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密碼(5)恐惧的陷阱:最大动力


恐惧的陷阱:最大动力

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我们的原始动力是恐惧──恐惧深深植入我们的天生本能中,让我们藉此逃避失去、痛苦和死亡。有了这样强而有力的情绪在运作,也难怪「客观」要被推到一边了。

「恐惧」在洞察他人方面所发挥的影响力,真是没法估算;而要把恐惧从方程式中完全移除,更是不可能。我们会害怕一段关系的结束,只因为我们耽心下一个不一定会更好;我们也怕拒绝一份送上门的工作:「万一这是最好的机会怎么办?」我们甚至会避免去对自己的子女说教,因为我们怕他们从此不和我们亲近了。

没有什么万灵丹能驱赶恐惧、帮我们心清目明地去读人。我们的观点多少会被「不想受伤」的欲望所扭曲。但是我们还是能减少恐惧──甚至用它来帮助我们在生活里把人读得更好。如果我们了解我们为什么会害怕,以及其它人是怎么造成、或去除我们的痛苦时,我们就能善用恐惧了。

让我再重复一遍稍早所提过的重点:愈是重要的决定,人就愈难客观。恐惧是主因──它甚至会在一宗大买卖快拍板定案前发展成「心智麻痹」,例如:假设你发现自己的工作已经到了尽头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你发现自己和公司竟然缘分已尽,正考虑离开;也许你觉得你老板对你的态度改变了,你也一直很努力的去推测他对你的评价?他是不是在找理由请你走路?不管你多努力地试着去客观,你还是无可避免地会被恐惧所影响。

要想中和这种恐惧并且变得更客观,你应该做两份表:一是列出如果留下来的话,你所可能经历的各式各样「惨痛遭遇」;另一个则是如果选择走的话,你所可能经历的各式各样「惨痛遭遇」。第一个表上可能列的有后续的压力、屈辱,或老板的胡闹、不给你晋升也没加薪,以及最恐怖的状况──被解雇。第二个表可能会涵盖的项目有:新工作比旧的糟、资历不够害得你在新公司更无助、找不到新工作,以及新工作又做不成功,最后反到连它也丢了……等等。

借着这些表,你能掌握自己的恐惧(起码现在你知道自己在怕什么了)。如果某一组的恐惧显然较大,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你都会选择痛苦较少的方案。但是如果两条路都要冒险,你就应该把一般性的恐惧暂放一旁而专注地去收集特定资料,好让自己能客观地对真正值得担心的地方做评估。

对付恐惧的最佳武器就是知识。当你列出自己的恐惧时,你对自己和自己的动机就又多了一分了解。而在你获得了那样的认知后,你大可以从很多关键人身上收集到很多客观资料。如果在老板向别人提起你的时候,你很注意地观察他,或许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对每个人都有所批评;又或者你会发现他会称赞别人,却只对你有微词。这类的观察最后一定能使你正确无误地阅读出老板的意图、判断出他的行为,并且择定最好的应对方案。

我发现这其实也正是我在选择新进人员时,很有帮助的一招。通常,我们必须决定要选择一号新人员呢?还是改用二号新人员?每个选择都代表着极不相同的优势组合或失败组合。很可能一号新人员对工作的陈述会比较挑剔,因此可能会认定太过主观;但她同时又坚决主张勤奋工作,这么一来,在万一要工作时,她又可能会对公司做出比较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说,二号新人员似乎比较相信主管的陈述,但又不太可能在职位上有特殊表现。这两种选择都算冒险,也因此会带来恐惧。每当面试终结,我都不愿意回过头猜想「如果当初」我选了一号新人员,我的老板会不会重用他?或者(更糟的情况下)要是我选了二号新人员的话,我的老板会不会就此满意?唯一能让我晚上睡得着的,就是知道我已尽可能地做了最好、最客观、最理性的决定了。

靠着心中腹稿,把每个最让我担心的结果列出来,我正可以逼着自己更精准地瞄准它们,同时帮助我组合出一套请问准新进人员们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我能看出他们所持的不同态度。然后,我会就我的观察以及选择每位新进人员所可能面对的工作压力和公司及他的福利进行讨论。最后,新人员们必须做出选择──结果可能是就职,也可能是离去──我的职责只是尽可能的使这套程序更具客观性。你也可以用同样的程序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防卫的陷阱:关闭心灵的快捷方式

没有人喜欢被攻击或批评。我们常会像负险顽抗的残兵败将那样拼命的防卫,看到红色警告也不管,既丧失客观度,当然也做不出良好的判断。

这种情形在电视法庭上见过几百次了。一个律师在交叉询问证人时,碰着了对方痛处,证人紧张了,开始长篇大论,身子一面倾向前去──他变得像刺猬、尖酸刻薄或争辩不休。为了要自我防卫,他完全不管法庭上包括陪审团在内的其它人会怎么想,既看不到陪审团员正大摇其头,也听不见他们在议论纷纷。他自己既不晓得、也不管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回答律师的问题?但是,除了他之外的每个人却都看的一清二楚。

我还记得几年前一个很鲜活的例子,该案涉及一大片不动产所有权的问题。被告是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恨死了代表投资人来控告他的律师。投资人的律师很快就知道可以怎样激怒被告,结果把被告弄得剑拔弩张、不可理喻──他在最小、最明显的部分上都不肯向这个令他「厌恶」的人让步,好比像:「你是不是告诉过我的当事人,你已经取得市政府的许可,可以在那片土地上建高尔夫球场?」……这类最简单的问题,他都要反弹回去说:「我可没有告诉过他什么事,我只写过信给他。」当投资人的律师继续下去:「好吧,那当你写信给他时,你有没有在信里提到过呢?」被告人嘲讽地说:「你告诉我呀,你有我每封信的复印件啊。」如此进行了几个月后,陪审团决定杀杀此君的威风──他们在审判结束时用判决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眼观八方、耳听四面已经很难,更别提是在攻击下了──但这正是你最需要保持头脑冷静和客观的时刻。如果你的老板或你最大的客户批评你的表现时,只要你还想要保住你的饭碗和客户,你就要仔细听好和学会接下来的金玉良言:你最不可做的事,就是误判你的批评者,因为那么一来,你就只会全神贯注地去辩白;如果你老婆试着向你解释为什么她在你们的婚姻中不快乐时,你要注意的看和听,不要掉头就走或激烈的言语攻击──除非你的婚姻对你一点也不重要了。

记着:你总是可以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地点去响应,而当你能充分了解你所响应的对象时,你的响应才更有效。而要获得那份「了解」的唯一方式,就是收回你的防卫心,打开耳朵和心扉。我们总会在证人要接受对方律师的交叉质询前告诉他们:「只要仔细听好问题,再全力以赴的回答就够了。不要争辩。后面你自然会有机会提出你的解释。」这真是法庭内外皆能受用的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