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述评:愤怒的疫苗


近日笔者与同事闲聊,大家都很庆幸,当初没有注射甲流疫苗。近期引起舆论大哗的山西江苏疫苗事件,令普通人后怕,令妈妈们担忧,令注射者愤怒。

317日,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深度报道《山西疫苗乱象:近百儿不明病因致死致残》。记者耗时半年,走访大量莫名死亡伤残孩子家庭,怀疑和注射疫苗有关。并且提到,山西省疾控中心将全省疫苗配送委托给北京华卫公司,这是一个连疫苗生产资质都不具备的私人小公司,却号称卫生部所属。山西省疾控中心是台前幕后的推手,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制造接种疫苗的机会,收取合作分成。生产过程中,大量疫苗长时间暴露在常温下,有可能造成失效。

报道刊出后,相关评论都比较尖锐,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事件的恶劣性,二是背后的腐败问题。新快报直指这是“一场对儿童的蓄意谋杀”!南方都市报社论称,“”。知名媒体人周筱赟在天涯社区撰文,标题毫不留情,《山西疫苗事件的幕后黑手就是这三个人》,北京华卫公司的董事长田建国和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李书凯、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栗文元相勾结,以市场之名,行垄断之实,利用公权力疯狂聚敛财富。“本来是预防乙型脑炎的疫苗,儿童注射后却感染了脑炎,发生脑萎缩,甚至死亡。很多人把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和三鹿毒奶粉事件相提并论,其实这是看轻了问题。因为,家长对于奶粉有选择权,而对于疫苗是没有任何自由选择权的。”也有媒体对事件细节,做了补充,比如重庆晚报报道了山西吕梁交口县高长宏的不幸遭遇,他的大儿子碰上问题疫苗,小儿子赶上三鹿奶粉。彻查山西疫苗事件的核心是反腐败

山西省卫生厅18日透过新华社即对次作出回应,指责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基本失实”,称没有接到接种疫苗集中异常反应报告。对报道所披露的近百儿童致死致残,官方似乎不以为然,说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过。该报道是指中国青年报到记者刘万永在2007123日发表的《一家小公司是怎样垄断山西疫苗市场的》一文。新华社这篇还原疫苗真相的访谈,遭到广泛质疑。南都发表社论,《面对惨剧,山西省卫生厅怎能先救自己》。22日,山西省政府召开15分钟新闻发布会,承认疫苗未经严格招投标,但坚称质量有

中国经济时报也毫不示弱对此作出声明,坚持王克勤的报道没有问题,对山西卫生厅未联系报社核实受害儿童情况就指责报道失实,表示强烈异议。因为王克勤报道中的受害孩子都是使用化名,卫生厅没有这些孩子资料,怎么就能妄下断言?王克勤、刘万永也在网络上质疑卫生厅调查。

紧随媒体与卫生厅的交锋,受害孩子家长也要求法院对此立案,但遭到拒绝,他们来到山西卫生厅门前,对官方假调查表示抗议。该事件举举报人、山西疾控中心被免官员陈涛安收到恐吓短信。事态发展骤然紧张,各方交锋似乎短兵相接。受害孩子家长情绪都很激动,王克勤通过微博透露,“太原一位朋友刚刚发来信息:‘孩子刚喝奶,又说难受,在吐。’孩子两岁半了。这位朋友短信说:‘恨不得把那些给疫苗伸出魔爪的家伙送上断头台’”。

压力之下,山西卫生厅宣布再次调查疫苗事件,卫生部以及中华医学会的专家也赶赴山西,协助指导调查。公众对此次调查不无忧虑,新京报评论质问,政府再调查能不能服众?凤凰卫视何亮亮呼吁,应该由中立的第三方介入调查。言外之意,山西卫生厅甚至卫生部都是涉事方,由他们做调查,公正性值得怀疑。

325日,卫生部明确表示,中国上市的疫苗总体上是安全的,异常反应不可避免,可以对受种者予以一定经济补偿,但不是赔偿,目前在安徽发现的唯一相关死亡案例则属于因偶合性疾病而亡。南都评论周刊发表评论记者张弛的文章《西疫苗事件:当公众质疑遭遇“偶合”》,探讨疫苗与死亡的关联性,作者说,偶合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碰了巧了,言下之意不必追究谁的责任。问题深入到免疫学专科领域,民众似乎撞上了一堵墙。曾无往而不利的媒体追问人肉搜索似乎都一下子失去了效力。民众往往不相信偶合的说法,正是长期以来偶合事件过多的缘故。

山西的问题还悬而未决,江苏又曝疫苗造假。实际山西和江苏的问题疫苗,都不是新闻,去年都报道过,不成想,媒体现在都翻起旧账。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报道,江苏狂犬疫苗企业“延申”产品存质量问题,药监局调查4个月无果。问题疫苗达21万份,已经流向22省市,百万人受害。山西疫苗问题出在流通环节,江苏河北疫苗则出在生产环节,波及范围极广,而且狂犬病疫苗造假意味着接种者可能无法产生抗体,狂犬病具有数年潜伏期,其后果不堪设想。这,与山西问题相比更加令人震撼、愤怒。

被国家药监局查出的问题疫苗,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搀入一种不易发觉的添加物,可以令出厂疫苗在一般检测时达标,但实际效用却大大降低。这一造假手法与在婴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相似。江苏延申是明星企业,国内第三大疫苗生产企业,曾负责生产甲流疫苗,且其获得相关资质正在其问题狂犬疫苗出现前后脚。新京报更披露,延申在被停产后疑复工。江苏延申公司发表声明,指责报道失实,这似乎成为被曝丑闻者的条件反射。随即就有消息称,江苏延申7高层已被批捕,国家药监局还在调查。

潇湘晨报刊载周东飞评论《疫苗造假,中国式恐怖事件》,新京报刊载老于评论:《疫苗生产线何以失底线》,老于说“地方疾控部门在疫苗生产环节中,有着深度的利益诉求。通过对上述三家公司股权结构的研究,可以发现除江苏延申外,另外两家企业皆与地方疾控部门存在股权关系。”

媒体的评论依然尖锐而冷峻,无奈的屁民却不再愤怒,只剩下调侃。

新浪围脖狂转一段语录:制造毒奶粉的人,不让自己的孩子喝毒奶粉,可是,他的孩子要打疫苗;生产致病疫苗的人,不给自己的孩子打病疫苗,可是他的孩子要喝奶粉;盖豆腐渣教学楼的人,不送自己的孩子去那里读书,可是,他的孩子既要喝毒奶粉又要打病疫苗。

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