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商家的“小气”谈起


王先庆:从广州商家的“小气”谈起 - 王先庆 - 王先庆博客 www.kesum.com 

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国内各个城市商家的外观形象,不难发现,它们的建筑外观和装修设计风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带有各地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和商业精神,例如,北方城市商业建筑的张扬和“大气”,中部城市商业外观的“张扬”,而岭南商家建筑设计外观装修的普遍相对“小气”,就是一个不能不引起人思考的问题。

无论你走在广州繁华的北京路、上下九,还是串行在人气旺盛的天河路、环市东,如果你用心朝两边商业建筑观看的话,就难免会有一种紧张、压抑的感觉:或高或矮的建筑物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很少空地,没有几根绿树,也没有几个供顾客走累了休息的座椅;几乎找不出几个与商家形象相称的大门;商家的外墙大多离马路只有一步之遥,且不说很难找到停车位,就是人落脚的位也难找;甚至你会看到有些商家或铺位就是存在着想挤占人行道的嫌疑,其货品的摆放或门窗就延伸到了马路的边上。

更主要的是,大多数商家,普遍“门脸”设计得很小。比如,你去天河广州电脑城,数十家商场,除南方电脑城外,你就几乎找不到门在哪里,看不到几个大气的招牌或醒目的大门。当然,这种状况实际上,还不只商家,实际上包括酒店、餐饮、市场在内的所有商业设施,几乎都是这个“习性”。例如,广州那么多五星级酒店,除了花园酒店有个宽敝大气的大门和外观外,无论白天鹅,还是中国大酒店,一个个都是那么“小家子气”。

与北京、天津甚至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相比,广州商家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大门和大堂普遍设计得较小,不仅不够醒目,远观效果差,而且进门就让人感到局促。本来,天河城原来还让人感到“大气”,但现在随着两栋商务建筑的“崛起”,原有的商业设施掩没其中,也没了。而正佳广场除了西北面稍微有个小广场外,其他几面都缺少空间。对于开车人来说,找到进车的入口,可能就失去了购物的兴趣了。而广州友谊环市东路店的四周,哪里看得出是一个高档购物之地?二是店内设计过度挤占可视空间,显得压抑;三是建筑物离马路太近,缺少一个相对过度的广场或空间;四是普遍停车位少,而且收费贵。试问,除正在兴起的番禺商圈内外,在广州有哪个商圈的哪些商家,停车比较方便?相反,北方的不少知名商家,都有高大气派的店门、气势吸人的外观,建筑物四周都留有较多的展示空间,有些甚至十分开阔,远远望去,就看到了气派的商家店牌。建筑物离马路都有相对较宽的空隙,给人一种相对宽松的空间环境。

当然,广州也有些例外的地方,例外,摩登百货就自己花巨资将原来的小门脸弄成一个巨大的“凯旋门”,从而一改原来的“小气”形象。广百中怡店、广州美博城等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也显得大气。但总体而言,这种情形太少。

为何广州商家很难“走出去”?为何广州的商圈寿命周期较短?为何这些年来广州商家在全国的排名和竞争力下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小气”在作怪。其本质就是过度追求短期利益,恨不得将每一块地立即变成钱,较少考虑品牌形象、顾客的外在感受、商业氛围的外观设计等。总之,这种过度“务实”的商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着广州商业的整体进步,值得引起的反思。我真心地期待,在未来的新商业浪潮中,请各位商家给自己设计个好门脸,让自己“大气”起来。

注:本文为《羊城地铁报》商业观察专栏约稿,为“广州商业批判”系列之一。刊登于该报2010年4月9日A6版。

http://ycdtb.dayoo.com/html/2010-04/09/content_925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