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毕业于某政法大学的王利因提出购置一辆新车的要求被拒,向父母大打出手。案发时,这个年轻人用弯刀割断父亲的左臂动脉,又将其颈部砍断。“几分钟后父亲没有了任何反应才住手。”王利告诉警察,父亲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儿子,拿上钱快跑。”
这起听起来叫人透心凉的案件过程其实非常简单,那就父亲拒绝了儿子的买车要求,儿子因此杀死了父亲,临时的时候父亲并没有责怪自己的儿子,而是用尽最后一口力气叮嘱儿子快些“畏罪潜逃”。
有人会说,父亲的遗言印证了儿子的不孝和父亲的伟大。因为在人生的最后关头,父亲想到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要让儿子活下去,并且是像个正常人一样活下去,至于儿子是杀害自己的凶手,根本就算不上什么问题,这样的父亲,能不伟大吗?
我并不否认这个父亲无比疼爱自己的儿子,可是,一个起码的前提是,任何疼爱都是有限度的。比如父母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是疼爱,总是希望能够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环境是疼爱,但如果孩子都违法犯罪了,甚至都六亲不认,连父亲都要杀了,父亲在临死的时候还“疼爱”儿子那能叫“爱”吗?那不是爱,那是纵容,并且是对犯罪者的纵容。
疼爱离纵容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父亲在临死前对杀人凶手——儿子的纵容还只是问题的集中反映,我们不难想象,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这位可怜的父亲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儿子的。报道中说,案发后王利交代所谓的弑亲动机是“长期的积怨”,而这些所谓的“积怨”又是父亲的过分溺爱导致的。试举一例,2009年10月,王利再次说服了母亲,南下广东打工。王利在包头没有买到卧铺票,只能坐硬座前往广东。王平得知后,开车将王利送到呼市,并从呼市为王利购买了去广东的飞机票。
可以说,最终把儿子推向深渊的,不是儿子自己,而是这个时时处处都迁就儿子,替儿子打点好一切的父亲。由于长时间生活在这种“有求必应”的家族环境里,久而久之,所有需求都必须无条件满足的底线就在儿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所以,直到父亲无法满足儿子的最后一个要求的时候,儿子心底的堤坝就在瞬间崩塌了,再加上情急时的冲动,儿子做出弑父这样大不孝的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把话说回来,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和什么原因所致,儿子杀死父亲和父亲临终前叮嘱“儿子,拿上钱快跑”都是一件莫大的悲剧,令人无比心痛。那么,为了让“儿子,拿上钱快跑”式的悲剧不再发生,我们的父母们就千万不能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就让他们在蜜罐子里长大,过分溺爱他们,而必须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终得靠自己,生活是自己双手挣来的,而不能指望父母永远给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