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低成本的血汗工厂向制造型企业进军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战略。今年沿海地区面临的劳工荒还有一种解读就是,到哪里都有不需要技术的廉价活,在离家近的地方和远的地方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改革带来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面对自主创新的缺失我们也暗自反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我国可有熟练的产业工人群?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企业是不是能形成自主的研发能力?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我们可有世界性的商标品牌?我们发现这一切不成趋势和潮流,只有华为、中兴几个公司站在反面起着点缀。

     沿海大部分工厂都是小规模,大量利用劳动力的生产,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便无意于进行技术改革,无意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这种作坊式的生产只能替别人做着简单的加工,在整个生产链上,我国所进行的只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仿制或代理生产,利润的最高部分源源不断的流入了具有核心技术或品牌的国家,而我们始终在下游。

     让工人不再成为今天在这家打工明天在那家打工的流沙,巩固熟练下去成为有技术的产业工人。让企业不在专注于低成本的加工业,而是着眼于未来创新技术。让环境不再恶化,产能不再消耗。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做大自己的商标品牌,提升自己的创新研发能力。要竞争,就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竞争,即技术与品牌的竞争,不去比能源的消耗,和血汗的人工成本。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前的经济模式再不能拉动中国这驾大车的发展,同时低廉的人工成本也将成为历史,《劳动法》的出台保障了最底层劳动者的利益。随着社会的进步血汗工厂将被时代所抛弃,吃苦耐劳的中国人也将追求更有尊严的生活与更高的收入。据悉,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地区已经将工作重心确立在培育出千亿的国际知名商标品牌,推动知识产权专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中华商标超市网商标交易负责人说,广东地区一直是商标交易最活跃的地带,进入2010年后商标购买越来越积极。众所周知,我国拥有核心专利技术最多的华为与中兴公司都是在广东地区,祝愿在这块前沿地带能出现我国的国际性商标品牌,用榜样的力量拉动其他企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