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韩国旅美作家 Lee Min-Jin小姐,有感于丰田召回门事件中,韩国车企或幸灾乐祸,或跟风炒作,或落井下石,或借机暴露自身问题将其召回事件淹没在丰田卷起的召回潮中,以免后期暴露,成为“丰田第二”的命运等等现象,撰文表达了对韩国品牌在召回事件中各种心态的看法以及忧虑。以下便是Ms Lee的原文,与诸位分享。
小时候父母曾对姐姐、我和妹妹说,出门在外我们每一个人代表的不只是我们的家,还代表韩国。这对于一个当时年仅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责任,但得益于此,我很早就对国家品牌产生一定的认识。作为韩裔美国市民,我的品牌必然同韩国这个国家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
最近,因为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召回汽车,日本人和日本政府显得无精打采。这一事件使日本在财政、文化以及实利方面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通过这件事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品牌的力量。一旦被视为“伟大的品牌”,就会遭遇同普通品牌完全不同的状况。
丰田汽车工厂位于美国肯塔基州乔治敦,当地法官Lusby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丰田的过去将造就未来。”此番言论就品牌力量给出了极其重要的暗示。乔治敦企业家Gruchow表示:“这种事在其他公司也会发生。但因为发生在丰田公司,所以才让人觉得可怕。”这两位南方人凭借闻名于世的丰田汽车的质量形象进行舆论引导(spin control)。
乔治敦是一个只有2.5万人口的小城,这个小城里的大部分居民都在丰田汽车工厂工作。作为拿丰田公司工资糊口的地区居民,Lusby和Gruchow发表的言论明显是基于自己的利害关系。但他们毕竟是美国人,而且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区领导者,他们对丰田召回门发表支持性言论表明美国人对外国公司的忠诚和信任。
这种现象在美国汽车发生状况时未曾见到过。去年,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像待宰羔羊一样挣扎时,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我都没有看到谁对这个品牌表示忠诚。这是品牌竞争中失败的例子。
那么韩国的品牌力量如何?去年,韩国在2008年全球国家品牌指数(Anholt-GfK Roper NBI)中仅列第32,不及中国和印度,受到巨大冲击,因此开始全面开展提高国家形象的宣传运动。在排行榜中,德国、法国、英国分列第一到第三位,位居第五位的日本,在亚洲位居首位,拥有最佳国家品牌。处于中游的亚洲国家包括新加坡(23位)、印度(26位)、中国(27位)。韩国在亚洲也仅仅名列第五位。韩国国家品牌最强的领域是出口,在该领域虽然位居第15位,但在政治、旅游、文化遗产、投资、移民领域仍处于下游。韩国国家品牌的脆弱性就在于文化和政治领域水平较低。
韩国的国家品牌形象确实在不断提升。但正如我们从此次丰田召回门中所看到的那样,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好品牌”,而是特别好的品牌。我们需要那种能承担巨大失误、低级失误的特别品牌。可以肯定的是,韩国的形象每年都在好转。但我们现在应该进一步思考一下,韩国的国家品牌和国际信用度是否跟上了国家形象的脚步。
端木点评:
事实上,丰田召回门的教训不仅在于其扩张过速,好大喜功追求业绩增长所引发的危机;更主要的是揭示了全球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1、新品躁进症: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求新心理换汤不换药的推新品或者未经过新产品试用测试阶段直接把市场作为“试验场”;2、配件短腿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购不合格或者不匹配的低价格配件,以提高新品推出速度,降低整机成本,造成整机(车)性能不稳定甚至出现安全隐患;3、营销综合症:随着资本市场对业绩增长的压力增强,越来越多的技术型、制造型企业蜕化成营销型企业,去制造化、海外生产化、ODM化、追求过高生产效率等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逐渐上升到不可控程度。
事实上,丰田的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所引发的最大问题便是,倒下一个丰田,砸伤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一半企业;爆出一个丰田召回门的背后,是N个召回门尚有待于媒体、公众、第三方机构开启。
直到某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所有的车企都有这个问题,所有的商品都是这个样子,那时候我们的安全感将不复存在,荡然无存!!!但愿这一天来得更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