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命运大转折
法国经营的滇越铁路,初期年货物运输量为6万吨,到1917年每年平均运量也仅为6.3万吨。此后到1939年鼎盛时期也只有32.2万吨。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滇越铁路滇段迎来了大发展的转折点 —— 正是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一举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统一。
1950年2月以后,云南铁路工人作为国家的主人,激发出无穷干劲,古老的滇越铁路重获新生,焕发出无限生机。 随着国家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滇越铁路滇段客货运量快速增长。50年代初,第二任铁道部部长吕正操亲自主持碧河段的恢复重建工作。在百废待兴、财政紧张情况下,国家拨款1976.3万元用于重建。
1957年,在抗日战争中瘫痪17年之久的碧河段铁路彻底修复。1958年,中国与越南签订了联运协议,使中断了18年之久的中越国际联运得以恢复。同时,通过越南转口运输,沟通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较过去由川、黔、桂经汽车运输到云南,每年最少可节约运费1.5亿元。 特别是经过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全面技术改造和内部经营机制改革的滇越铁路滇段,运输生产能力迅速提高。1978年至1990年间,货物发送量年均656.4万吨,较法国人管理时期年均15.5万吨增长42.2倍,较国民政府管理时期年均20.3万吨增长32.2倍。
2004年米轨货物发送85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滇越铁路滇段才实现了大发展,滇越铁路也才真正为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真正的云南“万古山川生巨变”亦始于此 —— 1949!
献给昆铁人的礼赞
历史的桂冠应该留给创造历史的人们 —— 奋战在滇越铁路滇段上的几代昆铁人。 而以泛亚铁路为契机掀起的大规模云南铁路建设高潮 —— 则是献给昆铁人的另一种礼赞。
自滇越铁路滇段修建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全国五湖四海的铁路工人汇聚滇越铁路,献身边疆建设。在祖国西南铁路大会战中,各铁路局的支边干部、复转军人等,成为昆明铁路局业务技术骨干,他们发扬自力更生、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用“干打垒”、“油毛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用他们的青春热血改写了“云南十八怪” —— 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几代铁路人献了青春献子孙,为了祖国的强大兴盛,为了边疆的建设和繁荣发展,他们以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演绎着昆铁人报效祖国、无怨无悔的信念追求。
在自卫反击战的炮火中,他们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一手拿道镐,一手握钢枪,在保卫和平的钢铁运输线上,书写了中国铁路工人光辉的一页。在迎来高速铁路时代的今天,昆铁人发扬“不以局小而不作为,不以偏远而不争先”的敢于拼搏奉献精神,搭乘和谐铁路建设的时代列车铿锵前行。 当人字桥、碧色寨火车站、鸡街火车站等,被联合国及中国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仍然在为滇南的经济发展不遗余力,但百年滇越铁路滇段无疑已走入历史的拐点。
作为中国第二条国际铁路、云南第一条铁路,当滇越铁路滇段走过她辉煌的历程,昆铁人欣喜地看到,作为几代云南人、铁路人共同追梦的延续 —— 以泛亚铁路为契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展开了云南“八入滇四出境”的宏伟蓝图,掀起了云南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新高潮 —— 这是对滇越铁路百年风雨的传奇历史、对几代昆铁人献身铁路事业、推动和谐建设的最高礼赞。 因为,作为云南铁路的先驱,她的建设者的后代们,将通过“八入滇四出境”的宏伟工程,搭上“中国速度”的时代列车,再一次成为推动云南的重要力量,并再一次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没错,当人们在下一个百年再回首,今天“八入滇四出境”的宏伟工程的展开和实现,就是对百年滇越铁路滇段及几代昆铁人的最高礼赞!
关键词:颠越铁路 一百周年 历史 转折
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记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