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大宗商品


     3月28日晚,我与渣打银行的大宗商品部的高管吃晚饭,讨论了很多大宗商品相关问题。29日,神话沙龙请德意志银行大宗商品金属全球副总裁Key给我们讲了大宗商品运营中的金融、仓储、价格等相关问题。最近这段时间,我和很多企业家及国外的经济学家讨论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大宗商品,我感觉到大宗商品是继“中国制造”之后中国将影响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我认为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已经进入运营时代,而这个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的大宗商品运营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随着“中国制造”的发展,中国成为大宗商品中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大宗商品需求方面过去一般占全球使用量的10%,而现在增长到20%、30%,有些商品甚至超过了40%。这就为中国企业怎样在大宗商品运营中、在价格的形成机制方面产生影响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说大宗商品进入运营时代,就是站在全球市场来配置大宗商品的资源。这就要求中国出现一大批大宗商品的运营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能够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运营。最近几十年,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与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运营商有很大关系,在石油、金属、粮食等多个领域,大宗商品的运营商比资源的拥有者还要重要。现在,大宗商品不再是资源供给商和资源需求者之间的事情,运营商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营商在大宗商品市场里所起的作用是积极主动地面向全球配置资源,这个过程不是生产商能做的。现在,我国的很多进出口企业如果仅仅是站在中国的立场进行进出口操作的话,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出口企业,而如果能在全球意义上操作,而且单品种操作,就能发展成全球的运营商。在未来十年,我相信会出现一大批的各个领域的不同的运营商。这些运营商所在的高度,是全球性的高度,是全球性的思维,这就是运营商和进出口商最大的区别。将来我国要出现十个以上能够在全球化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的运营商。

     在中国逐步出现越来越多的运营商的过程中,内资银行的金融配套服务还非常落后,这主要是因为我过金融机构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今天德意志银行让我觉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大宗商品的运营支持领域起码要落后外资银行二十年以上。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不仅可以向生产商买大宗商品,或者贸易商买大宗商品,还可以向银行买大宗商品,也可以把大宗商品卖给银行,银行在大宗商品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希望国内的银行多和德意志银行这样的平台合作,能够真正在中国在大宗商品崛起方面做些事情。


 

我的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