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没理由看齐发达国家


中国房价没理由看齐发达国家
杨于泽

 

       房价畸高,价格上涨过快,现在是千夫所指。但“两会”上仍有房价疯涨有理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说,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比中国人高得多,一辈子也才能买得起一套房。而北京大学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则认为,北京、上海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房价应该看齐纽约、巴黎,5万元以上房价才算是泡沫。(3月5日《新快报》)
       房地产业者和房地产专家都在侃侃而谈,他们陈述了一半事实,却有意无意略了另一半事实。发达国家的国民一辈子也才能买得起一套房,这也许是一个事实。以美国为例,他们或许一辈子只买了一套房,但他们同时也为子女教育、自己养老、医疗缴纳了保险,外加休假、出国旅游,一样不少。再以欧洲为例,人们或许一辈子只买了一套房子,但人家生在福利国家,教育、医疗、养老样样不愁。总的来说,人家是“多业并举”,“全面发展”。
       而在我们这里呢,一辈子只买得起一套房子,倒真的是“只买得起一套房”,顾此失彼了。你找爹妈凑足一笔款子,只买了一套房子,但你从此成了房奴,每个月的收入只够还房贷,子女教育没有着落,自己的医疗和养老也叫人发愁。我们的一辈子只买得起一套房,跟发达国家一辈子只买得起一套房,完全是两码事情、两种境遇,不可同日而语。
       纽约、巴黎是欧美的政治经济中心,北京、上海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乍听起来大家门当户对,但这压根儿跟各自的房价无关。如果“中心地位”相当,就意味着大家房价应当一个样,那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两个政治经济中心,那全世界应当有400多座城市房价与纽约、巴黎看齐。但事实绝非如此。
       实际上,纽约、巴黎已经算得上两个“后现代”城市,而北京、上海不过是处于现代化中期阶段,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不可同日而语,房价也不可能“看齐”。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房价,是由不同的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等因素决定的,而且受到总体收入水平、资产水平的制约。中国人力成本很低,这就决定了建材价格也较低,而且国民收入水平也很低,这一切,就决定了中国的房价应当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许有那么一天,中国房价会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但那是将来的事,目前还很不现实。
       现在很多人有一种畸形的“国际比较观”,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惯例”,一律拿来;对自己不利的“国际惯例”,一律视而不见。发达国家的房价高,这成了他们推高中国房价的参照标准,但他们忘了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中国的十倍、二十倍。他们希望中国人跟发达国家的人一样,用一辈子的劳动所得只买得起一套房,但又反对政府实行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害怕全民医保,生怕政府财政“负担不起”。
       拥有畸形“国际比较观”的人士,倒是经常谈论“中国特色”,当他们反对对他们不利的“国际惯例”的时候,他们就强调起“中国特色”来。的确,中国房价为什么要以发达国家为标准、为是非呢?发达国家的房价高于中国,我们的房价就一定要赶超过去?事实上,发达国家一套房,通常只是其年收入的五六倍;而我们的房价现在已经是年收入的上十倍,甚至二十多倍了。
       中国的房价看齐发达国家,本身就表明我们的房地产出现泡沫,并且泡沫在持续膨胀,这正是我们要求调控房价的理由。按照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在不正常之列,我们也有理由要求加大房价调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