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不来北京买房北京的房价就会降


特别声明:本文并非针对外地来京人员。

我对北京房价的走势判断始终是看涨,原因最简单,北京的房子永远有人买。我也曾惊讶北京人的购买力怎么如此之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还没有把住房问题彻底解决?我加入房地产行业后才发现,确实还有一些北京人没有解决住房问题,但这部分人在北京的房产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大体不足40%,而且,至少有30%是拆迁购房或初次购房。剩下的60%左右的购房需求都是外地迁京人员。这部分人员原本不在北京居住,只是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居住在北京,因而产生购房需求。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实。但很多人对房价的持续上涨表示愤慨,却充耳不闻房价上涨的原因,这是不能接受的。

北京常住户籍人口不过1500万左右,按户均3口人计算,不过500万家庭。从1997年至今,北京市场上的存量房累计已经接近300万套,连年投放市场的新建商品房也以每年数万套的速度持续增长,十几年的投放也足以解决500万个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但时至今日,北京的住房短缺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因为房价的问题而使需求日益紧迫起来。房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需求的持续旺盛。无论开发商怎么加快施工速度,都难以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在北京置业的需求,可以说,北京市政府实际是承担着满足全国人民住房需求的责任,而不是仅仅为北京市民的住房需求。北京城市的容量并不大,土地资源也绝不富裕,五环外虽然还有土地,但主要的就业区都集中在狭窄的四环路以内地区,外围的亦庄、天通苑、回龙观、通州、石景山、房山等区域的居住容量虽然够大,但整体路网配套仍有欠缺,难以成为城市周边的就业区域。因此,以四环路以内地区为焦点的房屋价格就成为所有人心里的痛处。无论昌平、良乡、怀柔、大兴如何鼓吹车程仅30分钟,北京的住房需求仍然能难以向这些地区转化,至少不能成为住房的首选地区。但北京的房价确实以四环路以内地区为参照点向外围递减,只要四环路以内的房屋稀缺性不能衰减,外围地区的价格也难以大幅下降,至少不能期待比天津的房价更低。这就是为什么北京人的平均收入永远不够买一平方米住房的原因。

外地人来北京寻求发展是正常的,北京人能够接受这个现实。但国务院却没有理由高枕无忧。外地人蜂拥到北京寻求发展的原因无非是外地的社会资源和就业机会不足,难以让当地人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政府的地区法扎内不均衡的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而是数十年上百年的慢功夫。因此,外来人口在北京地区的住房需求仍然会长期存在。只要这种需求持续存在,北京的住房就会保持稀缺的状态,喜鹊的资源肯定不会降价,只是涨幅大小之差。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