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价格战 民企才能击退国企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先生再一次从土地拍卖市场空手而归,正如他所说,自从2001年以来,每次都是空手而归,感叹“自己无能”。按照这个情形,下一个10年,我认为任志强先生仍将是空手而归,拿潘石屹先生的话来说,“不是我没有钱,而是人家太有钱”!所以任志强先生也不必过于自责,不是你干是不好,而是人家太有钱。
无独有偶,两会之后,北京连续三个地王都让“中字头”企业获得,中国军工、中国烟草、中国远洋,连搞军火和烟草的都挤入房地产行业,要么说明房地产利润太丰厚,要么说明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陷阱。无论是天使或魔鬼,这都是去年4万亿财政刺激和10万亿信贷酿下的苦果,“中字头”国企都会照单吃下。记得去年,业内还盛传国资委对中字头开发商进行兼并整合,真正留下的只有几家,现在看来,国资委可能将房地产行业完全放开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实兼并整合国营大型开发商遇到相当大的阻力,房地产这块“蛋糕”谁不想吃一口,不能说什么某个国企进入比较早,只能让他去吃,后来的只能“流口水”,这也有失公平。
如果以上预测成为事实,那么今后的土地拍卖将是国企的天下,很多人只能通过“抱怨”、“漫骂”来泄愤,但这样的漫骂不会改变一个可怕结果:那就是80%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会消失。
以北京为例,根据“京11条”,社会保障性住房用地占比达50%,这些市场理论上对民营企业开放,其实一般定向给下属几家国营企业来操作。另外50%的商品房用地,中字头企业至少抢占30%的份额,那么只剩下20%的土地留给民营企业。
本人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给“自由市场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作为一直以美国为榜样的中国精英来说,有一股强大的反思“自由市场经济”的浪潮,有些反思也许并非探索真理,有些反思本来就是借力反击,在这种思潮下的“国进民退”在所难免,这不仅表现在房地产行业,诸如能源、航空、冶金等行业也一样。
民营开发企业如果不想被淘汰,通过上书、舆论造势、抱怨效果并不明显,只能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强有力反击,才能进行“自我救犊”!确切地说,通过价格战才能把“前浪拍在沙滩上”。众所周知,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历练,手中可供开发土地储备一般不少于3年,并且土地成本远低于国企现在拿的“地王”(地价高于房价),只要具有战略眼光的民营开发商团体发起“价格战”,国企手中的“地王”立刻变成烫手的山芋,在亏损一片的时候,国企将无心恋战,国资委才有可能实现兼并重组,民企开发企业就会实现“以时间换空间”的设想。
以上市场策略,不仅适用于民营企业对国营企业,也适用于先入者对后入者,成本低的对成本高的。
当然,中国民营企业利益取向不一,进行“价格战”只有理论上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民营开发企业如果不自救,那么将面临两种死法,一是随大盘崩溃瞬间死亡,二是慢慢窒息而死!
后记:本文发表以后数小时,国资委今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泉经授权重申,有房地产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带头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经营,重质量,讲信誉,创品牌,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 国资委确定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有16家,还有78户不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也开展了地产业务。按国资委要求,这些企业正在加快进行战略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由土地开发和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从国资委新闻发布会的释放的信号来看,最为重要的两个字就是“重申”,这表明国资委有口难开,有苦难言,总理都管不住国企,国资委又能如何?当然不排除依靠民意,强行推动兼并重组,但那也是理论上的可能。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