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界委员集体失语的背后是暴利窃喜


    

     当高房价成为今年两会热门话题时,地产界委员们却在小心地“讳谈”。不论是提案,还是接受采访,都绕开了房价这个敏感话题。面对众多记者的追问,深圳地产界的陈华行、上海实业集团董事长蔡来兴、粤海控股董事长李文岳、荣丰控股董事长王征等均守口如瓶,默默不语。同样谨慎的还有保利集团董事长贺平。与地产商的集体失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其他行业的政协委员在集体热议高房价。(据2009年3月5日《长春晚报》)

    仅隔一年时间,地产界委员们对楼市房价的态度却判若两人。就在去年两会上,地产界委员们救市的呐喊声是那样的慷慨激昂,震耳欲聋。恒大地产主席许家印提出“三控”降房价:政府让利,控制地价;国家减免一些税费;企业让利一部分;荣丰控股董事长王征更是语出惊人:房价下降是大势所趋,房地产市场的成熟表现应该是从暴利走向薄利。他的直言不讳令很多人颇为感慨。

    笔者以为,尽管我们对地产界全国政协委员们今年都“讳谈”楼市房价,面对媒体采访玩集体失语,是否经过业内的事先约定不得而知,但起码有一条是必须肯定的:在地产界委员集体失语背后所掩盖着的,是地产商们获取暴利的窃喜。他们目前所关注的还是,高房价这匹“脱缰之马”,能否依然像“无轨电车”一样无限上涨,以确保自己财源滚滚。这样,面对代表委员的高房价热议,自然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啦。

     不可否认,中国楼市经历了2009年的“高歌猛进”,在商品房销售价量齐升出现“井喷”之下,开发商们确实赚了个“盆满钵溢”。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估算开发商利润后得出结论: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商赚取的利润高达1万多亿元。据陈万志介绍,号称低利润的开发商万科集团,去年在重庆销售房子,平均每平方米净赚1082元,利润率达到25%以上。国际上房地产业的利润率一般在5%上下,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在30%以上。显然,这完全是暴利行业。

     显而易见,房价“高烧不退”,开发利润陡增。推升房价,暴敛利润,才是开发商所求。去年7月15日,一份由新浪乐居与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房地产评测中心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普遍出现大幅增长,大部分企业已完成全年业绩的70%,甚至超过前年全年销售收入。包括万科、保利、恒大等6家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金额均突破100亿元,按当时的销售速度,去年销售过百亿企业将至少达到20家,相较2008年的12家,百亿级企业的数量将增加60%左右。今年1月20日,SOHO嘉盛中心开盘当天销售金额达到了20.9亿元,平均销售单价达43100元/平方米。几乎当天就收回成本,预计销售总额将达35.4亿元,潘石屹稳赚12亿元。

     确实,中国的房地产商暴富了。今年1月份,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透露,根据SOHO中国公司的统计,眼下房地产企业现金相当充裕,包括SOHO中国在内的上市房地产企业七成以上手中握有现金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商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房地产商们手头上的钱充裕了,自然会投入到新一轮房地产扩张经营中去。令人最担忧的是,目前各地新“地王”不断涌现。去年6月30日,经过97轮角逐,北京东四环内侧的广渠路15号地,成交价46.6亿元,成为新“地王”;今年2月1日,上海证大置业以92.2亿元拍得上海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项目用地,再次刷新上海“地王”纪录。对于消费者财富而言,地价的飙升,既是直接掠夺,更是潜在觊觎。新“地王”的诞生,也意味着众多“房奴”的陆续出现。这是因为,高地价是对未来房价的透支,是维系房价“高烧不退”暴利现象的重要原因。

     住房是“最大民生”问题之一。切实把房价降下来,回归理性,遏制开发商暴利,需要“多管齐下”。关键在于,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用好“政府之手”,变市场购买商品房一条路为商品房、保障性用房、公租房共同发展,特别是优先发展保障性用房建设和管理。立法部门还要抓紧制定《住房保障法》,明确政府、企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保障性用房的长远规划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