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总书记“新校园、新家园会有的!”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8日来到玉树地震灾区,视察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实地了解救灾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指导解决影响救灾工作进展的瓶颈问题。下午,胡锦涛来到玉树州孤儿学校,看望正在板房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们。 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用力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写好后,他又领着孩子一道大声念了起来。(2010年4月1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无情地夺取了灾区很多同胞的生命,很多人在瞬间失去了家园,很多学生在瞬间失去了校园。我们为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而悲痛,我们为在地震中倒下的家园、校园而惋惜。但是,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可以摧倒我们的校园,却摧不垮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泯灭不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我们可以失去家园、校园,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希望。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奋力写下了“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这是“要同人民在一起”的总书记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关怀关爱,也是信心的喊话,更是力量的彰显。
因为我们有党中央和灾区群众心连心。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党中央和灾区群众心连心。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以及其他几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第一时间作出第一反应,并迅速投入到指挥和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抗震救灾、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的艰难斗争中,极大地鼓舞了灾区干部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心急如焚,时刻与灾区干部群众心灵相同、患难与共。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对灾区群众万分牵挂,第一时间就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当即决定提前结束访问回国。17日下午14时20分许,经过近25个小时长途飞行后,胡锦涛总书记从大洋彼岸回到北京。当天下午16时,总书记不顾旅途劳累,立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18日一大早,总书记又乘飞机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一上飞机,总书记就把随行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召集到一起,打开地图,详细询问玉树抗震救灾最新情况,讨论研究具体办法对策。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胡锦涛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海拔3900多米的玉树巴塘机场。总书记下飞机后,马上赶往受灾最重的玉树县结古镇视察。在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从全国抽调了大批救援人员来到玉树,抢救被困人员,及时救治伤员。想方设法安排好乡亲们的生活,让大家有饭吃、有水喝、有住所、有御寒衣被,尽快解决学生的复课问题,并帮助他们把新房建起来。
因为我们有广大官兵们当尖兵打头阵。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在受灾严重的玉树县结古镇扎西科村,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总是冲在第一线。青海玉树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你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迅速奔赴灾区一线,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当尖兵、打头阵,使灾区人民群众增强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党、政府和各族人民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冒着随时可能牺牲自己生命的危险,抢险救灾,发扬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出色完成了各项抗震救灾任务。他们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守群众纪律,将危险留给自己,将方便留给别人。是他们为灾区群众筑起了新的生命长城,为新校园、新家园的建设出力流汗。他们永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因为我们有基层党员干部的挺身而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来临,玉树州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在青海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和广大官兵一样,冲锋陷阵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扎西大同村党支部一直是当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地震后他们搬进了帐篷,在地震废墟上形成了一个带领群众抗震救灾、互帮互助的坚强战斗堡垒。胡锦涛走进帐篷,同党支部的同志坐在一起谈起村里的灾情和群众安置情况。得知这个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强忍悲痛,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全力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总书记动情地说,你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领群众奋力抗灾,我感谢你们。他叮嘱党支部的同志继续做好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在灾区,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摧不垮的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压不倒的旗帜。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抗灾一线上展现党组织的凝聚力、展示共产党员的战斗力。同时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拥护和衷心拥戴。随着一面面“党员突击队”、“党员救援队”、“党员应急小分队”、“党员交通抢险队”、“党员医疗救援队”鲜艳的旗帜在救灾现场迎风飘扬,党组织与灾区人民共患难,党员与受灾群众心连心的场景,正深深植入灾区各族群众的心中。
因为我们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面对天灾,各族群众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在碎石瓦砾中,在残垣断壁间,在担架手术台旁,在抢通的公路侧,再一次以爱心、以力量、以坚强,共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危急时刻,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人出人,这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又一个最强音。“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两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华夏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 从汶川到玉树。两年前经历过特大地震灾害的四川人民与玉树人民感同身受。当天下午,四川携带救援物资的第一支救援队已经出现在灾区。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捐款、捐物,捐献的一袋袋鲜血,正在汇聚,代表着各族人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涌向青海,涌向玉树。地震,让灾区各族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也让全国人民的心和灾区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在结古镇街头,在玉树灾区,可以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的人们,他们怀着一份共同的信念与愿望:用自己的双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减轻玉树人民的痛苦,抚慰灾区人民的心灵。千年文成公主庙依然耸立。这是中华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见证,也必将见证各民族共同帮助玉树人民抗御地震天灾,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有青海省委和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把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得更加美好。只要我们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我们坚信,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
感悟总书记“新校园、新家园会有的!”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