几种拼音草案。1954年中央又成立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确定拼音方案可以采用拉丁化。
1955年祁建华由长沙军大结业返蓉,忙于处理各地扫盲咨询,又被通知到重庆市第一军大学习。他提出稍缓赴校处理各地扫盲咨询,但这违背领导意图遭到否决。
1956年1月20日,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在会上作了关于文字改革的发言。然后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他指出:“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稍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定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1957年,国务院通过《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决议》。《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汉语拼音方案》。这年4月,全国开展整风运动,有的人趁大鸣大放主张轮流执政,6月中央决定反击右派言论,而一些单位则演变扩大化为利益集团官场沉浮的争斗。这年祁建华结业返蓉,连续四年重复在军大学习,对很多人来说这是政治上求进取的好事。但对虔诚的扫盲专家来说,不无遗憾要力争上扫盲第一线。
(2) 第二圣人的劳改遭遇
1958年3月,部队整风,欢迎大鸣大放提意见,其实是上面反击右派的引蛇出洞一网打尽布署。祁建华没有重视到这是单位利益集团官场沉浮的争斗,是需要物色人祭的场合,虔诚提了几年来没能很好推行速成识字法的意见,自荐为人祭献身。当场就被作为把柄指责为翘尾巴,对领导不满的右派言论。
几天后的3月21日深夜,急促的敲门声把祁建华从睡梦惊醒,门一开涌进来几名武装战士。其中一人厉声喝道:“祁建华,你目无组织,目无领导,极力贩卖资本主义文化黑货,你已经被开除党籍,开除军籍,开除公职,成为与人民为敌的右派分子了,现在即刻出发去劳动改造”。就这样不由分说的告别了新婚不到一年已孕半年的妻子,被拖进囚车押送到川西冕宁县彝寨山区深山老林中的劳改农场,天天被武装押解伐木,晚上接受触及灵魂的批斗。
由于他的妻子不愿离婚与右派划清界限,被重庆市从教师队伍中开除。这位家中排行老七的七仙姑,只好到娘家姊妹六仙姑处待产。难产剖腹出女儿后,又被逼不准哺养小右派。显然七仙姑只能顺天命交子了,于是她提出满40天后允许她去劳改农场探视,亲手交付女儿。祁建华也知道是自己连累妻子,他不能再连累别人,自已毅然的收下了才四个月的女儿祁旗,天天背着她上山伐木,从每月16斤口粮中省出点米汤糊当奶水。
有一次、祁建华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抓住用枪托死命打难友的管教的手,这看守感受到一米八的大个祈建华铁钳般的手力,没敢再用枪托打,但以后经常找事打骂祈建华。有一次这看守乱打祁建华,还边骂边用棍捅被骇得大哭的婴儿,祁建华求他不要再捅孩子也不听,幸好另一个执勤战士前来劝止了。
在深山老林的悬崖边,九死一生的祁建华曾想到一了百了。但听到身边孤苦无依的女儿哭声,又咬牙硬挺了下来。
农场职工和附近农民听说他是扫盲名人,大雪封山农闲时节偷偷来要他教认生字,被管教责骂也不想推诿不教。一天他正在教一个老百姓识字,忽然闯进几个彪形大汉,说他贼心不死,妄想拉拢腐蚀革命群众。说着便一齐动手,拳打脚踢教训了他一顿。
57年反右,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大锅饭人民公社、60年饥荒,中央觉察到政策推行出了问题,着手解决。59年开始为一批错划的右派摘帽,祁建华等被带离劳改农场到冕宁县招待所等待分配安置。那里的服务员在算帐打算盘时遇到了困难,祁建华就主动过去帮忙。账算好后,祁建华说他有一种速成珠算法,如愿意学就教给他们。几名服务员一听很感兴趣,就找祁建华学了起来。那知他的分配被不识时务的自已砸了,不予分配。他去问管教为什么,得到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打得他口鼻流血。那位管教干部说:“你顽固不化,又起贼心,兜售珠算黑货,难道你还想打算算一算革命人民的旧账吗!你还是继续改造吧。”祁建华才意识到,他的速成识字法、速成珠算法都是罪过,又被押回农场劳动改造。
再次劳改两年后的1963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忽然毛主席想起了祁建华,才知道祁建华因速成识字被打成右派。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祁建华这面旗帜不能倒啊!”肖华立即把毛主席这句话原原本本地传达了下去,并安排查找祁建华的下落。成都军区得到这一指示,立即解除祁建华劳教,摘掉右派帽子,但不许他回原单位复职,由农场安置。他现在没有户口又没有了劳改口粮,农场允许他回故乡,还发了点安家费。他只好带着5岁女儿,回到郏县已没有了家的家。因解放前被地主夺地父亲姐弟病饿死去,母亲只好带他回娘家,现在他也只能去与80老母和舅舅们一起生活。
回到故土,上面来了一纸通知,不准摘帽右派去北京告状,不准教人识字拉拢腐蚀贫下中农;不准外出。祈建华坦然面对,不教书也能活。他把安家费买了台缝纫机,办起了一个免费缝纫剪裁培训班,把本村和临近村的数百名青年人培训了一遍。改革开放后,这些参加过缝纫培训班的人,有的把剪裁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有的发了财出了大名。而他,几乎始终贫困潦倒一生。
(3) 拼音新案的诞生
由于没有户口与口粮,他只能与舅舅们苦干农活来糊口。1966年,女儿祁旗八岁了也无钱读书。不能让扫盲大师的子女成新文盲,祁建华借了套旧课本,去学校央求在教室后排安个座位让女儿旁听。受到歧视的女儿学不进汉语拼音,气得祈建华把她打了一顿。但女儿受不了同学对右派子女的各种辱弄,只好停学。
祁建华决定自己来教女儿,照课本教汉语拼音方案,女儿感到难学。她对父亲说:“汉语拼音不好学,一拼容易,二拼难,三拼更难。”还说:“你能发明速成识字,就不能想办法改一改三拼?”这一下使他有所感悟,仔细看课本中用的他去劳改那年颁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确比他以前教的注音字母繁难得多。他决定自已来找寻一套比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字母都更简易好写的注音法,克服三拼难题。汉语拼音方案五六个音素字母拼一个字音的西洋式拼法不需要,像注音字母那样一母一符。汉语拼音方案的那些繁杂拼写规则也不需要,因他以前教的注音字母最多不过声介韵三拼,没有那些繁杂拼写规定一样能注音。问题是三拼是否也可简化为两拼,可能是他以前教拼音的时候也碰到有的声介韵三拼不好教,是先教声介拼的声介合母后,再与韵母相拼。因此他想到有可能把声介合母也算一种拼音单位,得出一套更简易的拼音。几天苦思有点眉目后,他把女儿送到邻居家,关起门来攻关解决拼音简化问题。
一天一夜,他闭门苦思,把汉语拼音方案声母、韵母、介母拆开写在纸片上,重新来拼凑组合,找出了一些便于拼用的声介合母定为新的声母,为它们制定合乎毛主席对民族式拼音字母要“一边倒、便连写、不纠缠”的新字母符号。这样,保留了原来57个声韵母中的33个,新补充制定声母41个,共74个拼音单位。其中有些是方言拼音才用的,根据普通话规范再选,最后得出67个声韵母的新拼音体系,他兴奋的看到,一昼夜的苦战,终于创新成功了,不需用三拼了。
第二天,祁旗回家进门,看到地上摆满了纸片,上面写的字符很多是没见过的。祈建华笑着说:“祁旗,你不是说三拼太难吗?爸爸这套新字母保你一个星期就能学会。”把这67个字母教一遍后,祁旗已认会了30多个,教第二遍后,就只有一个没读出来,巩固几遍后,就彻底地记住了,前前后后不到一个小时。
熟习新注音字母后,祁建华把原来在部队上编写的识字教材回忆起来,注上新的拼音字母让女儿学,他写一张,女儿就读记一张,仅三天时间,他编写的3000多个汉字的教材就全部学完了。又巩固学习两天,女儿就全部记住了。
解放战争年代祁建华进军大西南途中,教战士速成识字的方法就是先教会注音字母,再每课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生字的集中识字,他曾总结为“狼吞虎咽学生字”,取代了通常一课教几个生字的老作法。然后是大量阅读巩固生字,这也是他自幼自学认字的方法。少年时,邻居看他好学,送给他一本字典。他带了一些干粮偷偷登上阴山半腰的一个山洞里,不分日夜的读字典,几乎把字典全背得了。直到有一位砍柴娃无意间在那个山洞里发现他的时候,他才知道家里人和乡亲们为了找他四处奔走了好几天,把大家都急坏了。
为了巩固祁旗已认会的三千字,祁建华带上毛选四卷和干粮,把女儿领到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要女儿一页一页地读,不会的字,他注上拼音再读。仅仅四天时间,就把毛选四卷读完了,又巩固三天,第七天,他们父女终于下山了。在乡邻们面前,女儿把毛选四卷读得声情并茂,乡邻们惊呆了。
文革期间的1968年,祁建华带着女儿一道来到国家教育部,汇报他的《汉语拼音新案》。接待他们的初教司李仲汉司长听了汇报,看完女儿的现场演示后对祁建华说:“也可能是你女儿的天赋。不要说70个小时,就是300个小时能学会3000个汉字,也是奇迹。你回去再试教一个班,如果成功,我向全国推广。”然而他回去不是再实验,而是成果付之一炬,外出乞对渡日。
(4) 祁氏拼音新案的世界意义
祁建华探索出的汉语拼音新方案,实际是传统的民族式拼音精华的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的再发现应用,它比汉语拼音方案用的西洋式音素拼更便汉语用。颠覆了西洋音素拼最先进,古代反切拼音落后的流行看法,打破了世界语言文字与拼音理论被西方垄断的局面,为中国在世界语坛争得了一个席位。
汉语拼音方案一出世,教师们就发现繁难不好教,只有变通用它。当时文改会一行视察拼音推行情况时,就发现教师不按方案的“B玻、I衣、AN安”来拼出“边”音,而是先教“BI比”音,再按“比安”来拼出“边”这音。文改会吴玉章主任当时就说,可以这样教。这实际就是把音素字母拼改为音节字母拼的反切法,祁建华新案的新颖内容也是把辅元音素拼的声介拼,改为声介合母的音节字母拼。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停课,教师们闲了下来,有的也在这样探讨汉语拼音方案缺点的改进。如四人帮垮台文革刚结束的1979年,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印发的《汉字编码方案目录(第一集)》的约两百个方案中,多数都是文革期间各地搞的改革汉语拼音的新方案,其中有的就与祁氏方案不谋而合。如其中编号为54号的《简拼字草案》,就是把注音识字查字打字结合起来考虑的三峡码(S码)简拼体系。S码一方面对汉语拼音方案进行简化,不用汉语拼音方案涉及几千字拼写变化的各条拼写规定,直接按声韵母表选简捷的方式拼;一方面从古代注音的反切法中发掘优选,找寻出了不需要考虑声韵取舍,只要两字快读就可拼出所需字音的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用它全部取代汉语拼音方案的西洋式音素字母拼。如古书反切注音的“练,郎甸切”,上下字“郎甸”要上字舍韵取声,下字要舍声取韵来拼。S码改为“练,力安切”,只要前后音字“力安”快读就可拼出“练”这音。S码把“练,郎甸切”叫繁式反切,把不需要考虑声韵取舍,不需要辅元音的拉丁字母,就用汉字作拼音字母,只要两字快读就可拼出所需字音的反切叫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
用简式反切原理就可以简化汉语拼音方案,S码首先去掉汉语拼音方案57个韵母中的复韵母,只用17个单韵母和21 个声母,得出38音的声介韵拼体系。
S码38字式简拼音母(引导字)表
┌┈┈┈┈┈┈┈┈┬┈┈┈┈┈┈┈┈┈┈┈┬┈┈┈┄┄┐
┆几七夕 ┊ 一 五 于v ┊啊艾安昂袄┊
┊四十子支次尺日 ┊ ┊额诶ei恩n ┊
┊得特讷乐个克核 ├┈┈┈┈┈┈┈┈┈┈┈┤嗯ng二也 ┊
┊不b扑p木m夫f ┊ 介 母 ┊喔翁ong偶 ┊
├┈┈┈┈┈┈┈┈┼┈┈┈┈┈┈┈┈┈┈┈┴┈┈┈┈┈┤
┊ 声 母 21 个 ┊ 韵 母 17 个 ┊
├┈┈┈┈┈┈┈┈┴┈┈┈┈┈┈┈┈┈┈┈┈┈┈┈┈┈┤
┊声调码:1、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5、轻声 ┊
├┈┈┈┈┈┈┈┈┈┈┈┈┈┈┈┈┈┈┈┈┈┈┈┈┈┈┤
┊引导字后没有附代码的,按汉语拼音方案的声韵母代码用。┊
└┈┈┈┈┈┈┈┈┈┈┈┈┈┈┈┈┈┈┈┈┈┈┈┈┈┈┘
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方案或38音简拼中,声母去与介母“衣、乌、迂”相拼时,没有辅音音素概念的少儿可能最感困难的是与“衣”拼,其次是某些声母与“迂”拼。如很难由“B玻、I衣、AN安”来拼出“边”音,由“勒迂”拼出“吕”音。因此S码把声母与“衣”拼的7个声介合母各选一字作扩展声母,如“不一”拼出的“匕”;“勒讷”与“迂”拼的两个声介合母“吕、女”。古代反切中的上字取声所取的声母,有的就是声介合母的字音而不只是辅音音素,这样就克服了声母与介母拼的难点,得出47音简拼。这样,原来有介母“衣”的声介韵三拼都变为了两拼,声母与介母“迂”拼困难的音节也不再难拼。如“B玻、I衣、AN安”三拼难于拼出的“边”音可用“匕安”快读轻易的拼出,难拼的“勒约”可用“吕也”也快快读拼出。
47字式简拼音母(引导字)表
┌┈┈┈┈┈┈┈┈┈┈┈┈┈┈┈┈┈┈┈┈┬┈┈┈┈┈┐
┆ 前 音 字 50 个 ┊后音字14个┊
├┈┈┈┈┈┈┈┈┬┈┈┈┈┈┈┈┈┬┈┈┼┈┈┈┄┄┤
┆几七夕 ┊匕皮地提米你力 ┊一 ┊啊艾安昂袄┊
┊四十子支次尺日 ┊女吕 ┊于v ┊额诶ei恩n ┊
┊得特讷乐个克核 ┊ ┊五 ┊嗯ng二也 ┊
┊不b扑p木m夫f ┊ ┊ ┊喔翁ong偶 ┊
├┈┈┈┈┈┈┈┈┼┈┈┈┈┈┈┈┈┼┈┈┴┈┈┈┈┈┤
┊ 声 母 21 个 ┊ 声介合母 9个 ┊ 韵 母 17 个 ┊
├┈┈┈┈┈┈┈┈┴┈┈┈┈┈┈┈┈┴┈┈┈┈┈┈┈┈┤
┊声调码:1、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5、轻声 ┊
├┈┈┈┈┈┈┈┈┈┈┈┈┈┈┈┈┈┈┈┈┈┈┈┈┈┈┤
┊引导字后没有附代码的,按汉语拼音方案的声韵母代码用。┊
└┈┈┈┈┈┈┈┈┈┈┈┈┈┈┈┈┈┈┈┈┈┈┈┈┈┈┘
为了完全不用三拼,像反切那样只用两拼,S码又把声母与介母“乌”相拼的14个声介合母和JU、QU、XU三个声介合母也各选一字当声母,如“知乌”拼出的“主”,“基迂”拼的JU选为用“巨”表示当声母。这样就得到了只需两拼的64音简拼或64字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并把这64字归类为50个前音字,14个后音字,统称为引导字(音母)。凡与引导字不同音的字音,可用前后音字各一个快读拼出。
64字式简拼(简式反切中式拼音)引导字(前、后音字)表
┌┈┈┈┈┈┈┈┈┈┈┈┈┈┈┈┈┈┈┈┈┬┈┈┈┈┈┐
┆ 前 音 字 50 个 ┊后音字14个┊
├┈┈┈┈┈┈┈┈┬┈┈┈┈┈┈┈┈┬┈┈┼┈┈┈┄┄┤
┆几七夕 ┊匕皮地提米你力 ┊一 ┊啊艾安昂袄┊
┊四十子支次尺日 ┊女吕巨去许 ┊于v ┊额诶ei恩n ┊
┊得特讷乐个克核 ┊户古苦肚土入奴路┊五 ┊嗯ng二也 ┊
┊不b扑p木m夫f ┊粗出苏术足主 ┊ ┊喔翁ong偶 ┊
├┈┈┈┈┈┈┈┈┼┈┈┈┈┈┈┈┈┼┈┈┴┈┈┈┈┈┤
┊ 声 母 21 个 ┊ 声介合母26个 ┊ 韵 母 17 个 ┊
├┈┈┈┈┈┈┈┈┴┈┈┈┈┈┈┈┈┴┈┈┈┈┈┈┈┈┤
┊声调码:1、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5、轻声 ┊
├┈┈┈┈┈┈┈┈┈┈┈┈┈┈┈┈┈┈┈┈┈┈┈┈┈┈┤
┊引导字后没有附代码的,按汉语拼音方案的声韵母代码用。┊
└┈┈┈┈┈┈┈┈┈┈┈┈┈┈┈┈┈┈┈┈┈┈┈┈┈┈┘
笔者还没有看到祁氏的112个音素全表和普通用的67个音素全表,但已可判定S码64字《简拼字草案》与祁氏67个音素拼是几乎不谋而全合的体系,是汉语汉字中潜藏的内在最简音母体系与反切精华被一批人不约而同的再发现。祁氏新案音素表中一些被叫作音素的声母,实际可能是音节字母而不是辅音音素,祁氏所说的音素拼或声韵母拼,实际是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而不全是西洋所谓的音素拼。
2010年两会期间,面对众多的修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建议与提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已决定年内立项修订汉语拼音方案。怎样修订,速成识字十分有效的祁建华拼音新案,就是个很好的模式。错待了几十年的祁建华法,不应该再被忽视了。
(5) 拼音新案的十年厄运
1968年教育部初教司要祁建华办班实验,来证明拼音新案不只是祈旗能速成。他回到郏县正准备办班,文革武斗风括到了郏县农村。改名红卫当父亲小卫兵的祁旗,没能挡住一群红卫兵的撞入,家被抄得满屋狼藉,连母亲的送老衣也当作“四旧”给没收了。
两个月后,又一伙人来说,刘少奇称祁建华是“当代仓颉”,陆定一说他是“中国第二大圣人”,因此祁建华是刘少奇、陆定一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藤上的一只毒瓜。有关的照片、材料、题词等等所谓的“证据”统统带走了,这些“证据”证明他们抓到了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反革命分子,为革命立了大功。
不久,更大的一伙人又突然闯入,七手八脚把祁建华反绑着带到了公社进行批斗,另一伙人则把祁建华的家里家外翻了个底朝天,把他一生都倍感光荣的照片、奖状、奖章、资料等等统统付之一炬。
一天,堂街公社的一次会议上,领导训斥李庄大队说,你们站歪了阶级立场,放松了革命警惕性,丧失了阶级斗争的观念,怎么能让一个右派分子用封资修的一套来毒害革命群众呢!于是,大队革命委员会就采取了“革命行动”。先是抄了祁建华的家,搜出了祁建华反革命的识字法“证据”,然后,就把祁建华拉出来进行批斗游街。罪名是“死不改悔”的右派分子,甚至还别出心裁地搞了个什么《汉语拼音新案》,来与《汉语拼音方案》唱对台戏,故意扰乱社会主义革命。早已勒令祁建华不许贩卖那一套封资修的黑货,可是,老百姓有的照样送孩子来学。为了阻止祁建华教人识字,大队动用了民兵把住路口,派人把祁建华教人识字当课桌用的木板砸烂,把煤油灯摔碎。把祁建华教人识字定性为“现行反革命”行为,把他装进麻袋扎上口,用砖头、棍棒给予“教训”,还用红缨枪往他身上捅,什么土刑法都用上了。一天晚上,祁建华被反绑着双手,脖子上坠着12块青砖,吊到房梁上,逼迫他低头认罪,并用匕首把他全身捅得遍体鳞伤,鲜血顺着裤管往下滴。他痛急了只能扯着喉咙高喊:“我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然而,接着又是一阵更严厉的毒打。
一次,祁建华被连续批斗了整整10天,当他拖着满身的伤痛回到家里的时,他90多岁的老母亲因担惊受怕,悲愤交加,已离开了人世。连续几天的时间里,祁建华都是沉默不语,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就那么默默地躺着,昏昏迷迷的躺了几天。忽然有一天,他似乎清醒了,疯了似的爬上房顶,骑在房脊上,声嘶力竭地哭喊起来:“苍天啊,你看看我吧,我祁建华不是坏人,我冤枉啊!我真的冤枉啊……”人们慌慌张张拿来了棉被、床单怕他摔下来,有的拿梯子劝他下来,他也不听。有人说祁建华疯了,真的疯了。有人从外边把祁旗找回来,祁旗哭喊道:“爸爸,我是祁旗,我害怕,你快下来吧!”冕宁山崖上把他拉回的女儿哭声,又一次把命悬屋脊的他拉回了现实。
祁建华不能再在李庄挨斗等死了,只好重操旧业出外乞讨。解放前夕他家因地主夺地衣食无着,只好随父外出乞讨。一天,他和母亲出外讨得半块黑面馍回到父亲病卧的破庙里,发现父亲含着一团还没有咽下的被套再也无力张口,含恨逝世了。这次他带着已改名祁红卫的女儿,怀揣着毛选四卷,一根打狗棍,和以前为女儿买的口琴,上路乞讨。这次与上次乞讨不同的是走的圣人之道,不再挨户求食,而是到人多的地方用口琴吹奏《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人们被吸引过来后,就大声说:“现在让我女儿祁红卫为大家表演。她会读毛选,任你挑哪篇都行。她还可以和同龄的孩子比识字,如果你们的孩子比输了,愿意跟我学识字的我可以教。另外,我还可以教你们打算盘。我们不求别的,只求你们能给我们父女俩一口饭吃。”
于是,村头上、墙头边、大树下、牛棚里等等,都成了他们的临时课堂。每天,孩子们来了,祁建华就把他的《汉语拼音新法》教给他们,教会了拼音字母,就开始教注音识字。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孩子们欢呼,家长们高兴。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个村传到那个村。从开始被动的乞讨局面,发展到人家主动邀请,这样,吃饭问题也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武斗平息,学校复课后,父女俩结束了三年的乞讨生涯。这三年,是祁建华父女快乐生活的三年,是《汉语拼音新法》实践、改进、提高、走向成熟的三年。没履职的国家扫盲委副主任乞建华,在乞途中才真正走马上任乞到个实现宏图的场所。
(6) 从死亡线上回到扫盲第一线
1976年,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先后逝世,9月9日毛主席也与世长辞了。祁建华听到主席辞世,他傻了似的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远方,沉默着。他是毛主席竖的旗帜,是毛主席把他从劳改农场中解救出。毛刘周朱都走了,他这刘少奇黑线上的毒瓜还有难来解救呀?突然他绝望痛哭流涕地喊道:“毛主席呀毛主席,您那,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新中国不能没有你,我祁建华不能没有你呀……”他想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自已折磨累死为乡亲们作最后一次奉献。1976年10月3日夜,他通宵为队里开挖围葱用的葱沟。拂晓,空地上第五十九条葱沟已经挖就。突然,他一头栽了下去……那天早晨,一位拾粪的老农发现了倒在葱沟里的满身泥土不省人事的祁建华,经过群众紧急救治,他才渐渐苏醒了过来。
几天后,“四人帮”覆灭,社会复苏。1978年后,党中央为刘少奇等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平反,恢复名誉。并发布了《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1979年3月,69岁的祁建华终于收到了平反通知。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的《对祁建华同志原划右派问题的改正结论》中说:“反右斗争中,祁建华同志对部队的一些同志提了不少意见,但不是右派言论。所谓右派问题属于错划,应予改正……决定撤销原成都军区处理右派分子委员会1958年3月21日对祁建华同志右派问题的处理意见;撤销原军区军事法庭1958年4月2日剥夺祁建华同志军衔并开除军籍的判决书。恢复其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恢复原级别,改定行政18级。按当地规定办理转业手续,商请地方安排适当工作……”
祁建华看完信,扑通一声面北而跪,连扣三个响头,深情的说:“毛主席在天有灵,谢谢您老人家……”
不久,他被任命为郏县长桥公社的扫盲专干,他立即打点行装赴任。自己花钱购买教学器材,购买蜡纸,自己编写识字教材,自己刻写、油印。很快,一本本用《汉语拼音新法》注音的识字课本印出来了。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组织扫盲班,日夜不停地教了起来。一个多月过去了,效果出来了,一个个“睁眼瞎”居然能够看书看报看科技书籍了。
初战告捷,祁建华劲头也越来越足,他决心要大干一场,在公社院里办起了一个扫盲骨干培训班,打算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分到各大队去半年之内把全公社所有的文盲扫除干净。可是,培训班刚刚开始,公社主管文教的领导气呼呼地赶来说,这个培训班经谁批准了,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立即解散。这时,祁建华才意识到,没请示批准的工作都是违法的,都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他去找领导解释,人家不听;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人家不接受。一句话,这班不能办,上边没指示,扫盲工作不能搞,让他赋闲在家。
他已届花甲之年,再不搞扫盲就机会不多了。在他的再三请求下,上级终于又任命他去堂街公社任扫盲专干。他白天、晚上都不停的讲课、指导,每月几十元的小学教师工资都贴到扫盲中去了,生活也成了问题。
由于他的名声大震,被吸收为河南省政协委员,并特邀当上了省政协常委。在省政协的一次会议上,祁建华大力推介他的《速成识字法》、《速成教学法》、《汉语拼音新案》、《速成珠算法》四项发明,省政协领导当即表示支持。回到家后,祁建华想到作为省政协委员,不能仅局限于一个公社的扫盲。于是,他先后到平顶山、许昌、信阳、洛阳、襄县、郑州、新郑、巩义、永城、宜阳、太康、兰考等等县市,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宣传推介工作。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有许多青年人不远百里,不辞劳苦赶来郏县看望祁建华,并向他拜师讨教四项发明的真谛。祁建华总是热情接待,毫不保留地把四项内容传授给他们。有的青年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天,祁建华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至全面掌握,满意而归。应邀到外地授课,他总是有请必到,有求必应,从不摆架子推辞,也不提任何条件,不取任何报酬。有些大学院校也邀请祁建华前去讲课,如郑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或函授学校等,每次讲都受到热烈欢迎,都获得很大成功。
急于求成是他速成法的特点,也是他性格的点。他心直口快,有话憋不住,难免与一些传统习惯势力不合,触犯一些权贵利益而受到抵制。他是在履行他的职责,他是在为群众说话,是在关心着社会的发展,他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和极端负责的态度是极其可贵的。但对一些潮流来说是不识时务,不合时宜的。难怪有人说他“不知天高地厚”,坎坷劳苦终生。很多地方,省事的假扫盲都胜过了真扫盲,S码的遭遇也差不多。
(7) 拼音新案的最后一博
80年代初,祁建华到了退休年龄,上级已不给他安排任何职务,也不再是政协委员了。但是他仍退而不休,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1968年教育部初教司李仲汉司长的话,要他办班实验证明有效后再推广。当时被文革武斗打断了,十年后的四人帮垮台他才得以再续前缘,而人已过花甲了。因此他退不下休不下的四出云游讲学,实验充实拼音新案。平反后的十年里,对方案作了三次较大修改和许多次小改,充实为包括《音素全表》、《通用拼音方法》、《普通话拼音方法》、《拼音新法规则》和《语言基本理论》五个部分的《汉语拼音新案》。
《音素全表》有子音,母音等共112个。供国内各种方言用的《通用拼音方法》中有64个子音,21个母音,共有85个音素。《普通话拼音方法》中有55个子音,12个母音,共67个音素。字母是根据毛主席希望的“一笔成,一边倒,不纠缠”重新创造的。在劳动实践中,沿街乞讨的路上,甚至在挨批斗、遭困苦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思索着、改进着、创造着。1979年,女儿红卫(祁宏伟)当了一名人民教师,59岁的祁建华就把推广《汉语拼音新法》的重任交给了女儿,让女儿在教学中反复验证,修改和完善。
1988年,年近右稀的祁建华带着他的试验结果和一名小学生来到了国家教育部,见到了汉语语言研究所所长袁晓元。汇报后,袁所长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给与了高度的评价。之后,袁所长把材料转给了语委,他们同样又一次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回村后,他很快来到郏县教育局,再三请求领导开办实验班。1991年1月,经县教育局批准,由祁建华的学生胡建青、任钊建组织教学,在郭庄村对文盲、半文盲青年进行试教。16天71个小时共学认汉字3216个,最后对识字、阅读、听写和写作应用文综合测试,平均识字2958个,县教育局派人参加了试验的全过程。
接着,应王集乡史庄小学校长史富才的邀请,在该校进行了教学实验。根据协商,实验按照学校课程表上课,原课程不变,每天两个课时。用六周时间共72个课时,突破了识字关。一年级全班42名学生,最多识字3138个,最低识字1391个。识字测验后,转向了阅读和应用写作。经过12个课时的指导训练,除2人弱智未写外,其余每人都写出了几百字作文。
祁建华将试验报告寄到国家教育部,三个月后,祁建华收到了一份语委的电函:“祁建华同志创造的《拼音新案》有其特点……但现在《汉语拼音方案》是法定的,请祁建华同志不要坚持己见。”
面对法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祁建华现在已能理解。认为既然还是被部分肯定,作为民间的一种方法还是可以试验、推广。他把《汉语拼音新案》叫《汉语拼音新法》,在很多个市县和好几个省,都作了成功的实验,普遍能做到一个月或70小时识字三千。而现在小学六年,识字也不过三千。小学识字教学可不可以这样改呢?值得反思。
(8) 二圣死而复生
祁建华在他被称为第二圣人的以后30多年里,淡出了公众视线。连他的军大战友们也以为他早已辞世,写文吊念他。1991年二野军大校史研究会主办的《革命熔炉》第八期上,刊出了祁建华的老战友万发俊的《扫盲新星惜早陨》一文,详述了他在部队的生活、工作作风,创造精神和优秀的品质,感叹其英年早逝。
幸好有略知祁建华的河南战友看到了这篇把71岁活人当死人祭的材料,向军大提供了祁建华还健在的线索并告知了祁建华,一批批战友和如今已是将军、首长、领导的人才赶来看望他。连解放前引导他参加革命如今已80多岁的恩师张奎光,也专程从广西北海来到郏县来叙旧。
他向原二野军大的领导,后又担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张衍汇报了自己的研究,张衍主任回信说,转眼之间,几十年已经过去,还有许多老同志继续默默无闻地在各条战线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热。你如在速成教育方面确有好的经验和建议,可向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反映,以供他们参考。当然,也要注意不可强求,不要过于激动、劳累,只能量力而行,顺其自然,并且也要经常躬身自省,体谅他人。毕竟世事多变化,岁月不饶人。我们都已经70多岁了,我也多年不担任领导工作了,望你也以保重身体为要。
可是,一看到要教学生,他就不要命的上阵冲锋。1996年2月,郏县冢头镇一所民办小学,因工资发放困难,教师远走谋生,一百多名学生无法读书。校长向祁建华求助。一听这话,76岁的祁建华比校长还急,赶去一个人教五个班级,搞复式教学。教了语文教数学,还教其他课程。这样撑了一天又一天,终于在课堂讲课中,忽然瘫倒在地。冢头镇医院一测,血压达到160-210mm汞柱,得了脑血栓。大夫说,晚来个把小时他就没命了。
被祁建华派到鲁山县军工厂子弟学校教识字的女儿红卫,赶到医院。看到爸爸一直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忙把爸爸转移到鲁山县军工厂医院,但没有钱治。医院党委书记组织职工捐款,解决了一部分医疗费用。经过两个半月的救治,祁建华苏醒过来后,见女儿坐在身旁,就焦急地问道:“我在哪里?学生怎么样,还在上课吗?”。当他听说学生没人上课时,难过地说:“唉,我病的真不是时候,孩子们正是求学的时候,不学知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
到医院探望的人络绎不绝,但那位校长没来过,不少人听说后,都在愤愤不平。祁建华倒十分理解的说,这么多医疗费他怎么付得了,人家本来就很困难嘛。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后代,咱就不说了。
(9) 暮年再上乞途
祁建华先后两次犯病,欠数万元的治疗费和医药费成了个难题。上面好心告诉他女儿,祁建华早够离休条件了,办了离休证问题就解决了。
1981年,祁建华已到了离休的年龄,但找不到他的档案。在郏县到成都,成都到郏县之间往返找了三年之久,最后,还是在郏县县委组织部找到了。县老干部局又说祁建华不是县管干部,他们无权办理。又去了平顶山市委,省委组织部,中央组织部,人家说该由地方政府解决。祁建华因忙于扫盲,就没再去过问了。
现在无奈欠债,女儿又去找县老干部局,找平顶山市委,找省委,得到的指示是:县里就地解决,不准上告。于是门口多了几个守卫,日夜守护着,不准外出。
祁建华身体每况愈下,病魔缠身。为了给父亲治病,女儿迫不得已卖掉了家里的三间瓦房,卖掉了搞运输的汽车和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整个家都贴进去了,也没有治好父亲的病。这时候,他们真的是一穷二白,钱尽粮绝了。家人想不出一条出路,公开上访是不行的,那就只有悄悄地行动了。1998年11月一天的夜晚,家人让78岁的祁建华躺在板车上,盖上棉被,说父亲犯病急需送医院救治,骗过了守卫人员逃出了家门。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亮沿着一条山村小路向东去,不停地走着想快点走出郏县地界,甩掉后面随时可能出现的追兵。
后来,他们扒乘顺路的小拖拉机来到新郑,随身带来的一点干粮和几元钱已经吃尽花光了。没有办法,只有边走边讨要些食物充饥。辗转来到巩义后,祁建华实在走不动了,不得已住在一个山洞里将息度日。无奈之下,他们又拿起了自己的法宝,教人学速成识字和速成珠算来换饭吃。乞途中祁建华又病重起来,去北京的行程只好中止。
女儿祁红卫下定了决心,做了十多斤炒面带上,没钱买车票,就花一元钱买了一张站台票,混到了北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有关的几个部门,连续几天之中,她就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国家劳动人事部等部门之间穿梭往来,反映父亲的问题。对于中央一级的部门来说,对这样的小事态度冷峻,话语平淡,始终就没把这些问题当成一回事。
在国家劳动人事部接待室,祁红卫说我是祁建华的女儿,是来反映父亲的离休问题和医药费问题的。一位接待人员冷淡地说,祁建华早就死了,怎么又活了?红卫说,我爸爸没有死,我有爸爸专门录制的磁带为证。红卫拿出磁带要放给他听,不料,那个接待员连说几个不听不听,坚决予以了拒绝。红卫奋力争辩,不想把那位接待员惹恼了,硬说红卫是骗子,并用手铐把她铐了起来关在接待室里,直到晚上下班时才把她轰了出来,前前后后被铐了整整六个小时。
祁红卫出了大门,冻得瑟瑟发抖,她紧紧倚靠着墙根,捱过了漫长的冬夜。第二天,无可奈何的她再也无路可走,才想起了一个老者电话。
爱才如子的革命老人张文秋,她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毛主席的儿子,大女儿思齐嫁给毛岸英,二女儿邵华嫁给毛岸青,还认了十个义子。1952年祁建华在北京受奖后不久,就成为张老认的第一个义子,后来还为他的女儿取名祁旗。祁建华结束劳改后,曾去张老家拜望。张老告诉他,他的义媳提出要与祁建华离婚,劝他要正确对待,留得青山在。平反后他得到了义妹邵华的电话号码,交代女儿在万不得已时就打电话给她的邵华姑姑。
在墙根冻了一夜的祁旗(祁红卫),想起了邵华姑姑的电话。又来到劳动人事部接待室,请求工作人员帮忙打个电话给绍华姑姑,来证实一下自己的身份。电话打通了,邵华将军问清了情况,急忙赶了过来,把红卫直接送到了张文秋的住处。张文秋很高兴,急忙上前拉住祁红卫的手说:“是祁旗呀,你怎么来了?你爸爸身体好吗?”
曾两度入狱,文革中也受过迫害的张老,听完祁旗说她自幼随父亲相依为命的经历后,心情十分沉重。过了好久,这位年过90的沧桑老人才宽慰红卫说:“祁旗呀,过去冤死的人少吗?你思齐姑和你姑父(毛岸英)不也蹲过监狱,受过迫害?别告了,牵涉的人太多,你告不赢的,回去好好尽孝吧。你只要照顾好你爸爸,你就是好孩子,就尽到了你做儿女的责任了。”红卫记住了奶奶的话,用力地点了点头。把有关爸爸的材料托付给了邵华姑姑,忙回家照顾父亲。离休证几年后终于来了,但刚刚去世的祁建华没来得及看到它。
(10) 临终的安慰
1999年9月,反映二野军大战斗生活的10集电视连续剧《千磨万击》在北京举行首映式。出席首映式的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得知当年发明速成识字的祁建华仍然健在,生活十分困难时,动情地对在场的同志们说:“我们不能眼看着为革命事业立下功勋的战友就这样清贫下去。”他与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衍联名给河南省委、省政府写信,建议给予祁建华必要的关照,使其能安度晚年。10月,二野军大研究会河南分会秘书长徐式赞,冒雨特意赶来郏县,找到了紫云山下的祁建华,70多岁的徐老说是受刘华清、张衍二位首长的重托,专程赶来调查落实他的生活待遇的。
祁建华让自己的战友给首长捎话,若把《拼音新法》制成软件,也算是一个老兵对国防事业做了一点贡献吧。徐老鼓励他说:“你的心血不会白费,这些创造成果终将会造福人民,造福祖国的后代。”祁建华苦笑着说:“我还能看到这一天吗?”
不久,80岁的祁老终于笑了。他看到在新世纪里,全国数十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大力报道了他的事绩,他对事业更有了信心。在数名学生的协助下,他对 “四速新法”进行了归纳理顺和整理。媒体大力报导后,祁建华这个久违的名字又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每天,祁建华要接好多的电话,要收好多的信件和电报、电函,要接待不知多少个客人。每天他依然思路清晰,劲头十足的工作。
写了长篇报道《当代仓颉祁建华》,被几十家报社刊登和转载的济南钱长明,再次来看望祁老,祁建华激动得像个孩子,大手一挥说:“大干的时候到了!”81岁高龄的祁老,仍去县进修校讲课。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郏县县委利用捐资的办法,为祁建华建起了刻有“人民功臣祁建华住宅”字样的三居室房子。2001年5月,祁建华终于告别住了几十年的破草屋,搬进了新居。两个月后,第三次犯了脑溢血,告别了人世,终年81岁。
师圣精神万古长青,事业后继有人。两个女儿都子承父业从教,大女祁宏伟在《人间挚爱父女情——悼念我的父亲祁建华》一文中说:父亲虽然去了,但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这就是“四速新法”。我作为他的女儿,是父亲发明创造的见证者,又是新法的最先和最大的受益者。我愿继承父业,将父亲的发明创造发扬光大,传流后世,造福人民。
武汉市江汉区爱欣双语特色幼儿园的陈晓莉,在对幼儿“速成识字法”示范课的小结中写道:“祁红卫老师采用‘祁氏幼儿速成识字新法’对我班幼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示范课教学。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教师受益匪浅。以传统教育的思路,教幼儿识字有一定难度,每周教认一两个字就不错了。当幼儿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掌握了诸多的汉语拼音和生字,说明只要教师有创新的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学法去教育培养幼儿,就能极大开发幼儿的智商,短短的20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就掌握了29个汉语拼音字母,47个汉语拼音音节,15个偏旁部首,150个常用汉字,并能正确运用四声。经测试,全班28名幼儿,识字100个以上的有26名,其中有5名识字量在160个以上。”
学前班或小学来一个月狼吞虎咽识字与用民族民拼音代替汉语拼音方案注音识字,对少儿究竟有多大危害?根据是什么?是该改进老一套的识字法还是再压制速成识字法,圣人在天之灵正在静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