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家央企15天内会交白卷吗
在舆论的浩大声势下,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随后3月19日,国资委召开部分中央企业会议,16户以房地产为主业和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
希望这78家非房地产领域的央企能在15天内能制定出一份合格的退出方案。但凭笔者的理解,短短的15天很难能交出一份合格答案,如果15天内能圆满完成,那才不叫央企了,这就是国营企业长期以来的臃肿的工作作风。
调控房价年年讲、月月讲,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已经陷入越调越涨的的局面,管理层用意是想通过各种政策来把房地产价格维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但每一次的打压换来的是每次沉寂后的报复性反弹,结果变成每次的调控都是为下一次的暴涨做了铺垫,调控政策最后变成了“吹涨政策”。
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展现了房地产市场早年的原罪,房地产总是与政治有一定程度的牵连,确实追溯中国房地产发展史,有很多不规范,也出现过不少腐败,幼年的有些房地产商在发迹时候有他们的不少原罪。目前,不归属房地产开发的78家央企就存在着操作上的违规,他们利用资源优势与权力优势,抢占资本高地,不是信贷资金不能入股市与楼市吗?怎么到了央企手里就可以胡来了呢?
今年两会房地产成为众矢之的,被开成房价批斗会。但会后央企的行为马上就给两会颜色看,连续几天新的地王频出,一些央企的所作所为,把中央下决心调控房价的决心一下子威信扫地。
为什么央企拿地虎视眈眈,如此嚣张?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少央企看到房地产这个领域利润不菲,至少在未来数年还有潜力可挖。同时那些78家的央企里面,有的主营业务已经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了,由于体制膨大,效率低下,个别上万人的央企甚至发工资都很困难,不找些高额利润的机会点,可能就没办法生存。央企也看到,这几年是随着房价的不断推升,中小房地产企业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资本的高低是决定着在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正好碰到金融危机来了,正好中央政府四万亿救市大旗在挥舞,这对不少央企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货币宽松政策,可商业银行是不会随随便便对民营企业作任意的授信贷款的,央企在这个时候垄断性的就可以发挥到淋漓尽致。
2009年的楼市的爆发性行情,使得中央政府为之头疼,只得再次开始收紧对房地产的各项政策,货币口子在2010年开始又有收紧,在这个关节眼上,不少央企也觉得下一步信贷不会那样轻易拿到手,国有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如果时间一长,也会成为一张废纸,所以也管不了这么多,明知舆论对地王频出抗议很大,但还是快速把授信资金变成土地资产心里才踏实,最近一段时间的地王大概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如今国资委已经下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民众希望这不要流于形式。所以笔者对15天内78家央企能够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一点也不看好。重组与收购不是这么简单,虽然都是国家的资产,但利益的分配不是能够如此短的时间内可以达成一致的。
而大家最不愿意的看的是78家央企的房地产资产,从这个口袋装到另一个口袋,16家可以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央企旗下,又多出了78家央企新成立的项目公司。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