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造就一万名公益创业者


    零点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模式是要在普通的大学生中鼓励凝聚青年力量,尝试更多的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与强化自己的公益热情,锻炼与熟练自己的公益技能,形成与壮大新一代的公益人才群体,让更多的受过较好背景教育的青年人才把公益服务与公益就业当成常规的职业与值得投入的职业领域。为此,我们不仅要在更多的大学校园中动员,也需要形成更多的大学生模拟公益创业团体,还要在他们之间建立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关系。

 

    在未来三年中,如果以一个大学生公益创业社团大约10位参与者计算,我们零点将整合相关资源资助与训练大约1000个大学生创业社团,产生1万名大学生公益创业人才,同时推动产生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大约10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此基础上,零点将形成进一步的支持机制:一是支持部分有公益服务意愿的大学生从事有补贴资助的公益见习工作;二是进一步资助部分同学毕业后有意向正式从事社会化公益创业的组织;三是向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与公益组织推荐有一定服务经验的青年公益人才。在正在快速兴起的公益服务领域,我们最薄弱的恰恰是最前端的社会动员与人才动员部分,如果我们在这个部分有一个好的启动,将能推动公益事业很快走上更快的车道。

 

    现在我们算一个倒推的帐,一个学校通常一年平均能产生3-4个有一定潜力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社团,也就是一个学校平均大约能产生35名大学生创业人才;因此如果按照每年产生3500名大学生公益创业人才的角度来说,则需要在100个大学进行动员。2009年我个人做了55个高校的动员,我的同事做了大约20个高校的,缺口就是25个,所以今年我将把我亲自从事的高校动员扩大到65个,而我的同事则要增加到35个,到今年年底,这将是我们可以收获的第一个合乎预期的成果量了。

 

    做好10000名大学生公益人才的工作不是我个人,也不是零点的孤立操作,我们将与教育、人事、公益基金会、公益事业组织、媒体、企业共同努力,把国内外有价值的经验与资源尽量整合为有规模、成体系、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相信,这10000人将成为1000万到10000万中国公益就业者的种子队伍,中国的和谐社会需要在我们可能在2035-2040年GDP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有10%的工作人口在公益领域就业。OK,现在是把这件事情正经对待的时候了。

 

昨日场景:参观海尔,对它的产品发展印象深刻。海尔有本色的中国味,也有超越的中国味。下午与海尔同事分享独生一代的消费文化,海尔在设计和营销青春化上的突破,将是海尔的下一个高度。本人应邀与旅游卫视合作录制的《亮话》栏目已在优酷个人视频空间与大家分享,欢迎广大博友做客优酷http://u.youku.com/user_show/uid_yuanyue09

 



 

今日小诗:

海尔

 

岛色青明张云天,

心澜高企瑞峰堑。

锋眼悄看敏捷处,

累累光华耀英年。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素拌蛤肉

活蛤蛎四斤,在清水中养两日取出。烧沸水,将活蛤放入其中,剔出蛤肉。用生抽和红花籽油酌量,轻拌蛤肉,装盘可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